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9月26日16:50 來源:學習時報
采訪對象:石文生,1956年9月生。1984年調到正定縣委辦公室資料組工作,F任河北省委第五巡視組組長。
采 訪 組:本報記者 邱 然 黃 珊 陳 思
采訪日期:2017年4月14日
采訪地點:河北省委石文生辦公室
采訪組:石文生同志,您好!您的年齡比習近平同志小一些,和他算是同齡人。您當時在正定從事什么工作?
石文生:1982年,我從正定縣教育局調到縣政府辦公室工作,負責文化教育方面的資料整理,經常跟縣領導一起下鄉調研。縣委和縣政府是前后院,我在縣政府辦公室工作兩年。1982年3月,近平同志到正定工作時,縣委辦公室有專門的資料組,有時需要縣政府提供文化教育方面的資料,由我負責整理初稿。在其他方面,我和近平同志接觸不多。
近平同志接任縣委書記后,縣委制定了“內引外招”政策,1984年把我調到縣委辦公室資料組,負責領導講話、縣委文件的起草工作。調到縣委辦公室后,我和近平同志都住單身宿舍,接觸就多了起來。近平同志非常平易近人,不分年齡大小,職務高低,他都十分和氣。當時我在縣委辦公室年齡最小,近平同志經常帶我下鄉,一路上講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知識。寫材料一般在晚上,他都提前交代得明白透徹。我在那里既是工作,也是學習,感到十分開心,工作進步也很快。
近平同志抓工作非常認真。他工作很忙,每天睡覺都很晚。我經常是睡了一覺,起夜上廁所的時候,看到他房間還亮著燈,甚至有時候我早晨起床了,他還沒睡,和北京來的專家、顧問談話,談個通宵,也不睡覺,直接就吃早飯了。我就跟他建議說:“習書記,你老這樣不好好休息,對身體可不好啊!绷晻浶χf:“好的,我以后注意!钡娴矫ζ饋,他還是顧不上休息。
采訪組:說來你們既是“鄰居”,又是同事,請您講一講這方面的情況吧。
石文生:我們在一層樓,辦公室挨得很近。近平同志因為工作太忙,平時吃飯睡覺都沒有什么規律,經常是趕不上飯點,吃不上熱乎飯,睡不了一個囫圇覺。但是他并不在意,他平時的生活也非常簡樸,穿衣服很普通,出行基本上都騎自行車,縣委當時有一輛吉普車,但他自己基本不坐,主要留給老干部使用。他那年30歲,覺得自己年輕力壯,騎騎自行車挺好,鍛煉了身體,還節省了汽油,而且下鄉搞調研的時候,和老百姓更容易接近。
當時正定縣有25個鄉鎮、222個村,近平同志騎著自行車跑了不止一遍。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有一次我跟著他到永安鄉三角村調研,那次調研就是一次常規的走訪,他主要是想和老百姓聊一聊,看看老百姓眼下最關心的事情是什么,對縣領導有什么期望和要求。
進了村,我們看到有個60歲上下的老太太,穿得很臟很破,在路邊坐著,一臉苦相。近平同志當時就下了自行車,走到老太太近前,俯下身來和她打招呼。老太太聽力不好,神志也不太清晰,搞不清楚近平同志在說什么。旁邊有村民就說:“這老太太,無兒無女,身體也不好,生活可苦啦!苯酵井敃r就從身上掏出20塊錢交到老太太手里。老太太雖然糊涂,話也說不清,但知道給自己錢的是好心人。她很激動,流下了眼淚,向近平同志表示感謝。這20塊錢,放在今天不算啥,但20世紀80年代初可不是一個小數目。我當時在縣委辦公室工作,工資一個月不到30塊錢。近平同志作為縣委書記,工資是50塊錢左右。他能拿出小半個月的工資給一個素不相識的農村老太太,這讓我很感動。
我們告別了老太太,接下來準備到村里找幾位大隊干部談談。因近平同志下鄉從來不提前通知,大隊部關著門,一問村里人,說可能到地里勞動去了。近平同志說:“這是好現象,咱們今天也不在這里等了,到村外田地里看一看,哪里人多咱們就到哪里去。”我們騎著自行車走到村外的田邊,當時有幾十個人正在鋤地、間苗,農民干這些活自然是很熟練,把草鋤掉,把不好的苗鋤掉,留下好的苗,手法很熟練,速度也很快。當時田頭還放著幾把鋤頭和鋤地拐,近平同志說:“來,咱們先跟他們鋤地!”
