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黨報早讀>>熱點·視點·觀點

創下國內高校學生自選專業的最大尺度:百分百滿足

為什么是·尋找文化強國密碼:為什么是中國科技大學

記者  喻思孌

2013年05月14日08:3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數據來源:中科大教務處
  制圖:張芳曼

  對學生轉專業的申請,很多高校的表現并不利落,反而有些忸怩:限制轉出資格、提高轉入門檻。即便讓學生在熱情全無的現實中蹉跎,自選專業的口子仍難放開。

  高校有自己的無奈:學科冷熱不均、院系空間有限,完全自選專業可能加劇資源失衡,擾亂教學秩序。他們說,這是一步“險棋”。但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卻突破禁忌,讓本科生百分之百自主選擇專業,化“險棋”為“絕藝”。

  這一不少高校眼里“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科大卻首嘗螃蟹、沖鋒在前。勇氣可嘉,緣何而起;底氣十足,來自哪里?

  ——編  者

  領跑

  不轉系也能修心儀專業

  國內率先百分之百滿足

  不久前,周丹獲得了代表中科大學生最高榮譽的“郭沫若獎學金”。她能獲此殊榮,部分得益于學校的自選專業制度。

  “很意外,入學時根本沒有想到能拿到這個獎。”周丹是中科大浙江省招生的最后一名,進入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學習,但她最感興趣的是化學。于是,周丹早早規劃,順利轉入化學系,并且表現優異。不久后,她將赴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攻讀化學博士學位。 

  周丹只是中科大每年100多名轉專業受益者中的一位。該校教務處副處長李蓓介紹,本科生在校期間至少有3次自選專業的機會:進校一年后可根據興趣在全校自選學院或學科;大二結束后可在學院或學科內自選專業;三年級后還可調整專業或個性化設計修課計劃。對于學生申請自選專業,學校層面不設任何專業、成績的門檻。

  據了解,近兩年中科大可提供500名左右的轉專業名額,對于全校200名左右的申請數來說,空間充裕。

  物理學院主管教學的副院長王冠中是中科大自選專業的見證人,也是執行者,他的一項重要工作便是選拔申請轉入的學生。 

  因為專業齊全、出國相對容易等特點,物理學院是轉專業的重要流入地之一。王冠中介紹,由于申請者較多,學院會組織面試,了解轉系動機,成績倒是其次。他會提醒物理學院的學習難度,如果學生仍然愿意來,學院一般會同意。“也有極個別會勸退,是實在覺得可能畢不了業,影響學生發展。”王冠中補充道。

  基本上,學生只要過了面試關,就能夠如愿轉成專業,并不需要轉出院系的批準。

  當然,在轉專業的過程中也有落選者。對此,中科大開辟了“綠色通道”,即便是未被接收的學生,依然可以學習心儀專業的課程。

  教務處處長蔣一說,中科大可以做到學籍管理和教學管理分離,對申請卻未被接收的學生,在學籍不變的情況下,由學業指導中心專家為其制定個性化培養方案。學生只要修讀完認定課程、達到要求,即可按該專業畢業。

  據介紹,中科大2012年初成立了“學生學業指導中心”,核心人員是覆蓋全部教學單位的25名專家。中心的一大任務是,約談暫未被接收的學生,制定個性化的培養方案。

  “經過3次選擇機會,可以做到百分之百滿足學生自主選擇專業的需求。”蔣一說。

  教育專家介紹,當前國內很多高校也允許轉專業,但比例很小,內部流動也有成績等門檻,百分之百滿足本科生選專業在國內尚屬首次。

  “學院不能把學生當作私有財產。”中科大副校長陳初升說,學生用腳投票,對學院也是一個動力,反過來促進了學院間的競爭,迫使學院改進工作。

  土壤

  理工為主令自選成可能

  消弭低年級課程間差別

  自由轉專業雖然給予了學生二次選擇的機會,但容易產生的一個副作用是:學生向某些熱門專業過度集中,導致教學資源失衡。

  但是,中科大卻并未遭遇這樣的難題。李蓓介紹,近幾年并沒有出現優秀學生涌入某幾個專業的情況,總體上學生的選擇越來越理性,各專業轉入轉出人數基本持平。

  “均衡”的結果,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學生對專業的了解。李蓓說,每到大一、大二下學期快結束的時候,中科大各院系會以專題報告等形式向學生介紹專業,還會組織感興趣的同學深入實驗室和科研項目實地考察。

  除了“宣傳到位”,中科大的“百分之百”有著獨特的實現背景。以理工為主的學科背景為在全校選專業提供了可能。該校所有專業都是面向理科生招生,即便是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的新聞傳播類專業,也定位于科技傳播類方向,對數理學習有較高要求。

  此外,2009年對本科生培養方案的修訂,消除了不同學院之間前兩年的課程差別,在技術層面上掃清了自由選擇專業的障礙。“在低年級,學院之間的課程差別很大,我們進行修訂就是要消除這方面的壁壘。”陳初升說。 

  推進改革還需強大的教育資源作保障。李蓓介紹,中科大本科生招生規模始終控制在每年1800人左右,本科生與專任教師比約為5∶1,保證了學校有充足的師資力量為每個有個性化需求的學生制定學習方案。

  正是這樣的獨特環境,讓轉專業成為“周丹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就像選課一樣普遍。周丹還認為,中科大很多學生進學校并不是以就業為目的,不少立志當科學家,這是放開選專業后并沒有出現扎堆現象的一大原因。   

  專業的自由選擇已經展現出了對于人才培養的加碼效應。在今年獲得“郭沫若獎學金”的32名優秀學子中,9名為轉專業的學生,占到1/4。王冠中介紹,物理學院5%的學生具有參評“郭沫若獎學金”的資格,其中近40%是轉專業進來的。 

  推廣

  國際名校通行自選專業

  高質量課程充足是前提

  專家分析,現行的招生錄取方式,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第一志愿,經過調劑,學生可能進入自己并不喜歡或不適合的專業。即便是首選專業,在選擇時可能對專業實際情況并不了解,學習之后才發現與自己并不匹配。

  陳初升說,現在中學生的興趣范圍很廣,特長也各不相同。讓學生找到自己感興趣、擅長的專業很重要,這一看上去很小的改革,實際作用可能非常大,會影響人的一生。

  據陳初升介紹,讓學生自主選擇專業是國際一流名校的通行做法。他援引一項研究指出,美國頂尖的7所大學——哈佛大學、耶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麻省理工學院、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的本科生在校學習一至兩年之后才自主確定專業,而且選擇專業后,如果興趣發生變化,也能夠比較容易地改變專業。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中科大的做法在其他高校并非不能實現。當前一個問題是,很多高校的辦學定位不清晰,盲目擴招,逐漸喪失了自己的特色。而要做到讓學生自主選專業,重要的前提是有足夠多的高質量課程可以選擇。

  據介紹,上海大學2011年在滬就按大類招生,考生第一年在大類平臺上接受通識和基礎教育,到學年末再進行專業分流。熊丙奇說,學生和專業本來就應該是一個雙向選擇的過程,讓學生擁有專業自由選擇權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應有之義。在現行教育框架下,高校應該樹立以學生為本、服務學生的理念,采取很多舉措為學生自主選專業提供支持,從而出現更多像中科大和上海大學這樣務實的改革者。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相關專題
· 熱點·視點·觀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