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5日10:45 來源:光明日報
張燕生 人物肖像/趙和平畫
“今天與會的政黨代表來自‘一帶一路’沿線及相關的50多個國家,無論黨派的規模大小,無論是否是所在國家的執政黨,都為著一個共同的目標——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聚集于此。”12月3日下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在參加“共建‘一帶一路’:政黨的參與和貢獻”分組專題會議期間,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開宗明義,闡明了此次專題會議作為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分組會議之一的出發點。
張燕生表示,每一個政黨在所在國家有著不同程度的代表性,或代表著不同的階層,或代表著不同的政治觀點,因此中國共產黨與這些政黨的溝通交流其實就是與他們所在國家的不同群體之間的溝通交流。
“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在于“共商共建共享”,在這個過程中,互信理解是前提條件。“任何新事物的推進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一帶一路’倡議也是如此,政黨在其中的引領作用就尤為重要。”張燕生認為,政黨成員作為所代表集體的先鋒,應當責無旁貸承擔起加強交流與合作的責任。“只有溝通才能消弭誤解,只有理解才能攜手同行,這既是各國政黨共同的心愿,同時也對政黨成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政黨相通推動民心相通。張燕生說,在逆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同時,“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項目正在穩步推進,這其中正是由于很多政黨在自己的國家做了積極有益的工作,為項目合作從高層意向,到真正落地成為當地人民心目中的“民心工程”作出了貢獻。很多中國企業在參加國外“一帶一路”項目建設過程中,欣喜地看到當地民眾踴躍報名成為項目的雇員,甚至還有民眾自發組成護衛隊,守護項目的安全運行。“政黨凝聚了民眾力量,民眾力量又再次推動政黨建設走上新臺階,這是‘一帶一路’倡議希望看到的美好圖景。”
談到“一帶一路”的未來發展,張燕生表示,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全球雖然整體經濟復蘇乏力,但產能上的合作恰恰是處于機遇期。對于沿線國家來說,很多國家急需基礎設施建設,而中國等國家又需要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兩者互補雙贏,是絕佳的合作契機。“今天的會議上,很多來自沿線國家政黨的代表都表示歡迎擁有產能優勢的國家前往投資,并表示基礎設施的完善是國家發展的基石。”張燕生感慨道,這說明“要致富,先修路”的中國發展理念,已經成為很多國家的共識。
最后,張燕生談到,中國經歷了從一窮二白開始的艱辛發展之路,所以更明白眾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加強交流與合作,共同發展,而絕不是中國一家唱“獨角戲”。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和而不同,在符合各國國情的基礎上互相借鑒經驗,才能共同學習、共同進步。張燕生認為,這次會議的成功舉辦,將引領各國政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走上新征程。(記者 張斐曄)
相關專題 |
· 2017年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