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黃昆侖 通訊員 李建軍 楊 興
導言
今年5月,習主席在河南考察時指出,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要增強信心,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出發,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靶鲁B”一經提出,就在理論界引起熱烈反響,迅速成為輿論熱詞。
9月25日,本報與空軍指揮學院聯合舉辦正確認識和把握“新常態”座談會,5位軍內外專家圍繞“新常態”的豐富內涵、主要特征、重大意義,以及“新常態”與全面深化改革等話題展開深入交流研討。為加深對“新常態”這一重要概念的認識和理解,我們將座談會專家討論的主要內容整理刊發,供廣大讀者學習參考。
“新常態”是一個內涵豐富、意味深長的重要表述
記者:習主席以“新常態”描述新周期的中國經濟,引發各界的高度關注,越來越多的人用這一概念來分析和解釋當前的中國改革發展總體態勢。那么,“新常態”有什么樣的內涵呢?
許耀桐:“新常態”的“新”是針對“舊”而來的,“常態”是針對“偶然”而來的。因此,我感覺“新常態”既區別于“舊常態”,也區別于“新偶發”。簡言之,“新常態”就是新近發生的已經相對穩定的形態。習主席提出的“新常態”,在當下中國的語境當中,理論界做出了更為寬泛的理解,是一個內涵豐富、意味深長的重要表述。
崔祿春:一個“新”,一個“常態”,互相影響、互相作用,構成了“新常態”這么一個整體。從概念角度講,內涵小了,外延才可以擴大!靶鲁B”的內涵不大,外延就可以擴展,從經濟新常態擴展到政治新常態、文化新常態、社會治理新常態、生態文明建設新常態等方面。
記者:如何理解和把握“新常態”在當前形勢下的特殊含義呢?
沈志華:習主席提出“新常態”,絕不是對外來語的簡單移植,而是在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性特征的基礎上作出的嶄新概括。我認為,要理解這個概念,需要把握“舊常態”、“非常態”、“新常態”三個概念之間的聯系。
舊常態,是指長期形成的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狀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做法逐步形成相對固定的模式。對舊常態必須做歷史的分析。這種模式是適應當時社會歷史條件而存在的,促進了經濟社會的發展,奠定了我國經濟發展的奇跡。但隨著社會歷史條件的變化,舊常態的不適應性越來越累積,舊常態就會出現矛盾和混亂,這就進入了非常態。非常態既有舊常態的成分,又有新常態的因素,是新舊常態的轉換期,既孕育著希望,又充滿著風險,還包含著痛苦。新常態是對舊常態和非常態的超越,是經濟邁向一個新的長期穩定發展的狀態。
理解和把握“新常態”的重大意義
記者:近來理論界有觀點認為,“新常態”可以作為“新政”等話語的替代。如何認識“新常態”的重大意義呢?
沈志華:從經濟“新常態”來看,其重大意義在于,一是有助于我們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態勢。新常態的提出,有助于搞清楚我們在哪里、我們要到哪里去,從而為形成判斷、作出決策提供了前提條件。二是有助于我們端正心態。應當看到,長期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難以維持,經濟增長速度的適當下滑是一種正常現象,中高速增長將是長期趨勢。我們再也不能重復過去的“減速恐慌”,再也不能把大力度刺激政策當成提升速度的救命稻草,要保持充分的戰略定力和戰略自信。三是有助于我們調整狀態。從舊常態向新常態的轉移過程,是一個爬坡過坎的過程,是一個艱難困苦的過程,是一個充滿風險的過程,需要以昂揚的精神狀態和改革創新的精神向前推進,否則就可能出問題,甚至出大問題。
任天佑:“新常態”有狹義、中義、廣義之分。狹義的新常態,是指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中義的新常態,從經濟發展這個領域拓展到涵括更多領域。這個發展的新常態,除了前面講到的堅持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外,還包括堅持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和堅持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廣義的新常態,是指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治國理政的新常態。這個治國理政,是廣義的治國理政,不僅包括治國,也包括治黨和治軍等方面。所謂治國理政的新常態,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科學統籌民族復興偉大夢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全面深化改革偉大革命、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新常態,簡單地說,就是統籌推進“五個偉大”的新常態。我個人傾向于把新常態作廣義理解,因為只有作廣義的理解,才能更好地體現在世界戰略格局發生大變動、中國社會發生大變革的新時代,中國正在呈現的新面貌和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新風格。
記者:除了經濟新常態,大家議論比較多的是政治新常態。這應該如何把握和理解呢?