我們從田頭隨手拿起鋤頭和鋤地拐,因為當時地里的禾苗剛半尺高,穿著長袖襯衫不方便,他說,干這活得把袖子擼起來。我們擼起袖子就干了起來,他的手法和老農一樣熟練,當時我就吃了一驚。我就緊跟在他后面一起干。當然,我是農村孩子,農活自然也不在話下。老百姓一看,來了兩個陌生的年輕人一起干,很高興,干得更是熱火朝天。
近平同志對農民的生活特別了解,他干農活挺厲害,那手法,那熟練程度,比起我們農村長大的孩子,毫不遜色。他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說“擼起袖子加油干”,我聽到這句話的時候就覺得特別熟悉,腦子里呈現出來的就是他當年帶著我在三角村幫農民干活時擼起袖子的畫面。他這樣的生活積淀非常深厚。他現在說的很多話,都是來源于老百姓的生活,通俗易懂,讓人覺得很親切。如果他一直沒有接觸過老百姓的生活,就不可能說出這些生動形象、通俗易懂又寓意很深的話。
這些農民不知道我們是從縣委來的,干完了活,近平同志擦了把汗,才跟生產隊長說明了來意:“我們是從縣里來向大家征求意見的,現在歇晌的時間,咱們一起開個會吧!庇谑,大家圍坐在一起,抽煙的抽煙,喝水的喝水,近平同志就向大家征求對縣委、縣政府領導班子的意見和要求。當時談的時間比較長,我記得主要談的內容是涉及個人生活和生產隊糧食提留問題,還有其他問題也提了一些。
另一方面,近平同志還讓大家談談正定縣的未來發展怎么做才好。這就是問計于民。三角村在正定是個比較先進的村,也是我們正定一個“農業學大寨”典型村,糧食產量比較高,每年交的提留比較多,但這樣一來老百姓的生活就比較苦。近平同志當時就表態說:“這個問題我們會認真研究,我們這個村是先進村,本身為縣里、為國家作了很大貢獻,決不能讓老百姓受苦!
這個問題,實際上也是近平同志當時要著手調查解決的一個重點問題。當時交提留是按基數來計算的,基數越多,交的越高,老百姓個人留的就越少。為了追求產量,其他經濟作物就種得很少。而糧食價格很低,當時是一毛一一斤。三角村離縣城很近,種點兒經濟作物供給縣城,不是更好嗎?回來以后,近平同志就研究這個事,后來一條一條都落實了。
采訪組:習近平同志當年在主政正定期間,內引外招,大力推動人才建設。您當時是親歷者,請您談談這方面的事情。
石文生:內引外招,大力推動人才建設,我不僅是親歷者,還是受益者。我到縣委辦公室工作,就是因為當時文學創作上的成績被“內引”的,后來還獲了“書記縣長文學獎”,蓋有縣委書記習近平、縣長程寶懷印章的獎勵證書,我現在還保存著。
我們縣委辦管文字的主任朱博華,就是公文寫作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是我進入縣委辦公室工作的導師。近平同志對朱博華很尊重,風趣地管他叫“朱子”,意思是說他像宋代思想家朱熹那樣有才。有一次,朱博華同志讓我給近平同志報了個材料,第一頁寫了幾句說明,是用毛筆寫的,因為寫得比較潦草,近平同志風趣地說:“朱子大草,我看不清!”我就給近平同志口述了一遍;氐街觳┤A主任辦公室,我將這些情況進行了反饋,朱博華說,習近平有能耐,批評人還能讓你高興。
經近平同志提議,要對縣里的人才建設進行全面總結,給省委寫一個報告,交代我起草初稿。我寫的報告初稿題目是“正定內外全面招攬人才為發展經濟服務”。朱博華同志把這個標題改成了七個字“正定念好人才經”。這個題目簡明扼要,又吸引人,效果很好,經近平同志審閱后,很快被省委的?捎,并向全省推廣,正定念“人才經”這一說法就由此傳開了。
近平同志當時雖然年輕,但是他請來的人才可是經驗豐富,他從全國招攬了一批專家學者當正定的顧問。這個“智囊團”成員都是在各個領域大名鼎鼎的專家學者,我記得有數學家華羅庚、經濟學家于光遠等。有這些大專家給正定當顧問,對正定這么一個冀中平原的縣來說是個很大提升。
舉個例子。當時,經濟學家于光遠同志在三角村搞了一個“循環經濟”,他把當時的傳統農業從空間上分成幾層一起搞。比如,一塊土地,上面種葡萄,葡萄藤下挖池子養魚,魚池周邊養雞,葡萄剪下來的葉子包括一些害蟲,雞可以吃,雞糞可以做葡萄的肥料,也可以做魚飼料。當時,全國好多人來參觀這個“循環經濟”試點,這在當時是轟動全國的。此外,正定縣在醫學、文化方面的發展,這些專家都起了很大作用。
這些專家每3個月來正定開一次全體會,他們對正定的發展提出很多意見建議,每個月給他們每人發5元錢津貼。近平同志說,這些錢雖然少,卻體現了我們敬才用才之風,也表達了我們正定人民的一點點心意。
