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俄空軍推遲新一代預警機A-100完成期限

“首相”成熟仍需錘煉

張文昌 苑華鋒 張馨元
2013年05月20日09:00   來源:解放軍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A-50預警機

新聞提示

不久前,俄空軍決定將A-100預警機項目的完成期限推遲至2017年。這一消息不由讓人想起一年多前俄空軍滿懷信心的表態:新一代預警機A-100將在2016年首飛。

A-100預警機又稱“首相”。據悉,承擔“首相”A-100研制任務的莫斯科“織女星”無線電工程有限公司曾多次申請延期?磥,“首相”成熟仍需錘煉。

群雄并起,危機四伏

欲了解A-100,有必要回溯一下俄預警機發展歷史。

前蘇聯1951年就開始了機載預警雷達的早期研究。1965年4月,隨著圖-126預警機的裝備,美國對預警機的壟斷被打破,前蘇聯成為世界上第二個能獨立研發預警機的國家。之后,美國E-3預警機剛裝備一年,前蘇聯新一代預警機A-50便橫空出世,并于1984年裝備部隊。

A-50以伊爾-76MD軍用運輸機為平臺,采用背負直徑10米旋轉雷達天線罩布局,內裝三坐標脈沖多普勒預警雷達,對殲擊機的探測距離為230公里,對水面艦船為400公里,可同時跟蹤50~60批目標,同時指揮引導10~12批殲擊機截擊作戰,機內載油續航時間為4小時。

隨著前蘇聯解體,俄預警機的發展戛然而止。這一時期正是世界預警機大發展時期。美國E-3、E-2等預警機進行了多輪升級,作戰效能不斷提高。同時,預警機技術開始換代發展,以有源相控陣雷達為探測手段的新一代預警機開始崛起。

1993年之后,集成了以色列“費爾康”或瑞典“愛立眼”預警探測系統的預警機不斷推出,迅速占領國際市場。與此同時,美國的E-737預警機也成功推向澳大利亞、土耳其和韓國。作為世界第二大軍品出口國,俄羅斯在這場國際預警機的市場博弈中落在了后面。

尤令俄羅斯擔憂的是,隱身飛機的強勢崛起對其預警機提出了嚴峻挑戰。俄羅斯迫切需要新一代預警機,對付戰術彈道導彈、巡航導彈、無人機、隱身飛機等目標。

盡管俄空軍2008年開始實施A-50的延壽計劃,改進研制A-50U,實現了自動化指令傳輸,增強了對低空、低速和隱身目標的探測能力。但由于其設計理念已落后于時代,潛力已達到極限,綜合作戰效能難有根本性改變。面對群雄并起、危機四伏的局面,A-100預警機身負重望。

追趕潮頭,重奪優勢

A-100起步于2000年。當時,以色列想聯合俄羅斯將“費爾康”預警探測系統集成到伊爾-76運輸機上研發A-50EI,以求打開亞洲市場。原本就提出類似A-50EI技術方案的俄國防部,順勢推出了A-100預警機項目。2004年4月,俄羅斯簽署總統令,A-100正式開始了它的研發歷程,并最終將亮相時間鎖定在2016年。

A-100繼承了A-50部分成熟的設計理念,繼續采用背負旋轉天線罩,內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天線。其機載平臺原計劃首架采用的運輸機是伊爾-76,后續改換為伊爾-476。但有關報道表明,隨著伊爾-476的研發成功,俄羅斯畢其功于一役,直接采用了伊爾-476。

伊爾-476為伊爾-76的深度改進型,機載設備更加現代化,大量采用了現代化工藝和復合材料。在載重量、航程、經濟型、可靠性等方面,伊爾-476均有提高,最大起飛重量增加到210噸,最大載重增加到60噸,運載50噸貨物飛行距離可達7000公里,比伊爾-76MD最大載重47噸時3800公里的最大航程遠不少。

俄羅斯與以色列合作研發的A-50EI預警機,是A-100很好的參照目標。A-50EI以伊爾-76TD運輸機為平臺,集成了以色列“費爾康”預警探測系統,對空中目標的最大探測距離達500公里,對戰斗機達370公里,對直升機達180公里,可同時處理100批目標。

A-100能否實現超越,還需拭目以待。

羈絆重重,仍需苦功

2010年,俄羅斯軍事工業綜合體就曾預言首架A-100可在兩年后問世。現如今又從2016年推遲到2017年。這一期盼已久的發展計劃完成期限為何被一再推遲?

原因之一:機載平臺伊爾-476運輸機交貨太晚,一再突破預期。伊爾-476原計劃2012年開始裝備,可事與愿違,拖到2012年9月22日才實現首飛,按正常進度,2014年才開始裝備部隊,目前還沒有現成的飛機可用。A-100機載平臺由伊爾-76改換成伊爾-476,問題自然接踵而來,包括任務系統的構成、布局,載機的改造等,很多工作都要從頭開始,需要時間。

原因之二:理念落后導致系統設計翻盤。據報道,A-100預警機的設計沿襲的是俄軍上世紀90年代初的指導思想,也就是說A-100尚未問世其理念便已過時。要實現A-100對其他同類的超越,系統設計便需翻盤。

原因之三:有源相控陣預警雷達存在一些目前難以突破的問題。雷達是預警機的核心裝備。據悉,承研單位俄羅斯“織女星”無線電工程有限公司發現了雷達中若干設計錯誤,主要難題并未攻克。

專家們分析,第三個原因可能是推遲的重要因素。微電子技術一直是俄羅斯武器裝備發展的短板,A-50預警機任務系統多采用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與采用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E-3相比,體積大、重量重、性能低、可靠性差。E-3A可以同時處理600批目標,而A-50只有50~60批。

隨著經濟形勢的好轉,俄羅斯加大了對微電子及半導體工業的投入,基礎元器件研發生產有了突破性進展。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并非一蹴而就,剛剛研發成功的蘇-35戰斗機裝備的仍是無源相控陣雷達,第四代戰斗機T-50的有源相控陣雷達至今仍處于研發之中。

這都在說明,俄羅斯對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的掌握仍未駕輕就熟。雖然俄羅斯在裝備研發方面善于另辟蹊徑,但要想與“龍王”比寶,還需下一番苦功。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