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寧夏靈武白芨灘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原黨委書記、局長王有德——

“治沙是致富,造林是造福”(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人民楷模”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

本報記者  劉  峰

2021年10月18日08:0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之前這里是荒漠,風一吹,沙子能把人眼睛糊住!”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河東機場東邊,王有德指著一片郁郁蔥蔥的景觀防護林說,“這輩子我就干一件事——治沙造林,生命不息,治沙不止。”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過度放牧,毛烏素沙漠的風沙一點點吞噬著靈武地區的村莊,迫使20多個村3萬多人陸續遷徙。打那時候起,王有德就立下誓言,一定要把被沙漠侵吞的土地奪回來,讓它們變成綠洲和肥田。

1976年,王有德進入林業系統工作,最初住的是殘破露頂的房子,生病就醫、子女上學甚至連填飽肚子都是問題。

1985年,王有德成為靈武市白芨灘防沙林場副場長,開始帶著職工治沙造林,“對抗沙漠、戰勝貧困,好好種樹,使勁兒干!”

治沙,先治窮。王有德意識到,必須調動起職工的積極性,把人心聚攏起來。壓縮非生產人員,實行績效工資、按勞取酬,打破“大鍋飯”,實行責任承包制……當年,林場造林5093畝,創收17萬元。

三伏天砌渠,白天沙漠溫度達到60攝氏度。王有德堅持干在最前面,一年有大半時間都住在工地帳篷里。“頭天開好的田,有時一覺醒來又被沙埋了……”數不清多少次通宵栽樹,多少次扒出樹苗從頭再來,直到樹木連成片,把沙丘牢牢固定住。

林子有了,可職工生存、樹木管護都是開銷。通過多年時間,王有德帶領職工探索出“在外圍建灌木固沙林,周邊建喬灌防護林,內部建經果林,搞養殖業、種牧草,養殖業反哺林草業”五位一體綜合治沙模式。成片的果園不僅是沙漠前沿一道高效能的防護體系,也給職工帶來了長期穩定的收入。“沙漠綠、場子活、職工富”的目標實現,也為全國防沙治沙提供了寶貴經驗。

30多年過去,王有德帶領職工沿毛烏素沙漠筑起一道東西長47公里、南北寬38公里的綠色屏障,阻止著沙漠的南移西擴;昔日黃沙漫天的林場變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如今,職工李桂琴養了100多頭奶牛,還經營果園苗圃、種植溫棚,資產達到200多萬元,是林場拔尖的致富戶。

“剛來的時候這里黃沙滿地,物資進不來,人也難出去,睡覺被褥里都是沙子。”職工張雪云夫婦承包了林場兩個蔬菜大棚、28畝果園、一個苗圃。“第一茬韭菜有6000多斤,一個冬天4茬,3個月下來收入4萬多元!”現在,張雪云在市區買了房,孩子們上學無憂,一家人的干勁越來越足。

在王有德帶領下,白芨灘防沙林場治沙播綠,種樹富民,走出一條“以林為主,多種經營”的興場之路,內改經營機制、外拓生存空間,靠創新求發展。林場在北沙窩和大泉沙漠引水治沙造田,開發土地5000畝種植經果林,同時種植果樹和栽植防護林帶23萬株,解決周邊160多人就業。

2014年退休后,王有德創建了寧夏沙漠綠化與沙產業發展基金會,并擔任理事長。“在治沙上,我不退休!”看到白芨灘仍有60多萬畝未治理的荒漠,他主動承包荒灘區,繼續防沙治沙,建起了集苗圃、經果林、日光溫棚等于一體的綠色康養基地。

“與沙漠和貧困戰斗了大半輩子,在我心中,治沙是致富,造林是造福。”王有德說。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18日 05 版)

(責編:鄭翅(實習生)、梁秋坪)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