采訪組:《正定古今》這本書的創作凝聚著習近平同志當年的心血,據說是您執筆編寫完成的。請您介紹一下這本書誕生的過程。
石文生:《正定古今》這本書是以縣委的名義寫的,凝聚著很多人的心血,近平同志貢獻最大。他在擔任縣委書記期間,明確提出了改革興縣、工業興縣、科技興縣、人才興縣、文化興縣、旅游興縣的新思路,在大力發展經濟的同時,把挖掘歷史文化、實施旅游興縣作為一項重要戰略措施。通古博今的近平同志被正定豐富的古建筑群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所吸引,他熟讀縣志、史料,走街串巷,勘察古跡,細品文化,對正定的歷史和文化鉆研得很透。他曾經在一次全縣青年干部大會上做過一個十分精彩的講話,講到正定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城,過去1600年間一直是郡、州、路、府、縣治所,曾與北京、保定并稱“北方三雄鎮”,五代后唐時設為北都,后漢契丹時升為中京。他的講話把正定的發展與歷史的發展緊密聯系在一起,旁征博引,慷慨激昂,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正定人,聽起來都十分新鮮,羨慕他知道的那么多。
近平同志對正定的歷史非常感興趣,對正定的未來也充滿信心。他說:“正定的歷史文化這么悠久,咱們應該把縣城好好整治一下、修繕一下!彼麆倎頃r,正定縣城的很多城墻都破壞了,因為老百姓缺乏保護意識,把城墻磚拆回家修房子、壘豬圈、建廁所。縣志里記載的“九樓四塔八大寺”,只剩下大佛寺,還有4個塔,而且年久失修,一塌糊涂,旁邊堆著很多垃圾和柴禾。
近平同志對正定的文物特別關心,有一次在隆興寺院西側,他看到元代書法家趙孟頫撰寫的名碑“本命長生祝延碑”上沾滿泥土,缺乏保護,他平時看書很多,對歷史很有興趣,知道這是一個珍貴文物,當即找到主管領導,并提出嚴肅批評。近平同志說:“我們對文物保管不好,就是罪人,就會愧對后人!毕襁@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近平同志常說,正定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非常值得研究。時間不長,縣委召開常委會,其中一個重要議題,是由近平同志提議,編寫一本關于正定的書,并提出編寫這本書的指導思想。當時書名還沒有想好,只是把謀劃起草的任務交給縣委辦公室,讓我負責先整理出一個整體框架和目錄。我只上過兩年中專,文化根基不深。不過,我原來愛好文學作品,特別是詩歌、小說,還寫了一些表現改革開放的作品,我在工作之余創作了反映改革開放新青年的小說《黑牛和他的妻子》,由正定作家賈大山推薦,被鐵凝選用在《蓮池》文學期刊發表,所以對寫作是有興趣的。任務派給我之后,我就收集民間的東西、歷代名人與正定的關系等資料。那個時候沒有電腦,沒有網絡,查資料很不方便,加上“文革”中好多文字資料都被毀了。我到處去找,也沒找到什么。當時挺犯愁的:“這書我可怎么編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睘榇,我就和辦公室主任一起找近平同志。沒想到,近平同志卻是胸有成竹,他說:“我手頭有一整套《真定府志》,還有一套《正定縣志》,對正定的歷史,都有詳細記載。”這些古籍,一共有8本,他好像是從國家博物館或者省博物館得到的一份復印件,當時復印技術不行,印出來的字模模糊糊的,但好在還能確定是什么字,不至于出錯。這已經非常難得了。
按照領導要求,1個月后,我整理出這本書的基本框架和目錄,設計全書共13章,39節,書名暫定《美好的正定》,報近平同志審定。近平同志說,總體不錯,就是有點虛的感覺,這可能與你過去寫文學作品有關。比如第二章第二節,寫改革開放春風吹,人民歡呼贊縣委,不能這樣寫,要用寫實手法,用事實和數據說明。原來定的3部分可分為3個篇目,風格和寫作手法可有所不同。正定的歷史沿革可放在書的最前面,叫做概述。書名不一定叫《美好的正定》,美好不美好還要聽人民評價,可用寫實的手法叫《正定古今》,古代的事、今天的事都寫清楚了,就達到了我們寫這本書的目的。
