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2日10:54 來源:中國青年報
近日,共青團中央、教育部聯合印發《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強調,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群團工作的意見》、中央黨的群團工作會議精神,在共青團改革大局中推進高校共青團改革創新,切實加強和改進高校共青團各項工作和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親切關心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把共青團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方面作出戰略謀劃和部署。在教育部支持下,團中央圍繞《方案》制定,組織力量開展深入調研,梳理總結高校共青團的生動實踐,廣泛征求各方面寶貴意見,精心研究起草制定《方案》,慎重履行了必要決策程序。
《方案》明確了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主要目標。《方案》提出,要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特別是關于青少年和共青團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立足保持和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著力解決脫離青年學生的突出問題,依照共青團“凝聚青年、服務大局、當好橋梁、從嚴治團”的工作格局,積極適應共青團深化改革新形勢、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新發展和青年學生新特點,始終把握思想政治引領這一核心任務,堅持立德樹人,堅持服務學生成長成才,堅持以體制機制改革激發活力,著力推進組織創新和工作創新,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學生按照黨的要求努力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為協調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作貢獻。高校共青團改革實施必須牢牢把準政治方向,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突出重點聚焦問題,統籌推進上下聯動,建設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的高校共青團,鞏固提升在全團的基礎性、戰略性、源頭性地位和作用,直接聯系服務引領青年學生取得重要成效,工作有效覆蓋面不斷擴大,組織吸引力凝聚力不斷增強,服務高等教育發展和學生成長成才的能力水平不斷提高,廣大青年學生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
《方案》從五大方面、十五個領域提出了改革措施。第一,改革優化領導體制和運行機制。改革完善領導機構設置,加強團教協作,在全國和省級層面由共青團組織和教育部門共同成立高校共青團工作指導委員會、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加強工作統籌指導和督導,充分發揮專業化協同工作平臺的作用,建立健全分類型、分區域的高校共青團工作交流組織機制,支持和鼓勵高校團委根據工作實際合理設置和調整工作機構;推行直接聯系服務引領青年師生制度,落實全團有關制度安排,實行“駐校蹲班”直接聯系基層團支部制度,建立健全工作活動開展“眾創眾籌眾評”制度,以多種形式召開面向高校青年師生的懇談會、通報會等;構建項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機制,對重點工作實施項目化管理,打造若干面向青年學生的團學工作品牌,加強高校共青團的制度和規范建設,注重對基層的直接支持指導。
第二,改革健全基層組織制度。構建黨領導下的“一心雙環”團學組織格局,在高校黨委領導下,以團委為核心和樞紐,以學生會組織為學生自我服務、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主體組織,以學生社團及相關學生組織為外圍延伸手臂;落實和完善團的代表大會制度,嚴格執行校級和院系團的代表大會定期召開制度,提高基層團支部、非團學干部的團員學生和青年教職工的代表比例,推行代表常任制、提案制和大會發言制度以及校級和院系團組織定期向團的常任代表報告工作和聽取意見建議的制度,堅持團內民主;鞏固和創新基層團組織建設,深入實施高校基層團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推行班級團支部與班委會一體化運行機制,針對高校內的青年教師和青年職工等群體加強聯系服務引導,以團干部選配和團的工作規范化為重點加強民辦高校和獨立學院團的建設。
第三,改革創新工作方式方法。遵循青年學生成長和思想教育引導的客觀規律,改革創新面向不同類型學校、不同階段學生、不同精神需求的目標、內容和方法,構建分層分類一體化思想引領工作體系;實施高校共青團“第二課堂成績單”制度,圍繞高校育人中心任務,針對學生學習就業創業、創新創造實踐、身體心理情感、志愿公益和社會參與等普遍需求,推動高校共青團工作規范化、課程化、制度化;健全針對困難學生的多樣化、常態化幫扶機制,加大對經濟困難、學業困難、心理問題、人際溝通困難、上進心不足及畢業未就業等學生群體的幫扶力度;完善學生權益維護工作機制,以促進教育公平和維護學生合法權益為出發點,關注校園弱勢群體,關注普遍性利益訴求,完善維護高校學生權益的組織化渠道和機制;推進“網上共青團”建設,加快高校共青團互聯網戰略轉型,推進“青年之聲”平臺建設,落實全團“智慧團建”要求,打造新媒體陣地集群,統籌建好網絡工作隊伍,加強網絡文化內容供給。
第四,改革完善團干部選用培養制度。改革團干部配備考核管理制度,打造專職、掛職、兼職相結合的高校共青團干部隊伍,在高校校級及院系級團組織普遍建立從青年教師和學生中選任掛職、兼職副書記的制度,從嚴選拔、從嚴管理高校團干部;完善團干部培養培訓使用制度,持續深入開展團干部健康成長教育,建立完善全國、省、高校分級培訓體系,為高校團干部職稱晉升、職業發展、教學科研成果評定等搭建平臺、提供支撐,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逐步完善高校團干部校內轉崗和校外流動的制度安排,建立健全對學生骨干的選拔考核、培養使用、淘汰退出等機制。
第五,改革強化保障支持。優化加強黨建帶團建機制,將團的建設納入高校黨的建設總體格局,將共青團工作作為檢查考核高校(院系)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占比不低于10%,高校黨委每年至少召開1次專題會議研究團的工作,高校團委書記為黨員的作為高校黨委委員候選人提名人選,完善高校團組織“受同級黨組織領導、同時受團的上級組織領導”的雙重領導體制,將“推薦優秀團員作入黨積極分子人選”作為高校基層團組織的重要工作職責;優化資源條件保障機制,支持團組織按照團章獨立自主地開展工作,高校校級團委須單獨設置,已經合并或歸屬其它部門的必須予以糾正,高校團委的領導職數、專職干部編制數根據學校規模和工作需求合理確定。
《方案》要求,要加強宣傳引導,選擇部分省級和高校團組織進行重點項目改革試點,及時總結、推廣具有普遍性和借鑒意義的經驗做法,指導督促各地各學校結合實際制定細化措施,穩妥有序推進改革,《方案》落實執行情況將納入各級團組織和教育部門的考核內容。(記者 李立紅)
相關專題 |
· 中國共青團新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