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6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最近,國際上一些投行和媒體開始又一次唱衰中國經濟。如何看待經濟唱衰論?當前經濟形勢怎么樣?3月5日,兩會記者會上,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明確回應,今年中國經濟開局良好,前景更好。兩會內外,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代表委員及專家學者。
中國經濟面臨衰退嗎?
【回應】經濟形勢比預期好,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沒變
近年,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連續下滑,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面臨衰退。
對此說法,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林毅夫表示不贊同。他認為,國內經濟增長速度放慢的主要原因是國際經濟形勢的疲軟。例如,2013年,美國經濟增速只有1.8%,歐洲增長率為-0.4%。“與中國一樣,印度、巴西也是新興經濟體,它們的經濟下滑幅度都比中國大。”林毅夫說。
徐紹史表示,看經濟要看大局。“2013年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是很好的,GDP增長7.7%,CPI上漲2.6%,就業1310萬,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8.1%,比預期的還要好。”徐紹史特別指出,去年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首次超過第二產業,標志著我國結構調整取得重要進展。
對于外界擔心的增速放緩問題,徐紹史認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保持7%的增長速度就可以實現。而且,與世界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橫向比較,7.7%的增長速度也是最快的。“我們不追求高速度,因為我們的資源、環境瓶頸制約很厲害,但也不能讓經濟增長滑出底線,要為調結構、促改革創造良好的條件。”
徐紹史表示,“經濟增速的小幅波動是正常的,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我國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全國人大代表、廣東省社科院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向曉梅認為,“唱空”反映出某些國際資本的不良心態。她認為,中國經濟總量大,一些人散布中國經濟“衰退論”,有向中國施加壓力以求獲得更多機會、分蛋糕的意圖。
“我們應以大國的胸懷和自信面對外界的質疑。”全國人大代表、東華大學經濟發展與合作研究所所長嚴誠忠認為,經濟的發展從來都不是線性的。我國經濟放緩有調整、轉型因素,以及全球經濟環境低迷的背景。
外資還青睞中國嗎?
【回應】今年1月實際使用外資實現兩位數增長,中國仍受外資青睞
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我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107.63億美元,同比增長16.11%。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表示,這是對中國是否仍然具備良好投資環境、外國投資者是否仍然對中國經濟發展具有信心疑問最實在和最具有說服力的回答。
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原外貿廳廳長郭元強介紹,作為全國重要的外貿大省,2013年廣東實際使用外資249.52億美元、增長5.96%,其中服務業引資占比達45.1%,提高4.5個百分點;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實際吸收外資同比大幅提升,分別增長349.13%和40.35%;來自歐盟的合同外資、實際外資分別增長了103.3%、107.6%。
“從我們企業的發展來看,經濟崩潰是夸大其辭。”全國人大代表、亨通集團董事長崔根良說,作為一家民營企業,亨通集團這幾年以近20%的速度增長。
在崔根良看來,出口產品的結構正在優化。今年1月,江蘇機電產品出口額達1091.6億元,增長6.8%,一個行業就占了全省同期出口的61.7%,這體現了轉型升級的趨勢。另一個地方數據也說明了產業轉型帶來的變化。在江蘇昆山,勞動力密集產業——筆記本電腦的產量2010年峰值達1.2億臺,去年“跌落”至6500萬臺。據了解,裝備制造、現代服務業、光電信息、可再生能源等領域,成為臺企投資轉型新方向。
“現在每周都有臺資企業新增資過來,一般用于企業的轉型升級或是產品的升級換代。”崔根良說。
未來發展潛力如何?
【回應】中國經濟仍存在相當多的機會,要實現質量與效益共同提高的增長
唱衰論者認為中國經濟將崩盤的一個理由是,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投資拉動了中國經濟的增長,但投資不可持續。
林毅夫對此持保留意見。他認為,不能忽視消費的積極作用,但一個國家絕對不能過度依賴以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發生債務危機的國家都是過度消費造成的,這就是前車之鑒。”
林毅夫認為,中國還是應采取以投資為主的經濟增長模式,一方面依靠技術創新,提高勞動力生產水平,增加收入。一方面靠產業升級,以及不斷完善基礎設施,降低交易費用,實現質量與效益共同提高的增長。
林毅夫認為,中國的發展條件非常好。首先,從世界范圍來看,政府的債務水平比較低。去年底,審計署公布中央和地方債務共有20.7萬億人民幣,另外還有9.6萬億人民幣是地方政府給一些投融資平臺作的擔保。整體負債只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9.4%,大多數發達國家是100%,日本達到200%。這給政府采取積極的財政政策留下了空間。此外,民間儲蓄非常高;再者,中國還有近4萬億的外匯儲備。把這些有利條件利用起來,未來幾年維持7.5%—8%的經濟增長速度應該沒有問題。
“中國經濟不可能被人家唱衰,相反,中國經濟發展存在相當多的機會,比如城鎮化、生態環境治理、居民消費方式轉變等。”嚴誠忠表示。
徐紹史表示,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要全面深化改革,進一步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和市場主體的活力。要同步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釋放巨大的需求。要通過創新驅動大大增強發展后勁。要通過宏觀調控創造更好的條件。(記者 鞏育華 虞金星 鄧 圩 曹玲娟 姜泓冰 王偉健)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06日 06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