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審計署近日公布對36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的抽查報告:38475億元,比2010年增長了12.94%。以地方融資平臺為主體的債務風險再度引起人們的關注。據接近審計署的人士介紹,此次以省會城市為樣本的地方政府債務摸底,“基本摸清了地方政府性債務增長變化情況,揭示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和風險隱患。”
此前,在2010年春節后,多部委全面排查公布的地方債務余額為10.7萬億元,從資金來源看,八成來自于銀行貸款。以江蘇為例,當時的平臺債務規模在9800億元左右,占全國近10%,2011年,降了1100多億元。一家大型國有銀行的負責人表示,江蘇經濟發達,金融生態環境良好,政府守信,銀行業風險管控能力強,平臺貸款風險基本可控。到去年,江蘇平臺戶數已降到700多戶,貸款余額壓縮至8000億元以內。
現在,地方債務構成中又出現了新情況。在銀行貸款只減不增的同時,地方上項目抓發展的熱情依然沒有減退。新的融資渠道如發債、委托貸款、中期票據、信托、租賃、PE(股權類融資)等風生水起。過去3年間,信托規模從幾千億膨脹到7萬億之巨,各地發行的城投債亦呈井噴之勢,每年都在萬億以上,這都成為基建投資快速增長的重要資金來源。當然,“新一輪舉債必須支付15%甚至更高的資金成本,否則根本融不到錢。”一家信托機構的負責人說。
央行近期公布的數據也給予了有力佐證,1-5月社會融資規模達9.11萬億元,同比增長52%。但是,信貸增長有限,5月份新增信貸僅6674億元,同比少增1258億元,已連續3個月下降。省內一家大型國有銀行負責人稱,透過社會融資總量的持續放大看,大量的政府平臺通過新的融資工具“借新還舊”,用于償還到期債務。總體看來,地方債總量還在放大,非銀行金融機構正在從銀行手上接過舊債,它們之所以敢接手,是因為相信“有政府兜底的隱性擔保”,巨額存量債務進入了新一輪的循環輪盤。
值得關注的是,地方政府的巨量債務不完全透明,攤子過大負債過度問題開始顯現,而不時冒出的“影子銀行”更引爆了多起理財產品兌付危機,信托類違約相繼出現。審計報告指出,14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已逾期181億元,其中兩個省會城市本級逾期債務率超過10%,潛在風險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為此,地方政府加快了騰挪資產的力度,或通過發新債來進行債務滾存,雖未出現顯性的地方政府債務違約事件,但風險并未完全消除,只是在時間上后延了。正如審計報告所指出的,“由于償債能力不足,一些省會城市本級只能通過舉借新債償還舊債,5個省會城市本級2012年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的借新還舊率超過20%,最高的達38.01%。”
地方負債的償還主要來自于賣地收入,因而地方債和房地產是一對連體兒,這兩方面的問題不僅引起決策層的重視,也引起了一些國際機構的關注。穆迪、惠譽、野村相繼發表風險提示報告。美國前財長保爾森上周委婉地建議“中國應建立透明的地方財政體系”,同時“應當及時處理房地產泡沫”。而此前,“末日博士”魯比尼稱,2013年,中國經濟將會因房地產和地方債問題有“大麻煩”。面對這些言之鑿鑿的警告,不能置若罔聞,掉以輕心,也不能一概斥之為“陰謀論”、“做空論”。做實自己,才不用擔心人家“做空”。(記者 陳志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