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拓創新、謀篇布局,展現出新氣象。”對于中國新領導層全面履職后的中國外交,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曲星如是概括。
如其所言,僅僅三個多月時間里,中國新領導層啟動密集高效外交行動,足跡遍及世界五大洲,既開拓創新重點突出,又相互呼應兼顧平衡,全方位外交的新格局正逐步推開。
全球視野磅礴大氣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副所長阮宗澤指出,一系列行動透露出新領導層的外交理念突出整體,有全球視野,磅礴大氣。相關外交舉措兼顧近鄰遠朋,涵蓋大國、周邊與多邊、發展中國家等因素,既與中國外交的傳統理念一脈相承,又有新的發展。
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履新后首次外訪首站選擇俄羅斯,到中美元首舉行“莊園會晤”,再到中國總理李克強首訪涉及德國等大國,不難看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在中國外交布局中至關重要。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認為,注重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正是新領導層外交開局的“點睛之筆”。中國構建新型大國關系是要改變傳統的戰略競爭、對抗的歷史老路,向外傳遞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信號。
“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國力不斷增強的背景下,中國領導人對自身有著明確定位,并將加強同發展中國家的關系列為外交全局的重要一環。專家指出,習近平兩次出訪分別選擇非洲與拉美兩個發展中國家比較集中的地區,同時中國領導人還借助多邊舞臺與眾多發展中國家領導人進行了互動,體現出中國秉承傳統友好,謀求拓展與發展中國家關系。
“鄰居好,無價寶。”在近來中國周邊環境復雜因素增多的背景下,加強同周邊國家的交往,也是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外交工作的著眼點,俄羅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周邊鄰國在外交開局中均有涉及。
“一段時間來,中國周邊雖然面對海洋領土爭端等挑戰,并一度局勢比較緊張,但是從大局來看,矛盾得到有效管控。”曲星以中印成功化解邊境“帳篷對峙”事件為例指出,這顯示了中國新領導層充滿智慧地處理好與周邊國家關系,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鞏固周邊,創造于我有利的環境。
更多體現中國的國際擔當
對于近百日來的外交工作,阮宗澤認為,與以往相比,中國外交增強了以我為主、主動塑造外交環境的意識,更多體現出主動性和進取性。當然,這與中國發展密切相關。過去10年間,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與世界的聯系空前密切,有廣泛的利益需要維護,對海外資源、市場和投資機會的需求在不斷增長,這要求中國更為主動地處理與世界的關系。
曲星認為,這種主動性更多體現在中國的國際擔當中。中國先后接待巴以領導人,為中東和平進程勸和促談;在朝鮮半島問題上,中朝之間進行戰略對話勸說朝鮮重返六方會談,并即將接待韓國總統樸槿惠訪華,這顯示了中國在朝鮮半島南北緩和進程中作出的積極努力。“可以說,中國‘有所作為’的力度在加大。”曲星說。
這種外交的主動性還體現在“請進來”。在領導人密集出訪的同時,一段時間來,法國等多國政要受邀接踵訪華,與中方形成良好互動。
“中國高層想在第一時間向世界發出明確信號,以最大決心和誠意,推動全球互利共贏合作。”楊希雨認為,中國正通過積極有為的外交,顯示出中國外交將互利共贏合作作為整體外交戰略上新著力點。
更好闡述中國和平外交理念
曲星指出,中共十八大報告強調,人類只有一個地球,各國共處一個世界,要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中國夢”不會妨礙其他國家人民圓夢,正是對開放共贏理念的最好注解。
顯然,這就需要對外更好闡述中國的和平外交理念,這正是這段時間以來外交工作中的一大亮點。例如:習近平在莫斯科演講時提及“鞋子理論”,在坦桑尼亞演講時提到在該國收視率極高的中國電視劇;李克強訪印時幽默問記者自己照片會不會上頭版,在德國李克強還與公眾分享了對歐冠決賽看法。評論指出,“套話少了,故事多了”、“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闡述外交理念”。楊希雨表示,語言風格更加樸實,這為中國外交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氣”。
“領導人在公共外交方面活動的表現可圈可點。”曲星認為,公共外交是最能撥動民眾心弦,也最能吸引公眾的關注。新領導層在公共外交上做得極為出色。
不僅如此,外交工作也不拘泥于形式更務實。不論是中美元首“莊園會晤”的休閑外交,還是中德總理從會談桌到早餐桌的長時間會談,都反映出外交更接地氣,所達成效果卻具有戰略性與實質性。
毋庸置疑,新領導層全面履職近百日,外交工作呈高開走勢,取得“開門紅”,但中國外交仍面臨諸多挑戰,如何應對必將考驗當局智慧。
阮宗澤預測,下一步中國外交攻堅點將會集中在周邊和亞洲地區,中國需要進一步塑造自身周邊環境,進一步促進自身發展。(記者 郭金超)
相關新聞:
習近平訪問俄羅斯等四國并出席金磚國家第五次領導人會議
習近平同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中美元首會晤
李克強總理出訪印度等亞歐四國
李克強總理首次出訪精彩話語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