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公里的山路,車行近一個半小時。
16日,省委副書記、省長、云南魯甸6.5級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總指揮長李紀恒到魯甸縣水磨鎮營地村五里牌、炭山村民小組,查看受災群眾的過渡安置情況。
73歲的雷元祥和老伴的帳篷就在安置點的路口。李紀恒握著老人家的手問道:“飯都吃些什么呢?”當得知他們中午吃的是方便面時,李紀恒指著帳篷內堆放的水、米、油對村干部說:“救災物品發到位,救助工作更要到位,一定要想辦法讓受災群眾吃上現做的飯菜。”
17歲的熊開向,父母在地震中雙雙遇難,李紀恒牽起他的手安慰他,當得知地方政府已幫助他聯系到北大附中繼續完成學業時,李紀恒欣慰地點了點頭,并鼓勵他好好學習,用好成績來告慰逝去的父母。
李紀恒叮囑隨行的地方干部:“對因災害造成的孤兒、孤老和殘疾人的過渡安置,要早作安排,并把低保戶、五保戶等作為救助重點,確保不漏一戶、不掉一人。”
一路走來,李紀恒一直關注受災群眾的吃住問題。
村民王康發家的帳篷外放著正在燒水的火爐,一家人開始自己生火做飯。看到高壓鍋里裝著煮熟的米飯,湯鍋里盛滿了煮熟的蔬菜,李紀恒欣慰地說:“分灶吃飯,既節約糧食,又安全方便。”聽說省長來看望大家,村民秦紹美端來一鍋熱氣騰騰的包谷請大家品嘗,李紀恒感慨道:“這玉米吃在嘴里,飽在肚里,甜在心里,老百姓的感情記在了腦海里。”
為切實幫助受災群眾解決實際困難,受災地區普遍實行“包保責任制”。安置點帳篷外醒目地張貼著包保責任人的姓名、職務等信息。李紀恒讓省政府秘書長卯穩國撥通了營地村黨總支書記楊坤的電話現場查崗。他說:“過渡安置承上啟下,你們一刻也不能脫離群眾,希望掛在帳篷上的這些‘牌’要實實在在掛到群眾家門口,掛到群眾的心坎上。”
在炭山村口,李紀恒遇到了戴著“共產黨員”紅袖套的楊坤,囑咐他一定要做好5件事:確保受災群眾一戶一頂帳篷、創造條件盡可能分灶吃飯、安排專人每天開展消殺滅、亮出“包保責任人”身份并明確責任、共同維護好社會治安。他要求黨員干部進一步改進作風,工作在一線、服務在一線,做到“腳腳到位,戶戶見面,句句回音,事事辦好”,真正把抗震救災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讓受災群眾有飯吃、有干凈水喝、有衣穿、有安全臨時住所、有病能得到及時救治、學生有安全的校舍上學,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
在李家埡口村,李紀恒見到正在地里采收土豆的謝余美一家,就下車走進地里,與一家人聊了起來,關切地詢問他們今年的收成好不好,家里的口糧有沒有保障,并鼓勵他們自力更生,不怕困難、不怕流汗,努力重建美好家園。
在炭山村,第14集團軍某部官兵正在排除危房,李紀恒停下來詢問部隊官兵除險排危情況,希望大家爭分奪秒加緊除險排危,同時注意自身安全。
一路察看、一路詢問、一路叮囑,李紀恒要求參加抗震救災的各方力量抓緊搭建醫療、辦公等臨時用房,盡快實現便民服務、黨政機構的正常運行;要全力幫助受災群眾生產自救,解決好恢復生產所必須的物資供應、技術服務等問題;要盡快恢復集市貿易和商業網點,確保市場供應和物價基本穩定,為受災群眾盡快恢復家庭生活提供保障。
李紀恒強調,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己的家園要自己建。必須充分發揮群眾在災后重建中的主體作用,各級黨委、政府要做好深入細致的宣傳發動工作,引導災區群眾自力更生、互幫互助,不等不靠、苦干實干,用勤勞的雙手創造幸福美好的明天。(記者 譚晶純 雷桐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