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分享

踔厲奮發 芙蓉國里盡朝暉

2022年07月29日10: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①:湘陰縣橫嶺湖省級自然保護區百鳥翔集。
  郭雨滴攝(人民視覺)
  圖②:中國出口墨西哥的輕軌列車在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下線。
  中車株機供圖
  圖③:道縣原地正禾農場水稻種植基地早稻喜獲豐收。
  蔣克青攝(人民視覺)
  圖④:花垣縣雙龍鎮十八洞村新貌。
  陳 昊攝(人民視覺)

創新求變 產業崛起

本報記者 孫 超

位于長沙縣的南昌至長沙1000千伏特高壓瀟湘變電站,一組組特高壓變壓器猶如樓房聳立。

“要把1000千伏的電壓降低為可供短距離傳輸的常規電壓,離不開這些幾百噸的大家伙。”指著眼前的變壓器,運維工程師楊洋頗為自豪,“這是特高壓的心臟,也是我們湖南衡陽自主生產的設備。”

在特變電工衡陽變壓器有限公司的5G智慧工廠,生產流程全由智慧“大腦”精確掌控,工程師通過VR設備實時監控。“特高壓交直流輸電、大型水電、火電、核電主機等輸變電領域的核心技術,都牢牢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公司總經理種衍民說。

近些年建設的國家重大工程,只要與“輸變電”有關,就會看到“衡陽制造”的身影。我國建成投運的特高壓線路28條,衡變公司參與25條。在超高壓變壓器領域,衡陽創造了36項世界第一、104項全國第一。

衡陽將新型能源及電力裝備產業鏈作為主導產業,明晰了“強鏈、補鏈、延鏈”發展路徑。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出臺企業“賦碼”保護機制等政策,訪企公務活動一事一授權;實施“人才雁陣”計劃,開展市校企合作“博士行動”,推動產業鏈高水平人才加速集聚。

截至目前,衡陽輸變電產業上中下游共有規模企業近50家,2021年實現產值達260億元。以衡陽為核心的湖南省輸變電產業集群,在國內居于領先地位。

十年間,衡陽輸變電產業的崛起,也是湖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的縮影。“十三五”期間,湖南戰略性新興產業年均增速9.9%。2021年,湖南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萬家大關,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6家,一批千億企業、世界級裝備制造企業、行業骨干企業迅速成長。

黨建引領 鄉村興旺

本報記者 申智林

屋舍儼然,田疇規整,莊稼遍四野,蔬菜滿大棚,寬闊的柏油馬路連通各村組。這里是湖南省醴陵市李畋鎮新樹村。

“前年馬路兩側各拓寬1米,去年完成‘白改黑’,路好車快,人更舒心。”新樹村黨總支書記施海祥說,這就好比打通了致富“經脈”。

“我們夫妻兩個,現在忙活一年,能掙五六萬元。”村民黎申強說。

新樹村前些年可不是這樣。村集體經濟近乎為零,矛盾糾紛叢生,是株洲市有名的“后進村”,曾8年換了6個“帶頭人”。

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株洲市選優配強“領頭雁”,提升組織凝聚力,“一村一策”督促整改。 2017年,返鄉創業大學生施海祥被推選擔任新樹村黨總支委員,2021年又當選黨總支書記。利用后盾單位支援薄弱村的發展資金,他首先著手提升新樹村對外交通的便利性。

“書記聯系支委,支委聯系黨員,黨員聯系群眾,入黨積極分子也發揮凝聚作用。”施海祥說,曾經人心渙散的新樹村,工作有了突破口,“3個月完成路面拓寬,53天鋪完瀝青。”

在施海祥的引領和帶動下,一批技術骨干和致富帶頭人踴躍加入黨組織,帶領群眾一起致富。種了20年蔬菜的朱遠清入黨后,主動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

新樹村還成立農業合作社,把村民聚攏起來謀發展。2021年,村集體經濟入股分紅15萬元、入社農戶戶均分紅增收近3000元。

黨建強起來,鄉村大變樣。截至2021年底,株洲市1156個涉農村(社區)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總額約1.2億元,經營性收入5萬元以下的“薄弱村”減少217個,“空殼村”實現全部清零。

教育扶貧 拔除窮根

本報記者 王云娜

“燈光太暗,擺臺有點凌亂,請小伙伴們調一調。”直播間里,24歲的吳彩紅自信大方,與前些年的樣子判若兩人。

吳彩紅的家鄉,在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仙溪鎮仙中村。在成為孤兒的人生至暗時刻,她趕上了精準扶貧的好政策,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了解到讀中職學校可以免學費,我放下思想包袱,打定主意讀書。”2014年9月,吳彩紅進入長沙財經學校。“除了免學費,我還獲得了每年2000元的助學金、每年3000元的‘雨露計劃’助學補助,以及每月700元的孤兒補助。”

