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答案提示
參考答案
1.由於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已經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而且在“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政策指導下,有一部分人已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但隨著社會的變革和發展,我國在社會保障方面體現出了明顯的不足,社會公平嚴重缺失,面對一部分人擁有巨大的財富而導致的財富懸殊的情況,人們已經不再過多地關注如何解決溫飽,而是將注意力更集中到了財富懸殊所帶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上。
2.(1)創建穩定、安全的社會環境,為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緩解社會焦慮提供良好的前提條件。
(2)積極引導民眾,激發民眾自身能力,有效緩解社會焦慮。
(3)宣揚保持中華民族務實、平和寬容的優良傳統精神,化解社會矛盾。
(4)重視家庭的緩沖作用,家庭成員的相互扶持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民眾的壓力,從而緩解焦慮。
(二)答案提示
資料中談到的社會焦慮現象有:(1)因戶籍問題,大多數進城務工人員在住房、教育、社會保障等方面不能享有與城市人同等的保障待遇,產生了戶籍的焦慮。(2)隨著社會的變革,從下崗工人到剛畢業的大學生普遍面臨著失業、就業難的問題,從而產生就業焦慮。(3)社會貧富差距不斷拉大,在一部分人群中產生了強烈的失衡感,表現出財富的焦慮。(4)民眾對未來生活的擔憂。
這些焦慮現象折射出了目前存在的社會矛盾,即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與社會管理、社會公共服務相對落后之間的矛盾。
這些矛盾產生的原因是:當前中國經歷的社會變革,導致社會發展明顯滯后於經濟發展,相應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健全﹔社會公平缺失,特權思想嚴重,民眾失去有尊嚴的發展﹔社會成員未能轉變思想,調整並適應現有的社會位置﹔社會風險因素增加,影響了民眾的基本生活狀況﹔在社會急劇變革的時期,面對各種利益誘惑時,人們缺少堅定的信念、長遠的目標取向和執著的精神。
(三)答案提示
第一,將民生保障與經濟發展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建立適應社會需求的相應的社會公共服務保障體系。建立基本的社會養老制度和完善的醫療保險制度,解除民眾生活中的后顧之憂。尤其針對進城務工人員,要制定合理的住房保障和社會保障政策,同時為其子女提供有力的教育保障,使進城務工人員能夠充分地享受到平等的權利,縮減城鄉之間的權益差別,保証公共服務的公平、公正。讓民眾享有全面的、完善的社會保障,保証民眾穩定的生活,從而緩解民眾的社會焦慮。
第二,幫助民眾實現充分就業。在社會轉型時期,採取鼓勵性措施,鼓勵企業盡量減少裁員,減輕失業壓力。加強對民眾的就業指導和培訓,轉變民眾的就業意識和就業觀念。積極創建新的就業機會和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鼓勵人們自主創業,從而緩解就業壓力,讓人們實現充分就業,以此保証民眾都擁有相對穩定的經濟收入,緩解社會焦慮現象。
此外,政府作為領導機關,要充分發揮其主導及其積極引導作用,主導社會公平發展,引導民眾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
(四)參考范文
正確對待和化解社會焦慮
哲學家羅素說:“人類應用20%的時間工作,用80%的時間生活。”我把這一時間表當成我的人生理想,可如今這一理想卻正在離我越來越遠。我每天穿行在擁擠的地鐵裡,心裡卻在發愁著我的明天會是怎樣的?我何時能夠不受心靈煎熬,開始享受我的生活……
這不是我個人的焦慮,而是社會普遍存在的焦慮。進入社會轉型期以來,社會結構快速變化,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自由: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職業、選擇願意居住的城市、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然而,有選擇,就有焦慮﹔選擇越多,焦慮就越大。為了擺脫對未來的擔心,人們總想很快知道自己選擇的結果,這就產生了急功近利的心理,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焦慮不安之中。
社會焦慮是任何社會都難以避免的,而這社會焦慮是特屬於某些社會或時代,是一種廣泛的心神不安和精神不定,是一種彌漫於社會不同階層的焦慮,它不會輕易消退,不會通過心理的調適而簡單化解。而對於我國公眾的社會焦慮,其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為的原因,有社會的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由於我國向現代化快速邁進的變革,這導致我國的經濟片面快速地發展,而社會發展如文化、公共服務等卻遠遠地落在了后面。社會保障不足,民眾不能享受沒有后顧之憂的醫療和社會養老保障﹔就業沒有保障,不能得到體面的工作﹔財富差距擴大,不能享有平等的權利和保障,等等。總之,社會焦慮的產生歸根結底是由於社會的發展明顯滯后於經濟的發展。
因此,社會焦慮的釋解,終歸離不開社會的全面發展。
首先,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健全社會運行規則,讓公眾享有滿意的醫療、養老保障,緩解看病難的矛盾,解除公眾的后顧之憂,對未來充滿信心。其次,改善就業困局,創建更新的就業環境,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讓公眾實現充分的就業,實現體面的勞動。再次,實現社會的公平化。建立有效的合理的社會財富分配機制,使社會財富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讓社會公眾都能平等地享有社會財富﹔創建合理的戶籍制度,讓外來務工人員及農民能夠與城市人一樣享有公平的社會公共服務保障權益。此外,政府也應該給予公眾積極的引導,使公眾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擁有自己的信仰,同時公眾個人也應結合自身特點,設定合理的生活目標和未來發展預期,提高個人修養,強化人文情懷。
在這社會焦慮日益凸顯的時代,我們要正確對待社會焦慮,有效化解社會焦慮,實現社會的公平發展,推動社會的整體進步。
來源:華圖教育
人民日報社概況 | 關於人民網 | 報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廣告服務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務 | 網站聲明 | 網站律師 | 呼叫中心 | ENGLISH
鏡像:日本 教育網 科技網 呼叫熱線 4008-100-300 服務郵箱 kf@people.cn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65368339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証1012006001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証B2-20100025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証0104065 |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証(廣媒)字第172號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証 京網文[2014]2108-308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証(京)字039號 | 京ICP証000006號 | 京公網安備11000002000008號
人 民 網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18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