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泰國記者 王 慧
2013年05月28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5月27日,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正式啟動離岸人民幣清算業務,首日業務達16億元。匯豐和渣打兩大銀行當天率先發行首批人民幣離岸債券。至此,新加坡成為繼中國香港和中國臺灣之后,第三個發行人民幣離岸債券的市場。
多重優勢助推新加坡離岸人民幣業務
渣打銀行在發給本報記者的新聞稿中稱,渣打銀行27日在新加坡成功發行了10億元人民幣的3年期人民幣債券,票面利率為2.625%。渣打銀行金融市場全球主管萊尼·菲德表示,亞洲地區的投資者非常積極,發行獲得3倍的超額認購。渣打銀行新加坡首席執行官表示,渣打銀行在新加坡發行人民幣債券,是新加坡成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又一個里程碑。
據彭博社27日報道,匯豐銀行當天通過其新加坡分行也成功發行了5億元人民幣的兩年期人民幣債券,收益率為2.25%。匯豐和渣打發行的債券將通過新加坡中央托管私人有限公司系統進行結算及交收,并均計劃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此外,星展銀行也打算在新加坡發行人民幣債券。
匯豐銀行新加坡全球市場部主管馬修在聲明中表示,此次發行為新加坡大量財富管理基金提供了新的投資機會,有助于為亞洲地區快速增長的人民幣貿易結算業務進行融資。根據匯豐銀行的估計,離岸人民幣債券的規模今年可能達到3600億元。
澳新銀行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作為東盟地區唯一的國際性金融中心,新加坡地緣和文化優勢十分明顯,預計其離岸人民幣業務將獲迅速發展,并有力挑戰中國香港的領先優勢。報告稱,中國與東盟地區巨額貿易量和東盟地區對中國的貿易順差,將令新加坡更容易累積人民幣資金池。
新加坡華僑銀行全球市場研究部經濟學家謝棟銘對本報記者表示,發行離岸人民幣債券推動了新加坡離岸資本市場的發展。同時,也有利于新加坡和周邊國家投資者進行離岸人民幣債券投資,并為企業募集資金提供了更多選擇。作為眾多金融機構在亞太地區的運營中心,新加坡資本市場發達,未來可以通過產品開發和創新,推動人民幣離岸產品的發展。
中國人民銀行今年2月宣布,由中國工商銀行擔任新加坡人民幣業務清算行,確立了新加坡人民幣離岸中心的地位。中國與新加坡在今年3月將雙邊本幣互換協議規模由1500億元擴大至3000億元,僅次于香港的4000億元以及韓國的3600億元。工行于4月2日已啟動了新加坡人民幣清算行服務,但正式為當地參加行提供人民幣清算服務則是5月27日展開。
人民幣接受度仍有待提高
謝棟銘認為,人民幣國際化正在穩步推進,如何提高接受度是目前的關鍵挑戰。雖然倫敦正在試圖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但是人民幣在當地接受度還不高。只有需求和供給都保持活躍,市場才能發展,所以如何激發對人民幣的需求非常關鍵。對人民幣的需求存在套利因素,這是無法規避的,也不一定是壞事。但是關鍵要激發對人民幣真實的需求。
什么是真實的需求?謝棟銘表示,是指企業,尤其是境外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一些銀行正在積極宣傳,增強市場和企業對人民幣的認識。當然,人民幣國際化需要機遇。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就是一個機遇,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人民幣走出去。”
中國自身的改革也可以帶來機遇。謝棟銘認為,由于資本賬戶沒有完全開放,境外投資者對持有人民幣存在擔憂。人民幣匯率和利率改革的進行,有助于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教授陳抗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人民幣在周邊國家的接受度不是問題。但是對于歐美一些具有硬通貨的國家,提高人民幣的接受度較為困難。因為硬通貨國家都想獲得國際貨幣的地位,彼此之間必然存在競爭。
陳抗表示,人民幣國際化是必然的趨勢,目前最大的障礙是資本賬戶的管制。離岸人民幣最終需要回到中國境內進行投資,如果人民幣不能自由兌換,離岸人民幣就無法回流。然而,開放資本賬戶并非易事。陳抗表示,首先要考慮對國內經濟的影響。根據經濟學“不可能三角”定律,獨立的貨幣政策、資本的完全流動以及固定匯率制度這三項只有兩項可以同時存在。這意味著,在央行需要獨立貨幣政策的情況下,隨著資本賬戶的開放,匯率制度必須是浮動的。不過,如果人民幣擴大幣值浮動空間,將對中國出口帶來很大壓力。資本賬戶開放和出口競爭力是一對很大的矛盾。其次,要考慮對國內金融市場的影響。只有中國國內金融市場比較健全,才能應對大量國際資本流動的沖擊。在某種程度上,資本管制是避免金融危機的“堤壩”。如何在矛盾中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一步發展,亦成為全球市場的焦點。
>> 點 評 <<
宗良(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研究員):新加坡離岸人民幣清算業務的正式啟動,標志著新加坡人民幣市場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也標志著人民幣國際化又取得重要進展。它的啟動對于推動中國與東盟的貿易與投資關系,拓展中國與東盟的貨幣金融合作,逐步擴大人民幣的海外使用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海外人民幣存款總額約1萬億元。新加坡人民幣市場的發展將會起到較好的市場引導作用,未來市場規模可望保持較快增長,各類人民幣創新產品將不斷涌現。
新的人民幣離岸中心會不斷出現。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和市場接受程度逐步提高是多方爭奪人民幣離岸中心的重要原因。
人民幣作為全球支付貨幣的重要性不斷上升。在發達國家普遍采用量化寬松政策的背景下,穩定的人民幣為市場提供了一個負責任、可信賴的使用貨幣,市場接受程度正逐步提高。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數據表明,今年3月,人民幣占全球國際貨幣市場支付的份額已上升到0.74%,成為全球排名第三位的貿易融資貨幣和排名第十三位的支付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遠景可期、潛力巨大。預計到2015年,人民幣貿易結算可能達到6萬億元以上,占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量的15%。海外人民幣存量將達到5萬億元左右,海外人民幣貸款規模將達2萬億元左右。2025年前后,人民幣可望成為繼美元、歐元后的第三大國際貨幣。
《 人民日報 》( 2013年05月28日 21 版)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