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于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舉行。香港《大公報》1日就此刊文稱,這次會議可以說兼具近期和長期雙重意義。從近期而言,二中全會為兩會從人事和政策基調上做好了準備;就長遠而言,二中全會所提出的行政體制改革路徑,將會助推構建服務型政府,推動習李新班子更有效的施政運轉。
文章摘編如下:
與以往歷次二中全會類似,本次全會的首要意義就是為兩會做準備。二中全會審議通過了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從程序上為兩會完成了人事準備。
全會同時強調,要進一步保持經濟發展良好勢頭,進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這其實上是為兩會奠定了政策基調。
全會有關“要持之以恒抓好改進工作作風各項工作”的表述,也是對本次兩會改進文風、會風、作風再次提出了要求。
更為重要的是,二中全會對行政體制改革做了著眼長遠的部署,其突出亮點是強調減少和下放行政權力,強調穩步推進大部門制改革,強調通過市場配置資源,這顯示出新一屆中央致力于打造“小政府、大社會”的思路。
在現行的中國政治運作體系內,中央的很多大政方針,都需要行政部門來具體執行。因此,加快形成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法治保障的國務院機構職能體系,直接關系到中央的戰略決策真正得到貫徹落實。在新一屆國務院班子運作之前,對行政體制改革提前厘清思路、進行科學規劃,事關未來五年乃至十年的長遠發展,也關乎實現小康社會和偉大復興“中國夢”。
作為一次黨的會議,二中全會對于黨建也做了部署,要求“對黨內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不能視而不見,不能回避,不能文過飾非”。這與十八大以來,新一屆中央的所言所行是一脈相承的。
百日之內的重拳反腐、鐵律八條、訪真貧訪最貧,都對中國政壇上的腐敗、庸碌懶散、弄虛作假、奢侈浪費造成了極大的震動,帶來一股清新的政治春風。這些實際上正是不回避、不文過飾非的務實之舉。二中全會此番的要求,既是總結過往百日,也是謀劃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