許耀桐: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面對各種嚴峻的矛盾、風險、困難和挑戰,在政治建設方面提出了許多新理念、新論斷、新思想,采取了許多新思路、新政策、新舉措,產生了新氣象、新變化、新效果。這些概括起來,可以稱之為政治新常態。
政治新常態具有六大鮮明特征。一是塑造全面深化改革新常態。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果斷發出改革的聲音,明確指出改革正處于攻堅期和深水區,必須以強烈的歷史使命感,最大限度集中全社會的智慧和力量,最大限度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敢于涉險灘、敢于啃硬骨頭,全面深化改革已經開始大踏步前進。比如,公車改革、央企高管薪酬改革、城鄉戶籍制度改革、財稅制度改革,等等,過去是“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現在是一聲令下,迅速啟動。二是塑造依法治國法治化新常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強調要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習總書記提出建設“法治中國”,可以歸結為“三個依法”——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三個法治——法治國家、法治政黨、法治社會。三是塑造反腐敗斗爭新常態。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提出要以零容忍、高壓態勢來反腐敗,“老虎蒼蠅一起打”,注重標本兼治,構建“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反腐制度體系。四是塑造干部人事提拔任用新常態。治國的根本在于治吏,必須建立科學合理的干部人事制度。當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有了新起點和新規劃,比如,規定現在新提任的領導干部,包括配偶子女,要實行有關事項公開制,公開從業、出國和財產等情況;規定考核提拔干部不能只視GDP一個標準,而要注重多方面考核,選拔干部需要民意測驗,但不能唯票取人,唯分取人,必須綜合考察,綜合評定,選出最優者,等等。五是塑造民主政治發展的新常態。如何認識民主、發揚民主,歷來是政治領域的焦點問題,F在西式民主陷入很大困境,無論是中東北非,還是烏克蘭東南亞,過去信奉西式民主就是唯一的形式,結果不但沒有給民眾帶來繁榮安定,反而使其成為紛爭動亂的禍源。這實際上就等于宣告“西式民主模式唯一論”已經破產。習總書記在慶祝全國政協成立6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實現民主的形式是豐富多樣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說只有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評判標準!蔽艺J為,這宣示了當代中國“新民主政治觀”的誕生。習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這種對民主實效性的重視,就是社會主義民主“新常態”的體現。從以上這五個方面的新常態,可以看到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著力打造的國家治理現代化的“新常態”。
崔祿春:黨的建設新常態也是一個必須著重研究的課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一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成為新常態。黨的十八大剛閉幕,習總書記在中外記者會上,提出“打鐵還需自身硬”,旗幟鮮明表明要管黨治黨。兩年來,中央在管黨治黨上推出一系列組合拳,改進作風,懲治腐敗,狠抓紀律,提出黨委要負起主體責任等,并且持之以恒堅持下去。二是加強思想理論建設成為共識。這主要是抓好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從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77萬多名縣處級以上領導干部、2300多名在職省部級領導干部,參加了學習習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研討班,做到了全方位覆蓋。隨著習總書記一系列最新講話的發表,黨內學習必定不斷向深度和廣度拓展。三是狠抓作風成為新常態。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以“八項規定”開局,以全黨的作風建設為突破口,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載體,集中糾治“四風”問題,人民真心擁護。習總書記還提出,教育實踐活動有期限,作風建設無期限;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抓作風已經形成常態。四是反腐敗高壓態勢已初步形成。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以治標為主,為治本贏得時間,一時間“打虎拍蠅”好戲連臺,反腐敗局面為之一新,人民群眾拍手稱快,F在,這種態勢肯定要持續下去,不敢腐氛圍已經形成,以后要標本兼治,實現不想腐、不能腐。五是加強制度建設形成新常態。中央重視黨的制度建設,即將或者已經出臺一系列制度性規定,比如,關于黨員聯系群眾制度、調查研究制度、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等。更加注重制度的執行力,出臺一個嚴格執行一個,防止制度成為紙老虎、稻草人。
“新常態”與全面深化改革
記者:有種觀點認為,全面深化改革其實就是一種“新常態”。如何看待這種觀點呢?
沈志華:打破舊常態、實現新常態必須全面深化改革。如果沒有體制機制的全面突破,舊常態就難以打破,新常態就難以形成。面對邁向新常態過程中的一系列挑戰和風險,回歸舊常態不行,想回也回不去了,必須硬著頭皮向前走,唯一的辦法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要把市場的力量充分激活起來,這就需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但這個關系要處理好,必然涉及到政治體制的改革。同時,為了應對風險化解風險,推動轉型升級,必須深化社會體制改革,最終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記者:如何理解全面深化改革與新常態之間的關系呢?
任天佑:全面深化改革與新常態相互包含、相互支撐,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全面深化改革本身是一種新常態。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場偉大革命,同時又是貫穿“五個偉大”的主線。實現民族復興偉大夢想,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一定程度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與發展,與改革同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包括黨的建設制度改革;新的偉大斗爭,包括改革攻堅。因此,全面深化改革是“五個偉大”聯動推進這一新常態的主線和主軸。全面深化改革是新常態的發展動力。新常態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是一種與時俱進的狀態,即這種“常態”不是恒常,而是動態中保持相對穩定、活力中保持定力的狀態。而實現這種均衡發展進步的新常態,主要靠的就是全面深化改革這個“關鍵一招”。在當前改革的攻堅期、深水區,如果不深化改革,新常態就會在利益藩籬和體制機制頑瘴痼疾組成的高墻面前失去進步的動力,失去“保鮮”的活力。
如何認識“新常態”下的國防和軍隊建設
記者:剛才大家談到了經濟、政治、黨的建設等領域中的“新常態”。當前“新常態”下,國防和軍隊建設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定位呢?
