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河北省故城縣鄭家口鎮孟莊村,“大學生村官”庚曉晴(左)在向農民了解油葵種植情況。(新華社記者 王民攝)
5月19日,在河北省故城縣一家裘皮服裝廠,自主創業大學生王明磊在檢查裘皮服裝質量。(新華社記者 王民攝)
北大:到基層就業人數超往年15%以上
寧夏籍的馬世龍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本科生,目前已被新疆克拉瑪依市發改委錄用并簽約;山東籍的張通是北大哲學系碩士研究生,目前已被西藏自治區黨委宣傳部錄用并簽約;同樣也是山東籍的王偉是北大物理學院博士生,目前已經簽約廣西區委組織部選調生……在新一屆畢業生求職高峰到來之際,北京大學實施的就業“家國戰略”正在發揮著越來越積極的作用,越來越多畢業生的選擇是“我回家鄉做貢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到目前為止,2013年應屆畢業生選擇去基層一線工作的僅碩士生和博士生就超過了200名,連續三年每年遞增10%以上。
北大從2011年開始實施就業“家國戰略”。為了實施好就業“家國戰略”,借用經濟學中“藍海戰略”理念,北大加強了西部基層地區的就業調研和市場拓展,借助“省校合作”、“市校合作”、“校企合作”平臺,邀請地方組團來北大招聘,建立西部基層實習實訓基地,將與重點用人單位的關系升級為人才培養輸送戰略合作關系。特別是與重慶、廣西、黑龍江、寧夏、吉林、甘肅、河南、福建、新疆等省區市組織人事部門合作,開展定向選調生、大學生村官和特殊崗位公務員選拔招錄,以2012屆畢業生為例,報名應聘各地選調生、大學生村官以及京外企事業單位人數大幅增加,到基層和西部地區就業畢業生超過往年15%以上。
北大還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體系,為畢業生提供精致化就業指導服務。目前已面向全校畢業生開通“北京大學就業信息手機報”,及時把就業信息傳達給每一位求職畢業生;舉辦“助力2013求職指導”系列講座,提高畢業生就業能力;推出畢業生就業“暖心工程”,以“開展一次全面排查、進行一次深入談話、提供一次就業信息、實施一次組織推薦、報銷一次求職費用”為內容,實施“五個一”幫扶措施,并且以“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師生”為理念,整合推出“就業工作十項服務措施”,以期不斷提高就業工作的精致化水平,切實為師生提供幫助和便利,做到讓每一位有就業意愿的畢業生都找到工作,實現畢業生“就業率高、就業質量高、就業競爭力高、就業幸福指數高、就業工作水平高”的“五高”就業標準。(記者王慶環)
清華:選擇到基層成為一種潮流
在清華大學,選擇去基層、重點行業工作已經成為一種潮流:曾經擔任清華大學學生會主席的毛捷博士畢業后主動選擇到貴州安順黎陽高新區工作;碩士畢業生索多整個求職過程只提交了一份簡歷,那就是回到家鄉西藏基層就業;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獲得者魏鯤鵬博士畢業后選擇繼續從事科研工作,攜筆從戎到空軍裝備研究院就業;趙云龍,這個集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和優秀輔導員等諸多榮譽于一身的職場香餑餑,則選擇到成都龍泉驛區工作,事實上,他的選擇在豪邁中帶著浪漫——他的女朋友孫永鐸已于2012年到位于成都的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工作。
2013年,學校進一步以“行健新百年,共筑中國夢”為主題,引導和激勵畢業生緊密結合自身發展和國家需要,到基層、到重點單位建功立業。
清華大學就業中心主任熊義志介紹,在把十大類行業和國家重點支持發展、人才相對緊缺的地區作為引導畢業生就業的重點領域和重點區域的基礎上,該校每年組織近2000人次參加就業實踐,幫助畢業生了解重點單位;全面實施“彩虹計劃”,根據畢業生不同的發展特點和不同的就業取向,開展有針對性的就業引導、職業輔導和就業資源匹配。同時還充分發揮就業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由黨委書記或校長親自為赴重點單位就業畢業生送行和頒發“啟航獎”。
引導學校到重點單位就業,不僅要“去得了”,還要“干得好、留得住”。為此,學校積極構建職業發展支持體系,通過開通“校園招聘直通車”、開設職業發展課程、設置勵業基金等多種形式為畢業生科學發展成才報國提供有力保障。
同時,學校在政府和企業的支持下,逐步構建起了以“創業啟蒙—創業課程—創業賽事—創業實踐”為內容,以“全過程累進支持、全方位匹配資源、多方協同支持、強化實踐訓練”為機制特征的創業教育體系。池宇峰、童之磊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創新人才,產生了強大的輻射效應。
“扶上馬,送幾程”也是清華就業工作的重要理念。學校主管領導堅持每年親自把到邊疆基層就業的畢業生送到工作崗位上。2011年設立“勵業基金”,專門用于支持青年校友職業發展,目前已經籌集經費600余萬元。2012年,學校首次頒發“勵業金”,獎勵扎根基層服務社會的青年校友,額度達到125萬元。(記者鄧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