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何 勇 申智林
2021年09月23日12: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河漢縱且橫,北斗橫復直”。北斗星,自古以來是中國人標刻時空的重要參照。
2020年7月31日,我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從此,廣闊無垠的星空之上,一張完全由中國自主研發制造的衛星網絡,成為新的“指路明燈”。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北斗系統造福中國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國人民。9月16日至17日,以“北斗服務世界,應用賦能未來”為主題的首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在湖南省長沙市舉行。
來自國內外的導航領域頂級專家、學者和產業界人士齊聚長沙,交流北斗前沿應用技術,分享北斗規模應用成果,探討北斗產業化發展方向,加快北斗在全球規模應用步伐,共同探討北斗系統如何更好服務全球、造福人類。
全球一半以上國家和地區應用北斗系統
“中國的北斗系統,已經實現并正在與其他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共用……將推動當今導航定位和授時技術的發展,為開創更靈活、更穩健、更具有彈性的衛星導航技術體系結構鋪平道路。”峰會上,聯合國外空司司長迪皮蓬在視頻致辭中說,她堅信此次峰會可以為國際社會應用空間技術方面作出貢獻。
實際上,北斗二號系統自2012年建成以來,就逐步走出國門,為亞太地區提供服務,服務于各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
2013年,緬甸農業部采購了數百臺基于北斗服務的高精度衛星導航系統(GNSS)接收機,應用在緬甸各地的農業數據采集統計、土地管理方面。
在東南亞國家首次批量應用后,北斗系統高精度產品加快步伐,走入多個國家。2015年,北斗產品應用于科威特國家銀行總部300米高摩天大樓建設,以保證施工過程中垂直方向毫米級測量誤差要求的標準,這也是北斗產品首次在海外應用于高層建筑監測;2017年,巴基斯坦新伊斯蘭堡國際機場信息集成系統開始建設,北斗系統為之提供高精度授時服務;2018年,1046臺基于北斗的高精度終端助力印度尼西亞國土、公路、鐵路、水利工程的勘測和施工。
隨著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組網成功,功能持續增強的北斗系統,正更有效參與到國際經濟社會發展當中。截至目前,北斗基礎產品已出口至120余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去年7月我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服務以來,北斗系統在全球一半以上國家和地區推廣使用,北斗規模應用進入市場化、產業化、國際化發展的關鍵階段。”
秉持開放合作、資源共享的原則,近年來,我國全方位、成體系開展國際合作,推動北斗“走出去”,服務國際經濟社會發展。
“中國的北斗,世界的北斗。”阿拉伯信息通信技術組織秘書長穆罕默德·本·阿莫表示,以此為原則,他們支持北斗系統建設,將繼續在整個阿拉伯地區乃至區域外傳播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以進一步提高對該系統及其應用的認識,從而加強應用落地和實施,造福當地社會。
天上好用,地上用好
“目前北斗三號系統提供7種服務,自2020年7月正式建成開通以來,持續穩定運行,服務性能良好。”峰會舉辦前夕,湖南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陳谷倉,道出了北斗系統能夠廣泛參與國際國內經濟社會建設的原因,那就是源于北斗系統強大的服務能力。
全球范圍實測定位精度水平方向優于2.5米、垂直方向優于5.0米,測速精度優于0.2米每秒,授時精度優于20納秒的定位導航授時服務;支持單次560比特(約40個漢字)的全球短報文服務,區域短報文服務最大單次報文長度達1000個漢字左右;為全球用戶提供遇險報警服務;星基、地基增強服務,讓系統定位服務能力擴展到實時厘米級、事后毫米級……高科技確保強性能、強性能促進推廣應用,讓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首任總設計師孫家棟的“天上好用,地上用好”的期許,正迅速變為現實。
“交通運輸的本質是人和物有目的的空間位移,具有點多、線長、面廣、移動性強的特點,對北斗系統提供的定位導航和通信功能有很強的需求。”在峰會主論壇上,中國交通通信信息中心主任徐鵬展表示。而2020年度,已有超700萬輛道路營運車輛安裝并使用北斗系統。
“去年7月,我們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技術研發的智能地災監測預警系統,成功提前3小時預警了湖南省石門縣雷家山特大山體滑坡地質災害,保護了當地11戶33名村民的生命安全。”湖南北斗微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楊世忠告訴記者,“目前,湖南14個市州中的8個市州,以及西南、西北多個省份的部分地質災害多發地區,都已經布設了該系統。”
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16日致首屆北斗規模應用國際峰會的賀信中指出,當前,全球數字化發展日益加快,時空信息、定位導航服務成為重要的新型基礎設施。
而隨著北斗應用領域的拓展、規模應用數量的增加,如今,北斗系統已全面服務交通運輸、公共安全、救災減災、農林牧漁、城市治理等行業,融入電力、金融、通信等基礎設施,廣泛進入大眾消費、共享經濟和民生領域。
北斗規模應用市場化、產業化發展正在加速推進
應用是北斗系統建設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當前,以“北斗+”和“+北斗”為主要特征的技術創新模式,正推動北斗加速實現市場化、產業化發展。
在峰會成果展區,具有輔助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油氣場站智能巡檢機器人、集成北斗系統短報文服務的應急救援手表……一件件基于北斗高精度導航定位服務的應用產品及產業化成果,令人目不暇接。
《2020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目前,國內北斗產業領域企事業單位數量保持在1.4萬家左右,從業人員數量超過50萬。“十三五”時期,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20年國內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總產值已達4033億元。
湖南從2016年開始,就將包括北斗在內的航空航天產業鏈,納入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進行重點建設,成為湖南建設先進制造業高地和科技創新高地的新支撐點。
在長沙高新區,長沙海格北斗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研制并量產的“北斗三號高性能綜合導航SoC芯片”,是國內首次研制出的14納米工藝技術下的高性能綜合導航芯片;湖南衛導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提供通信模擬仿真及測試評估服務的企業,成為全國北斗應用設備性能檢測的主力軍;長沙北斗開放實驗室自2015年以來,已累計為從事北斗規模應用研發的企業及科研機構提供逾2000小時的實驗平臺免費使用時間,助力北斗規模應用人才培育。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0日 04 版)
相關專題 |
· 砥礪奮斗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