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彭 俊
2013年04月26日08:4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4月25日,震后第六天。預報的雨并沒來,蠻好。
一覺醒來,帳篷外面干凈多了。震后的蘆山縣城,垃圾越來越少。
四川青年志愿者的簡易據點,報名的人排著長隊,一個小女娃混在隊伍里。
“你幾歲?”
“9歲。”
“人家要你嗎?”
“我姐姐也不夠,她16歲!”
“那你能干啥?”
“掃地搬東西,啥都能干!”
隨著時間推移,蘆山本地的志愿者越來越多。按規定,他們都得滿18歲。
“不滿18歲的,可以搞搞衛生,幫著搬點輕東西。9歲肯定不行,但也不會拒絕,跟著玩玩吧。”工作人員跟我說。
2300多年歷史的蘆山,說老,也不老。
從踏入蘆山那天起,縣城里的三棟建筑就吸引了我。現代大氣的風格、完整無損的外觀,似與地震不相干。
掛著“姜城書院”大橫匾的這一棟,氣勢最大,實為三幢大樓的品字形連體。姜城有典。老城為蜀將姜維屯兵所筑,故名姜城。這是門口小廣場上一位小伙子告訴我的,在外開挖土機的他,聽說家鄉遭了災,趕回來當志愿者。
書院右手,是蘆山體育館。主樓是橢圓形的,鋼架穹頂,里面有戰士在休整。裙樓頂上,兩塊圓形頂窗,玻璃完好。
體育館外,一位背簍子的老媽媽問我:“有鍋嗎?”我答:“干嗎呀?您哪里人?”“縣城的。有鍋就給你菜!”老媽媽說著,麻利地放下竹簍,掀開蓋布,取出里面的新鮮蔬菜。
“謝謝,謝謝,留給需要的人吧!”我一邊言謝,一邊遁走,怕看她眼神里的失望。
書院左手,是蘆山電影院,聽說去年剛落成。開挖土機的小伙子剛才說,春節回來這里已經開業,他并沒進去看過電影,“春節沒時間,地震沒心情,再說也停了。哪天開業了,一定去看!”
電影院門開著,里面有個不算小的放映廳。最后一排最右的椅背上,標著9排26號,能坐234人。
我問小伙子,愿意住老城還是新城?他說:“要耍來新城,要住回老城,那里生活方便些。反正也不遠,過兩年,老城也都是新房子了!”
小廣場邊上,綠化帶里,金黃小菊迎著陽光綻放。
災后,不餓、不怕、不息、不亂、不老的蘆山,讓人不舍。
相關專題 |
· 四川省蘆山“4·20”7.0級強烈地震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