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 文
2013年01月30日09:1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由繁華都市到山區小鎮,從大校政委到村民幫手——原武漢警備區政委徐宗元退休后,13年堅持為貧困老區當義工,足跡踏遍全鎮187個自然村灣,寫出了30余萬字、60份調查報告。這里,不是他的家鄉、沒有他的親人,但卻有3萬名他時刻掛念的“窮親戚”。
當地村民發起“老百姓心中最可敬的人——徐政委”簽名活動,數千村民踴躍參加,稱贊他是“鳳凰赤子”。
13年行26000里路為兌現承諾
清晨6時許,穿上舊外套,夾著一包材料,徐宗元匆匆來到漢口新榮村客運站,搭乘最早的一班客車前往新洲區鳳凰鎮。退休以來的13年中,徐宗元有一半的日子是以這種方式開啟的。
過去,武漢城區到鳳凰鎮沒有直達客車,需要先坐開往麻城的客車,中途在麻城歧亭鎮下車,然后步行2公里才能到達,幾十公里路,轉3次車,有時耗時4個多小時。這一路,徐宗元自費如此般走了近200次,計26000多里。平均每月用于下鄉的費用超過了1000元。
按規定,徐宗元可以申請使用軍休所里的公車。但13年來,老徐僅兩次用過公車,而且都是為村民運送物資。有位企業家知曉此事后,先后贈送兩輛轎車給他,但都被他轉贈給了鳳凰鎮政府。
1998年,時任武漢警備區政委的徐宗元掛點幫扶鳳凰鎮。一次他在關圣村調研時,有村民開玩笑說:“幫扶就是一陣風,還是給錢最實惠。不然等規劃好了,你們人也離開了,沒有多少用的!币痪渫嫘υ挘掏戳诵熳谠男。他鄭重地對鄉親們說:“請大家放心,我一定會想辦法幫助大家脫貧致富!
次年,55歲的徐宗元從領導崗位退休,心里一直掛念著鳳凰群眾貧困生活現狀的他,毅然加入了“無資金、無權力、無工資”的武漢市老區建設促進會,繼續把鳳凰鎮作為自己的對口幫扶點。
親友并不理解他的選擇,徐宗元說:“我在鳳凰一無親戚、二無投資、三無報酬,不圖名、不為利。但我對鳳凰群眾有承諾,共產黨員說話要算數,千萬不能糊弄群眾!
鳳凰鎮黨委書記葉建華介紹,1998年,老徐進駐鳳凰時,全鎮人均純收入只有1000多元,而去年已達9535元,鳳凰鎮從武漢市十大貧困鎮一躍變為小康明星鎮。
187個村灣處處留下足跡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13年來,徐宗元徒步走遍了19個行政村187個自然灣,他走村串戶,與村民談心,寫出了30余萬字的調研報告。老徐說,只有了解每塊土地的特點,才能知道哪里適合種什么。只有走村串戶,才能真實了解到村民的困難和想法。為了找準適合鳳凰鎮農村產業發展項目,徐宗元翻山越嶺,向專家咨詢、與村民座談?柿,就到老百姓家要口水喝;餓了,吃一點自帶的干糧。
得知將軍山村有70多年油茶種植歷史,徐宗元專程到這個村住了4天,深入農戶走訪調查。返回時,身處北京的兒子不慎骨折急需照顧,徐宗元和老伴急忙進京。在照顧兒子期間,他還擠時間寫出了5000多字的油茶種植調查報告。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的鳳凰鎮油茶種植面積達8000多畝,為村民帶來600余萬元的收益。
武漢市曾提出,到2015年老區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要達到5萬元以上。老徐想,現在實行的是家庭聯產承包經營責任制,村級集體經濟怎么發展?帶著這個問題,他逐村走訪,和鄉鎮干部一起總結經驗,寫出了一份相關調查報告。現在,全鳳凰鎮19個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都摘掉了“空殼村”的帽子,其中三岔路集體經濟收入達到每年10多萬元。
為了能給群眾致富出點子,徐宗元經常了解農業農村情況,時刻關注科技致富的信息。在他家的書架上,擺滿了農業方面的書籍資料,僅致富信息剪貼和工作筆記就有20多本。
為群眾盡點力心里才充實
徐宗元作風淳樸,絲毫沒有“大校”的架子。初到鳳凰鎮時就和當地基層干部“約法三章”:不要陪同調研,不要管飲食起居,不搞迎來送往。他每次到鳳凰,白天下鄉調研,晚上讀書看報寫材料,從來不要人幫忙。很多人問他:“你都退休了,不在家享清福,跑到這窮旮旯里受罪圖的啥?”老徐總是微笑著說:為群眾盡點力,這樣心里才充實。
要加快老區脫貧致富,僅靠“輸血”是不夠的,必須設法增強其“造血”功能。經徐宗元多次勸說,廣東發展的溫氏兄弟被“拉”了回來,籌集資金2000萬元,辦起了“新鳳畜牧有限公司”,建立養殖專業合作社。僅此一項,不僅提供了100多個就業崗位,還為當地農民增加收入500多萬元。
以前,鳳凰鎮3萬畝農田中,一半要靠從鄰近的麻城市買水灌溉,抗旱成本極高。加上泵站與渠道毀壞,農民買來的水,還送不到田中。徐宗元跑遍全鎮36個泵站和40公里長的水渠,摸清了泵站與渠道的具體情況。在幾年的時間里,老徐從相關部門爭取到300多萬元改造資金。如今,鳳凰鎮已有塘堰66口,全部泵站與水渠整修一新,確保田地可抵御旱澇災害。
相關專題 |
· 人物事跡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