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04月13日21:0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4月13日電 題:扎緊籬笆打好樁——各地筑牢社區防控安全屏障
新華社記者駱國駿、王君璐、李平、王自宸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社區防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部署。在4月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優化社區管控措施,筑牢社區防控安全屏障。
在抗疫一線,全國400多萬名社區工作者牢記使命,在65萬個城鄉社區進行疫情監測、出入管理、宣傳教育、環境整治、困難幫扶等工作,為遏制疫情擴散、保障群眾生活作出重要貢獻。
護家園保平安 推進社區防控常態化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更要持之以恒不松勁。”疫情發生以來,北京市西城區委大柵欄街道工委書記李婕每天晚上都要和街道干部們一起“算賬”。“目前還有135人沒有返京,11人還在武漢。”
大柵欄街道離天安門廣場僅一步之遙,轄區內既有著名的文化旅游區,也有人口密度較大的居住區。疫情發生以來,在大柵欄街道,區里下沉干部140多人、街道下沉干部160多人、社區工作者150多人、黨員志愿者300多人、保安300多人,共同組成了千余人的一線防控隊伍,做好社區封閉、站崗值守、居家隔離群眾服務保障、消殺防疫等各項工作。
“最近重點開展返京人員情況摸排,街道和每一個未返京人員保持動態聯系,將北京市最新政策、大柵欄地區復工復產相關要求,通過電話、微信告知。”李婕介紹,為了適應疫情防控新形勢,街道將轄區內2萬多個居民手機號統一錄入系統,制作電子出入證,充分利用數據化手段,扎牢社區防控籬笆。
4月8日,武漢市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武漢逐步恢復往日生機。然而“解封”不等于“解防”,打開城門不等于打開家門,社區疫情防控管理沒有絲毫放松。
“4月11日晨會重點:收集滯留武漢人員返程信息;下沉黨員陸續撤離,小區封控平穩過渡……”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街珞獅路社區黨總支書記陳莉萍的日記本上,寫滿戰“疫”工作重點。
陳莉萍介紹,雖然3月16日已被評為無疫情社區,但珞獅路社區封控力度不減,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全國多地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推進社區防控工作常態化成為當前社區工作的首要任務。
在浙江杭州,隨著本土疫情傳播基本阻斷,市民生活逐步恢復正常。記者在多個小區看到,小區門口雖有志愿者、保安或物業人員值守,但只要出示“杭州健康碼”綠碼就能自由進入,快遞小哥、水電維修人員憑綠碼也能正常進入小區。
“撤下有形卡口,更需筑起無形長城,實現應急響應快速化、重點管控精準化。”杭州市江干區四季青街道錢塘社區黨委書記王翔說,他們正加強宣傳引導,嘗試構建4600多戶1.8萬余位居民人人參與、人人盡力的社區防控新局面。
科技手段來助力 推進分級分類精準防控
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新形勢下,社區仍然是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重要防線。全國多地在抓細抓實社區防控各項工作的同時,不斷加強科學、精準、精細、分類防控,讓兜底防控網更加有力、有效。
“留學生小張從美國回國后,在西安隔離滿14天,今晚回京,明天咱們一起去她家看一看。”4月10日晚8點,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街道福祥社區黨委書記李德青仍在社區調度會上和社工交代工作。
李德青介紹,目前福祥社區未返京居民68人,境外待返京人員11人,其中法國2人,美國1人,意大利1人……翔實并動態更新的疫情數據,得益于福祥社區制作的戰“疫”民情圖。
福祥社區位于北京城市核心區,平房院與樓房交錯分布,1336戶居民里租戶與本地居民混合,管控難度大。為加強精準防控,福祥社區建立住戶臺賬,使用綠、橘、紅及卡通小人4種形式,對住戶進行分類標注。
“返京人員14天居家觀察期滿,貼紙就從橘色變成綠色,大大節省了查閱時間,提高了工作效率。”李德青介紹,目前戰“疫”民情圖正逐步實現電子化,成為社區防疫大腦中樞。
“在電子地圖上社區193個院落都能點開,實時查看和更新每家每戶的疫情數據,防疫更加智慧精準,也避免基層社工大量重復勞動,讓他們騰出手來干更多防疫的實事。”李德青說。
在武漢開發區(漢南區)沌口街翡翠玖璽社區,社區推出綠、紅、黃三色通行證。其中,綠色復工卡集中辦理、長期有效;紅色辦事卡、黃色購物卡在值守點臨時申請,限時使用、當天有效。健康碼配合三色通行證使用,實現精準識別居民出入需求,有效引導居民“非必要,不出門”。
“社區面廣人多,只有織密繡花針腳,才能確保疏而不漏、萬無一失。”翡翠玖璽社區書記孫洪輝說。
在杭州市采荷街道靜怡社區,片區智慧中腦系統可對區域內人員密集場所進行實時視頻巡檢,一旦發現轄區內人員過于密集,便會進行預警,社區工作人員會立即趕到現場,勸散聚集人群。
“車輛管理系統利用AI智能識別、大數據、云托管等技術,發現去過高風險地區的車輛進入社區,系統會第一時間鎖定信息,提醒社區開展排查。”靜怡社區黨委書記陳凱介紹,科技手段讓群防群治更加有力,如遇居家隔離人員擅自外出,鄰居可“隨手拍”并將信息上傳系統,由社區處置。
多方力量齊參與 守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多地充分發揮黨建引領社會治理的獨特優勢,廣大社區黨員干部以身作則、沖鋒在前,發揚連續作戰作風,抓細抓實疫情防控各項工作,與下沉干部、在職黨員、志愿者等各方人員一道,形成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的強大力量,堅決守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社區防線。
“95后”馬麗是武昌首義學院大二學生。疫情期間,她報名參加社區志愿服務,成為武漢市武昌區白沙洲街城南社區年紀最小的志愿者,到現在已連續戰“疫”50多天。在武漢,5萬余名像馬麗一樣的志愿者戴上口罩、穿上紅馬甲挺身逆行,成為江城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當好服務員、宣傳員、社情民意調研員……”在武漢市洪山區幸福社區,群眾工作隊職責上墻,一目了然,下沉干部與社區各類力量組建4支小分隊,各司其職。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在黨員干部的帶動下,以物業、志愿者、網格員為主體的常態化防控隊伍正在武漢形成。
在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天馬街道金川社區,平均年齡68歲的“啄木鳥”服務隊現有36名老年志愿者,這些老黨員老同志退休不褪色、離崗不離黨,累計參與抗疫志愿活動600余人次,為疫情防控奉獻“夕陽紅”“銀發光”。
在北京,市區兩級選派7.4萬名干部下沉社區(村)擔綱挑梁,18.9萬名在職黨員回社區(村)報到吹響沖鋒號;社區(村)黨組織牽頭,運用黨建協調委員會機制,把駐區單位發動起來,整合社區黨員、社區民警、物業工作人員和居民群眾等各方力量全參與;“朝陽群眾”“西城大媽”“石景山老街坊”等志愿者活躍在7000多個社區(村)。
火眼金睛,銅墻鐵壁。全國各地的黨員干部、一線工作人員和社區居民共同攜手,構筑起了一道道、密匝匝的社區群防群控嚴密防線,保護了家園,守住了凈土。
相關專題 |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