按照這一要求,又經過一周的修改,形成了新的書稿目錄,書名叫《正定古今》,共分上、中、下3篇,上篇主要寫建制沿革、自然概況、經濟概觀;中篇主要寫歷史名人、名勝古跡、文學發展和民間習俗;下篇主要包括風物傳說、古代詩歌和當代文論,全書共3篇、16章、50節、119個條目。最后報近平同志審閱后交由縣委常委會研究。
書的基本框架和目錄形成后,正式的寫作班子便提上日程。經縣委研究,成立了《正定古今》編寫組,由縣委辦公室主任總負責,我具體負責,從縣直單位、有關鄉鎮抽調18名同志負責編寫,根據每個人的實際情況,將所有章、節和條目分別分配到每一個同志名下。當時寫作條件非常艱苦,編寫組的同志在招待所租了3間房子,每間房子6個人,每人一張木板床,一個學生課桌,一個小木凳,2本稿紙。負責寫上篇內容的同志有相關縣直單位提供的一些資料;寫名勝古跡、文學發展和民間習俗的,只有到民間、鄉下去采風。當時我負責整部書的總策劃和歷史沿革、風物傳說、古代詩歌和當代文論部分,在通讀《真定府志》的基礎上,把有關內容摘記在筆記本上,再謄寫在稿紙上。8000多字的歷代建制沿革,分原始部落、黃帝子孫、先秦封邑、漢魏常山、北齊移郡、唐宋變遷、金元改制、明清發展、民國以后的變化9個部分,每部分都要查閱大量資料。由于《真定府志》是文言文,且歷代建制沿革資料散落各個方面,工作起來難度就更大。近平同志知識淵博,雖然到正定時間不長,卻是真正的“正定通”,對寫這部分給予了很大的幫助。
經過近平同志的關懷指導和編寫組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1985年2月15日,寫出《正定古今》初稿,全稿約45萬字,寫了滿滿3000頁稿紙,找人用“四通”打字機打印出樣本,報近平同志審閱。他提出了許多修改意見,既有原則性意見,又有十分具體的意見,并明確提出,《正定古今》是一本綜合性的書,要向各方面人士反復征求意見,特別要征求賈大山同志意見,同時還要力所能及補充一些照片資料,使這本書既有史料價值,又有可讀性!墩ü沤瘛烦霭鏁r,按出版社要求要有主編、副主編、編委。我們建議由近平同志當主編。他說:“那樣不太合適,主編就是主要負責編寫的同志,其他參與編寫的同志都很辛苦,要寫篇后記進行說明,我寫篇序還是可以的!
近平同志為《正定古今》寫的序影響很大。序的開篇寫到:“正定是我的第二故鄉。這里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勤勞的人民。我愛自己的故鄉,更想了解這里的一切……”這段話,是近平同志的真實感受和肺腑之言。
“正定是我的第二故鄉”,這句話他在正定工作時曾多次說過,但寫在書稿中,落實在文字上,是在這篇序中首次出現。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生活的1000多個日日夜夜,與正定人民朝夕相處,為經濟發展和人民幸福嘔心瀝血,他用心血和汗水,在正定大地上書寫出了一部青春無悔的感人詩篇。實踐證明,他愛自己的第二故鄉,愛這里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和勤勞的人民。知之深,愛之切,一直延續到現在。
離開正定后,他的心還和正定干部群眾緊緊連在一起。不管是在廈門、寧德、福州,還是在浙江、上海、北京,近平同志不忘正定的建設與發展,不忘正定人民的幸福與安康,曾先后6次“回故鄉探親”。
《正定古今》序共1500多字,篇幅雖然不長,但字里行間洋溢著近平同志對正定的深厚感情。他在序中對這本書予以肯定,“這是在新形勢下用新的體例寫成的一本新書……是半個世紀以來第一部系統介紹本縣情況的書”。他概括了正定源遠流長的歷史、瑰瑋燦爛的文化古跡和風格獨特的名勝古剎,高度贊揚正定出生的三國名將趙子龍等英雄豪杰和文學大家,回憶了自強不息、勇敢奮斗、百折不撓、可歌可泣的名人義士和氣壯山河的革命斗爭,回顧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正定人民取得的豐碩成果,最后寫了自己的感慨:“回憶往事,熱血沸騰;展望未來,豪情滿懷。正定人民具有剛強智慧的素質,勤勞樸實的傳統,更有不甘現狀,勇于開拓、發奮圖強的雄心。”他從自己淵博的歷史知識中總結,“正定,有一個值得自豪的歷史”。他從一個政治家的高度呼喚,“正定,將有一個光輝燦爛的未來!”
相關專題 |
· 《習近平在正定》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