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維濤
2013年03月08日08: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落在了黑土地上,就在這塊土地上耕耘吧。都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看看我能收獲多少,我要在黑土地上攻讀我的大學。”談起20多年前的那個決定,哈爾濱雙城市周家鎮東躍村農民劉彩華的臉上,依稀可見當年的豪情。
幾分之差,改變了劉彩華的人生。1986年,劉彩華高考落榜了,經過半個多月的痛苦思索后,她決定在家務農。“我要做一名出色的農民,做一名新型農民!”“新型農民,就要有新知識、新技術。”劉彩華開始四處學習,看看別人怎么種地。
為了學習知識,劉彩華開始跑學校和科研所,到處找項目學技術。她成了黑龍江省農科院園藝分院的常客,每次去都要騎40多里地的自行車。她的堅持感動了老師,老師把她當作編外學生,一個在職的農民學生。
村里看劉彩華愛學習肯鉆研,就推薦她參加“黑龍江省星火計劃人才培訓”,學習果樹栽培技術,在這里劉彩華看到了新的世界。
1988年,劉彩華事業開始起步。她籌建了一個240平方米的塑料大棚,當年培養出一等葡萄成苗6000株,去掉成本獲利4000元。
1997年,東北農業大學大豆研究所吳宗璞老先生為她提供了一個大豆優良品種,并且提供技術方案,到了秋天,畝產增加近20%。
2000年,一位來自美國俄亥俄州農業發展研究中心的女博士告訴劉彩華,美國的農業全是機械化,農場主大多數都是大學畢業,“那時我才知道,自己與現代農民有多大的差距!”劉彩華說。
因此,當得知自己可以一圓大學夢的時候,她毫不猶豫地報名了。2003年,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決定實施“村村大學生計劃”。經過考試,劉彩華被黑龍江農業經濟職業學院錄取,成為綠色食品生產與管理專業的學生。
劉彩華太珍惜這個機會了,邊學邊用、邊用邊學,她畢業論文中的多項成果被周家鎮五年發展規劃采納。“在大學校園里的學習,最大的收獲是思想理念上的,同時也學到了很專業很新的農業知識。”劉彩華說。
更新了理念,掌握了技術,劉彩華如虎添翼,近10年間不斷擴大經營規模,走出一條現代農業之路——
2004年,劉彩華投入14萬元承包了村里400多畝耕地,引進新品種,采取新的栽培、防病、拌種等一攬子先進技術。秋收時節,試驗田平均畝產較當地常規種植增加270公斤。
2009年,劉彩華牽頭成立了雙城市良農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不但種植綠色玉米、有機水稻、繁育大豆種子、鮮食粘玉米等糧食作物,還向陸地菜、棚室蔬菜進軍。
2011年,劉彩華的專業合作社種植了5000畝玉米、有機水稻和綠色蔬菜,產糧720萬斤,總產值超過千萬元,輻射帶動2000多戶農民致富。
“全國十大農民女狀元”、“全國種糧售糧大戶”、“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在一系列榮譽面前,劉彩華顯得淡定從容。
“我現在種植5萬畝土地,去年產糧近8000萬斤,能解決近30萬人的吃飯問題;5年后能達到50萬畝,產糧預計9億斤,將能為300多萬人解決吃飯問題。”劉彩華一口氣說出一串令人震撼的數字。
相關專題 |
· 人物事跡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