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新華西。記者 肖 勇攝
3月18日晚,85歲的華西村老書記吳仁寶在家中病逝。三天來,來吊唁他的村民絡繹不絕,花圈靈堂放不下,放到了屋外,排滿了華西村500米的長廊。哭別老書記的村民們說,老書記幫他們實現了過上好日子的夢想。
幾天來,到華西村送別老書記的有很多是外村的、外市的,甚至外省的,在他們看來,吳仁寶用他畢生的奮斗,不僅圓了村民們的“華西夢”,也為全國各地農村各種版本的“中國夢”提供了一個可以學習的生動樣本。
夢之方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
“中國人都知道華西村是一個行之有效的社會主義集體:生產資料的公有不僅實現了人人平等,還讓老百姓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居民們將他們的錢投入集體的鍋里,共享他們購買的所有新企業的收益。由此,華西村創造了中國社會主義的奇跡。”
——美國紐約時報記者邁克·魏尼斯《在中國一個小村里分享財富并富足地生活》(2011年7月)
半個世紀以來,華西,這個江南小村莊里不斷演繹的奇跡不僅引起了全國上下的注意,也引得世界為之矚目。大家不僅關注華西奮斗的艱辛曲折和奮斗后的富有程度,更關注華西人奮斗的方向——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發展道路。
2012年,吳仁寶談到“中國夢”時說:“每個人都有夢,有亂夢、好夢,有壞夢,夢也有個方向。什么方向?就是一定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人民幸福就是社會主義。”吳仁寶用一個農民的質樸表達來描述他對社會主義的理解。“我是窮過來的,看到有人窮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讓窮人過好日子。”吳仁寶始終堅信共產黨是為大多數人民謀幸福的。
1961年的華西,集體資產2.5萬元,欠債倒有1.5萬元,一人一天只有半斤口糧。現在華西擁有集體資產201億元,私有資產總計20多億元。2012年,華西村上繳國家稅收8.59億元、村民人均收入達到8.8萬元。
華西的富裕,最大的特點在共同富裕。3月15日,華西物流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征告訴記者,華西家庭的富裕程度并不完全一致,但在華西最差的人家,也有別墅、汽車。用吳仁寶的話說就是:“華西村沒有暴發戶,沒有貧困戶,只有家家戶戶富。”
今年2月4日,華西周邊村74戶因病致窮的困難家庭,每戶拿到2萬元慰問金,這148萬元全部來自于中心村50戶較富裕的黨員家庭。捧著慰問金,患有糖尿病并發癥的華西十一村村民繆桂林泣不成聲:“謝謝老書記!我一輩子沒見到過這么多錢。”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少數人富多數人窮,也不是社會主義。華西在富起來之后,融合周邊20個村組成大華西,一起奔向現代化。他還遠到寧夏、黑龍江援建了2個“省外華西村”,先后幫助中西部20多個省市區培訓縣、鎮、村干部1萬多人。
老書記吳仁寶在彌留之際還念念不忘大華西的發展。在這個滿口吳儂軟語的老農心中,有著遠遠超出華西村版圖的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藍圖。
尋夢路徑——艱苦奮斗實干興邦
“剛進華西村時,還以為是中國政府建的一個‘展覽館’,原來是華西人自己干出來的,真了不起,令人敬佩,一路上,我們已經看到了不少中國的經濟奇跡,而這里最不可思議。”
——俄通社、塔斯社駐北京分社社長基里洛夫(2007年6月)
基里洛夫發現華西的成績是干出來的,華西人自己則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這一點。
“華西一年更比一年好,這既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也不是小灶煨出來的,而是華西人幾十年如一日堅定信仰、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干出來的。”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說,受老書記影響,華西人始終奉行一個“實”字。
“華西夢”的實現有著堅實的支撐——實事求是、實干興村。
