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學秋 奚廣慶
2023年08月16日08:27 來源:學習時報
學人小傳
范若愚(1912—1985年),山西五寨縣人,193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全民族抗戰爆發后赴延安,從事教育工作。1948年進入馬列學院學習。此后的幾十年間,范若愚一直奮戰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理論教育的崗位上。新中國成立后,歷任馬列學院、中央高級黨校馬列主義基礎教研室主任、校委委員、副校長﹔兼任周恩來理論秘書、劉少奇學習秘書,《紅旗》雜志常務副總編輯﹔后又擔任中央黨校副教育長、顧問。
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范若愚刻苦鑽研馬克思主義,樹立了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鄧力群在《范若愚文集》的序中寫道:“范若愚同志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宣傳和教育工作,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很深的造詣。”范若愚為推動科學社會主義學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研究和教育工作作出重要貢獻。
用“記門牌”法研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
范若愚指出,馬克思主義是一個科學的思想體系,“是人們能夠正確地認識和改造世界的唯一的工具和方法”。對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教育工作,范若愚特別強調要認真鑽研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成為“活字典”。為此,他總結出了“記門牌”法,即一時沒能吃透弄懂的內容,可先記下其“門牌”,工作中遇到問題時知道去哪裡找,聯系實際再讀。他自己在讀馬克思主義著作時,重要的地方都會作記號和眉批,最重要的地方還貼上提要,如在讀列寧的《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時就作了92條眉批,貼了36個提要。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范若愚發表了《試論完整準確地領會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文章。他指出,“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各個原理從屬於整體,不能代替整體”,要“完整地、準確地、實際地領會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他指出:“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不但要學習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和毛主席運用馬克思主義世界觀解決問題所得出的結論,而且要學會運用這一認識工具和方法。”這些論述也為當時撥亂反正、實行改革開放提供了理論支持。
為了做到完整準確地領會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范若愚十分強調“學習原著為主,自學為主”的學習方法。他指出:“以原著為主,這是學習的一個基本功。特別是做理論工作的,必須以原著為主。”還強調:“自學為主,是學習馬克思主義的一個基本方法。”范若愚經常用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典范事例,教導廣大理論工作者和青年一代,“要結合自己的情況來讀原著、思考問題”,培養和樹立優良學風。
主持編寫出版我國第一部科學社會主義教材
范若愚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工作作為黨的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我們黨培養了很多理論方面的優秀人才。曾受教於范若愚的趙曜評價他“理論功底深厚,知識淵博,理論密切聯系實際”,無論教學還是科研“不空洞,不枯燥”,“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學貫中西的理論大家”。
新中國成立之初,范若愚一面做好教學工作,一面結合教學以及黨和國家的重大問題,在報刊上發表文章,介紹和講解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1952年,他在講稿基礎上整理出版了一部5萬字的《〈共產黨宣言〉解釋》,把《共產黨宣言》歸納為10個問題進行解釋。后來又陸續出版了《〈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解釋》等解讀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作品,對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發揮了基礎性作用。
范若愚是我國科學社會主義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科學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之一,但當時相較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其研究和教育工作開展得還不夠深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范若愚多次在中央黨校和各種場合講授科學社會主義專題,介紹科學社會主義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開設科學社會主義課程的重要意義等。此后,中央黨校和各級地方黨校相繼開設了科學社會主義課程。1983年,在多年教學基礎上,范若愚主持編寫出版了我國第一部科學社會主義教材《科學社會主義概論——中國社會主義基本問題》。
1981年,范若愚提議籌建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並提出了一些重要指導原則,如堅持理論和實際相結合,主張學會中既要有理論工作者,也要有實際工作者﹔科學社會主義研究的重點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1983年,中國科學社會主義學會正式成立,范若愚被選為學會會長。學會的成立,為我國科學社會主義學科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礎,對建設學習型政黨也具有重要意義。
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解決實際問題
范若愚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把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作為觀察和思考問題的工具,研究和回答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際問題。趙曜回憶:“范若愚同志具有豐富的革命斗爭經驗,他的教學與科研,既有理論,又有實際,而且把二者緊密結合起來,成為一體。”
1955年,范若愚代表中國科學院參加蘇聯科學院紀念俄國1905年革命50周年研討會。他查閱大量資料,寫就《第一次俄國革命和中國》一文,定稿后到正式宣讀前他又改了10多遍。文章論述了俄國1905年革命的意義及其對中國革命的影響:“布爾什維克在民主革命中的這些策略,對於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即在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起了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論文宣讀后又分別在《人民日報》和蘇聯《真理報》上發表,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范若愚發表了《科學社會主義原理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多篇重要論文,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實踐、新經驗。他指出:“科學社會主義學說,最初根據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的條件,指出了這些國家實現社會主義的一般規律。各國無產階級,尤其是原來落后國家的無產階級在為本國實現社會主義的斗爭中,除了必須學習實現這一未來社會的一般規律,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探索在本國實現社會主義的特殊規律。”范若愚強調,今天學習和研究科學社會主義,“必須研究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課題”,必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全面總結歷史經驗。他還提出了衡量改革得失的“三個有利於”——“把是否有利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否有利於國家的興旺發達,是否有利於人民的富裕幸福,作為我們各項改革對或不對的標志”,積極倡導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