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06日08:1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改革的時代主題中,每個人的夢想,具體而簡單。夢想更好的環境,更高的收入,更有力的保障,更公平的機會……我們堅持夢想,時代因此而進步。我們每個人所經歷、所感受、所推動的進步,講述著一幕幕改革故事,匯成浩蕩的時代洪流。
改革,上下呼應
一年前的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周新生剛報出發言題目,就贏得了滿堂掌聲。那個叩擊人心的題目是《盡量讓國人不求人少求人》。門難進,臉難看,事難辦,是人人可能遇到的“三難”,即使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事仍舊不好辦。
3月4日,張根榮準備在江蘇昆山張浦鎮申請飯店營業執照。按照以往經驗,他做好了在市鎮兩級衛生、環保、建設、工商、稅務、質檢、公安等多個部門來回奔波敲章的準備,“起碼兩個月的持久戰”,但出人意料的是,在鎮便民中心大廳,一個地方,只要一周,全部搞定。
張浦鎮的83個窗口,可以直接審批。這是全國25個強鎮擴權的試點之一。鎮擴權,意味著從市直部門收權,談何容易?市委、市政府一個部門一個部門“過堂”,把應下放的665項行政處罰權、135項行政許可權“硬擠出來”。去年9月,擴權由市里配置改為主動“點菜”,該鎮又爭取到行政審批項目879個,居全國之最。昆山市委書記管愛國說,如今,張浦鎮成了倒逼全市行政體制改革的一條“鯰魚”。
也是這一天,從老家哈爾濱來到海南三亞過冬的“候鳥老人”谷林夫掛了急診。這位75歲的退休教師原計劃等病情穩定,就飛回老家治療。“沒想到,在三亞住院,可以即時報銷!”這種方便,得益于海南省政府撥出360萬元專項建設的異地就醫結算系統。
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加強區域公共衛生服務資源整合,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在海南,外來度假、定居、投資人數逐年劇增,解決異地就醫、結算報銷的呼聲強烈。三亞市社會保險事業局醫療保險科副科長顏海輝介紹,三亞異地就醫結算,分即時結算、參保地結算、點對點結算三種模式。還將實現醫保異地即時結算。
還是在這一天,大興安嶺西南山麓依舊白雪覆蓋。67歲的退休工人張志林和老伴在鍋灶蒸騰的熱氣中做晚餐。這種在別人眼里簡單不過的生活卻是張志林大半輩子的夢想。
過去,張志林所在的內蒙古阿爾山市一直想進行棚戶區改造。但這里施工季節短,工期長,成本高。近年,轉機出現,隨著中央加大地方轉移支付,優先保障民生投入,在國家、自治區、企業三重補貼之下,張志林僅7萬元就拿到了新房鑰匙,告別了30多平方米的窩棚。阿爾山市住房保障辦公室主任佟寶劍說:“林區已有1.2萬棚戶群眾受益,棚改好政策將繼續發力,2017年,阿爾山市所有棚戶住房將徹底消失。”
改革,順勢而為
2009年,西方老牌汽車大國力推純電動汽車,我國也同步倡導,可謂“同一起跑線”,當時期望由此實現“彎道超車”,因為同樣面對藍海,技術相似,少了傳統汽車發展中的利益牽絆。然而,5年過去,眼瞅著別人已進入市場推廣,我們多個城市、企業還在“要補貼、要政策、要扶持”,趴在政府懷里蹣跚打轉。去年,全國政協副主席萬鋼特意乘坐電動汽車參加全國兩會,推廣宣傳節能理念。
在北京中關村,厚德創新谷總經理劉曉帆對這一點深有體會:“市場有其固有生存法則。2013年,中關村新創辦科技企業6000家左右,各類創業孵化機構就有100余家。我們呵護初創企業度過脆弱階段,一旦畢業,就讓市場去大浪淘沙。”
在美國硅谷,自家車庫里就能創業。幾年前的中關村,年輕人想創業,沒有經營地址、自有產權等,不能注冊公司,就算握有技術,也只能是“皮包公司”。但如今,隨著政府管理制度改革,海淀區工商部門試點,孵化機構一張桌子、一個工位,都可以成為一家公司的注冊地。
政府和市場的關系理順,很多久治未解的難題也給出了新思路。“食品安全問題在充分的市場環境中便于解決,一家一戶的小農模式中則很難管控。”許昌天和農業四成作物供港供澳,是公認的“安全菜”,董事長徐建敏從考察農藥、化肥超標開始,到小作坊生產的副食,全程監管。他說:“規模化、標準化進入市場才是治本之策,所以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是必然的改革方向。”
改革,滿懷希望
幾天前,北京再一次遭遇“霾”伏。這一輪霧霾成為北京監測PM2.5以來最漫長的煎熬。自2月20日拉響空氣重污染預警,一直持續了156個小時,其中橙色預警132個小時。不僅北京,整個中東部地區大面積重度霧霾,治霾已刻不容緩。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一說到霾,便有些習慣性咳嗽。他說,京津冀聯合治霾,跨區域聯防聯控,背后隱藏的是個利益調整問題。不能再像過去,北京怨河北,河北怨內蒙古。
“中國發展到今天,按行政區控制大氣污染的做法,已行不通,亟需構建統一規劃、統一監測、統一監管、統一評估、統一協調的聯防聯控的體系。”柴發合說,“改革只能協同,不能顧了局部,失了大局。”
大到區域治理,小到一個村莊,變革必須從利益調整和引導開始。全國聞名的美麗鄉村信陽郝堂村就是個鮮活例子。村委會主任胡靜說:“農村統分結合,不能只分不統,要素流失。也不能誰開發誰受益,讓資本賺錢走人。農民自己才是主導村莊發展的人,得通過利益調整,讓農民的活力成長起來。”
想讓螞蟻抱團,就得滴蜜,農民有農民的土辦法。幾年前,郝堂村動員老人成立了互助合作社,老人們把資金匯攏到一起,讓本村人小額借貸,大家年底分紅。幾年間,互助社吸引了180多名老人,每人年底分紅800元,村集體從200萬元負債,到如今擁有2000萬元固定資產。
互助資金下活一盤棋。老人解決了養老問題,林地魚塘等要素也得以流動,外流的人力開始回歸。紅利改變了村貌,原本撂荒破敗的村子,成了吸引游客的美麗鄉村……
當看到今年“一號文件”提出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金融,胡靜一愣之后咧開了嘴:“這不就是沖俺們說的么?中央這回的改革真是說到了咱心里。”(記者 王漢超 馬躍峰 王偉健 余榮華 吳 勇)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06日 06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