任天佑:軍隊要服從服務于黨的總體戰略和國家的建設發展,即軍事服從政治、戰略服從政略。經濟在整個社會發展中處于基礎地位,與國防和軍隊建設緊密相聯。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必然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產生深刻影響;國防和軍隊建設改革是國家總體新常態的重要組成部分。
記者:在這種情況下,新時期國防和軍隊建設有哪些方面值得關注?
陳輝:一是國家安全環境進入新常態。新形勢下,我國發展仍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與國際體系調整期、國力躍升敏感期、安全風險高發期、深化改革攻堅期疊加交織,地區熱點此起彼伏,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和新干涉主義有所上升,軍備競爭、恐怖主義、網絡安全等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國家安全形勢呈現出嚴峻復雜的新情況新變化,需要我們進行許多具有新的歷史特點的斗爭。
二是軍事斗爭準備進入新常態。當前,反臺獨軍事斗爭準備持續深化,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等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爭端頻發,美國戰略重心東移帶來的地緣競爭、軍事較量影響日趨激烈,新疆暴恐活動十分猖獗。面對復雜嚴峻形勢,防止和克服麻痹思想,時刻準備打仗、任何時刻能打勝仗已經成為部隊建設常態;堅持把戰斗力標準貫穿到軍隊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大力開展實戰化訓練,提升基于信息系統的體系作戰能力成為部隊作戰訓練的常態。
三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建設進入新常態。在國際環境復雜因素不斷增加、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推進、我軍官兵結構不斷變化的情況下,適應信息網絡時代新特點,圍繞強軍目標開展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導官兵牢記強軍目標、堅定強軍信念、獻身強軍實踐,大力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不斷強化官兵精神支柱、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蝕,增強免疫力、保持政治定力成為政治工作的新常態。
四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進入新常態。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改革進入了攻堅期和深水區,面臨著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政策性問題等深層次改革難題,深化改革中啃硬骨頭、打攻堅戰成為新常態。
五是作風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進入新常態。十八大以來,中央“八項規定”、軍委“十項規定”和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作出的各項規定,推動軍隊作風建設向著抓長、抓細、抓常方向邁進,逐步形成常態化。隨著中央、軍委巡視制度化,軍隊領導干部財產、住房申報等制度紛紛出臺,反腐利劍高懸,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不斷加強,剛性的制度約束、嚴格的制度執行、有力的監督檢查、嚴厲的懲戒措施成為反腐敗斗爭的新常態。
面對“新常態”,我們應該如何行動
記者:“新常態”下,國防和軍隊建設也面臨一些挑戰和機遇,我們應該如何行動呢?
陳輝:一是進一步樹立與新常態相適應的思想觀念。深入學習領會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牢固確立與新常態相適應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以觀念的轉變促進軍隊建設創新發展。強化前瞻意識,堅持面向未來、著眼長遠,把握內在規律,加強科學研判,不斷增強工作預見性主動性。強化戰略思維,密切關注國際戰略格局和國家安全環境的發展變化,不斷拓展戰略視野,增強戰略危機感,始終保持戰略上的清醒。強化全局觀念,始終著眼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始終把黨、國家和軍隊事業擺在第一位,在中國夢強軍夢這個大目標下思考和行動。
二是堅持用強軍目標統領新常態下的軍隊各項工作。黨在新形勢下的強軍目標,深刻揭示了我軍建設的歷史方位和階段性特點,拎起了新形勢下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總綱。要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人民軍隊的根本宗旨不動搖,確保部隊一切行動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持續拓展深化軍事斗爭準備,堅持用戰斗力標準衡量一切、檢驗一切,使部隊建設各項工作都緊緊圍繞能打勝仗來推進。大力弘揚我軍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堅持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相統一,在強軍目標的統領下推動部隊建設全面協調持續發展。
三是以改革創新破解新常態下的各種矛盾問題。改革是我軍發展的強大動力,軍事領域是最具創新活力、最需創新精神的領域。要強化創新意識,積極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深入研究強軍興軍的特點規律,加強實踐探索,理清制約部隊建設發展的突出矛盾、瓶頸短板和主要癥結,以改革的思路和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不斷開創工作新局面。不斷適應改革新常態的需要,樹立大局觀念,自覺做到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做到真心擁護改革、自覺服從改革、積極投身改革,真正成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的推動者實踐者。
四是以敢于擔當精神投身新常態下的強軍實踐。適應新常態,迎接新挑戰,必須敢于擔當,勇于實踐。要不斷強化實干精神,以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堅持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抓緊快干,盯著問題做工作,在求實務實落實上下功夫,以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把各項工作往前趕、往實里抓。善于找準上級指示精神與部隊強軍實踐的切入點、結合點和著力點,面對復雜情況、棘手難題,敢于站在一線正視問題、直面矛盾,不逃避、不繞道,以認真負責的態度研究解決。
(攝影:韓向輝 制圖:李宇陽)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