當初和吳仁寶一起“戰天斗地”的華西村民何鳳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追憶老書記,“老書記干活不要命,我們也跟著他拼命干。”吳仁寶帶領社員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嚴寒酷暑,平整土地,興修水利,實現畝產一噸糧。如果華西當年沒有“做煞大隊”的“惡名”,恐怕也就不會有“天下第一村”的美譽。
實干,不僅是苦干,更要敢于實事求是地干,善于創造性地干。
進入二十一世紀,華西村謀求從傳統工業“一家獨大”,向服務業、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轉型,海運海洋工程、金融、旅游、航空公司,打開了華西經濟版圖的全新視野。
進軍海洋工程,是華西村的又一招“先手棋”。“這個行業資金和技術門檻非常高,但隨著國家海洋戰略的實施,市場前景卻很好”。華西海工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龍晉,3月21日給記者介紹:看準海洋經濟高速發展的商機,華西村從2010年始投入25億元進軍海工領域,“華西5000”已于去年投運,今年還將交付3艘船。
實干興村的思想內核是“實事求是”。吳仁寶多次慨嘆:千難萬難,實事求是最難。
吳仁寶的慨嘆,來自于他的親身經歷。在大多數村莊分田到戶的時候,選擇了集體經濟為主;在黨委會大多數成員投票贊成華西村上市的時候,吳仁寶選擇了少數服從多數;在許多地方選擇光伏、IT作為新興產業首選時,吳仁寶沒有跟風,而是大規模發展“天時地利人和”的旅游業,并從旅游業進入航空業。吳仁寶從本村實際出發,體現出一位實事求是的共產黨人的擔當和智慧。
圓夢目標——“百年老店”永續發展
“美國人曾經寫過一本書叫《重新發現中國》,現在我真的感覺到要重新發現華西。今天的華西,發展的速度,給我太多的驚訝!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應該為有這樣一個村莊而感到自豪!”
——2004年2月,美國導演比爾·艾倫豪夫帶領《沿江的機遇》拍攝組來到華西采訪拍攝。這個6年前曾到過華西的美國導演感嘆華西永葆發展動力的發展奇跡
比爾·艾倫豪夫只見證了華西5年的飛速發展,但從上世紀70年代“一個欣欣向榮的生產大隊”,到如今名聞遐邇的“天下第一村”,華西村高速發展已接近40年。
在創造奇跡之后,華西人想的是,如何讓華西村發展可持續,打破“富不過三代”的歷史宿命,吳仁寶提出了把華西村建成“百年老店”的新命題,讓華西版的“中國夢”不斷推陳出新,實現永續發展。
“百年老店”,源自華西村現有的三個百年歷史的企業和景觀例子:近百年華西針織廠念好“質量經”,產品質量是百年老店的根基所在;超百年的華西醬油廠念好“誠信經”,誠實守信是百年老店的靈魂所在;在大自然中屹立近千年的華西龍砂山念好“生態經”,生態環保是百年老店的源泉所在。吳仁寶感悟,如果沒有底線、不講原則、無法創新,時間再久的品牌也會消亡在歷史長河中。
打造“百年老店”,人才不可或缺。據統計,現有3500多名大學生在華西聚集,平均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有100個大學生,這樣的“人才密度”,在全國農村絕無僅有。讓更多脫穎而出的人才進入領導班子,今年2月,華西村12位33歲以下的青年才俊進入村黨委,成為后備委員。
打造“百年老店”,干部必須廉潔。華西村黨委今年出臺“打造百年老店、奠定千秋基業”的八項規定,其中“干部不允許搞‘一家兩制’,更不允許搞‘一人兩制’;堅持長期入股,科學年終預獎,違法亂紀,取消預獎;杜絕公款請客送禮,個人請客送禮鼓勵”等,都頗有華西特色。
總結華西村50年來的發展歷程,吳仁寶概括為:上世紀70年代造田,80年代辦廠,90年代建城,21世紀育人,走了一條獨具特色的農村城鎮化道路。為了成為一座“城”,華西村制訂了海陸空三位一體發展的新規劃,努力解決好就業、醫療、教育等民生問題;在建好實體經濟基礎上,抓好企業轉型升級;同時廣開致富渠道,直接間接帶動1萬多人就業。
“百年老店”已成為吳仁寶留給華西村的一筆重要財富。華西村黨委書記吳協恩3月20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我最想做的是,繼續實現老書記建設‘百年老店’的‘華西夢’,帶領好一班人,造福好一村人,在共同富裕的基礎上,打造百年華西的新輝煌。”
(記者 江錫民 浦敏琦 陳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