2017年夏天,吳彩紅又順利考取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除了繼續享受‘雨露計劃’助學補助,我拿到了學校發放的助學金,有了勤工助學崗位,還得到了一家公益基金會的資助。”

“多虧了教育扶貧,讓我有書讀、有學上,一步步爬出命運的泥淖。”大學期間,吳彩紅積極上進,性格比過去開朗許多,還申請加入了黨組織。

教育扶貧,改寫人生。近年來,湖南不斷健全學生資助政策體系,保障貧困學子全面發展、成長成才。湖南在實施中職免學費政策的同時,對接受中高職教育的貧困戶、脫貧戶、監測戶子女給予“雨露計劃”助學補助,2015年以來惠及148.33萬人次。

“我們構建了精準招生、精準資助、精準幫扶就業等‘一條龍’培養模式,通過扶智‘造血’拔窮根。”湖南省教育廳廳長夏智倫說,截至7月10日,全省2022屆原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32316人去向落實率達73.17%。

生態修復 激活文旅

本報記者 申智林

烈日下,游客順著高差近40米的親水滑道直沖而下,歡呼聲起,水花飛揚……位于長沙大王山片區的湘江歡樂城,成為火熱夏天里人們的最愛。

“為了防控疫情,保證游玩體驗,必須限流。”湘江集團華年文旅公司董事長周穎說。

“十年前這里可沒幾個人愿來。”在附近的坪塘街道住了將近50年,居民謝媛深有體會。

因為石灰巖資源豐富,自上世紀50年代起,大王山片區集聚了數十家建材、化工企業。2009年起,企業陸續關停并轉。遺留下的尾礦渣和一個長440米、寬350米、深100米的巨型礦坑,對湘江生態環境及長沙城區居民用水安全造成巨大威脅。

2014年,長沙市推動大王山片區改造。“通過綠色修復,結合山水洲自然特色,發展文化旅游產業,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兼得。”湘江集團湘新投公司副總經理廖文斌說。

崖壁加固,礦坑四周陡峭的石崖有了搭建建筑物的基礎;緩坡平臺種植水杉、剛竹,覆上吉祥草、鳶尾、薜荔等,形成錯落有致的立體生態;礦坑底部改善土壤結構、調節土壤酸堿度,搭建生態浮島形成水生態循環;礦坑周邊經過綜合治理,變身為周邊居民日常休閑的公園。

大王山片區的嬗變,是湖南加快構建和諧長江、優美長江的一個縮影。2019年到2020年,湖南省制定“一礦一策”實施方案,全面完成長江干流及湘江兩岸10公里范圍內545座廢棄露天礦山、1911公頃修復任務。

清水入湘、清水出湘,一道美麗的“清水長廊”已在長江干流湖南段和湘江兩岸形成。今年上半年,湖南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7.4%。

科技支撐 綠色轉型

本報記者 王云娜

盛夏洞庭湖,蘆葦拔節生長,成排連片在風中搖曳。

“這可是種菇的好原料咧!”沅江市蘆葦產業轉型管理辦公室科研人員石躍龍說。

沅江市地處南洞庭湖腹地,擁有45萬畝優質高產葦田,年產量30多萬噸。2018年起,制漿產能全面退出沅江,蘆葦變得“一文不值”。

石躍龍說,廢棄蘆葦長期浸泡后,會導致局部水域氮、磷和其他化合物指標嚴重超標,影響魚蝦生長,“冬天蘆葦干枯,一旦失火危害也極大。”

蘆葦產業何去何從?想起小時候在蘆葦蕩里采蘑菇的場景,石躍龍大膽提出:馴化野生蘑菇,人工培育蘆菇。

在湖南省食用菌研究所的支持下,石躍龍甄選出膠狀鱗傘菌、春生田頭菇和大球蓋菇3個品種,用時近兩年攻克菌種培育、蘆葦發酵等技術難關。

種蘆菇賺頭如何?石躍龍算了筆賬:從收割、運輸到發酵,一噸蘆葦成本300多元,經蘆菇轉化吸收后產值達到5000元左右,畝產值達7.5萬元。

以蘆菇馴化為基礎,沅江市與省內科研院所加大合作力度,為蘆菇培育、保鮮、深加工等產業鏈各環節提供科技支撐。

今年上半年,沅江市蘆菇種植面積達到1000多畝,消耗蘆葦約1萬噸。接下來,沅江市將借助冷鏈物流銷售鮮食蘆菇,進一步擴大蘆菇種植面積。

近年來,湖南著力加強農業科技創新,因地制宜培育壯大特色優勢產業,推動農業綠色轉型和高質量發展。2021年,湖南農林牧漁業總產值7662.4億元、農業產值3532.9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1.56倍、1.33倍。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28日 10 版)

(責編:陳羽、王瀟瀟)
相關專題
· 專題報道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