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趙婀娜 丁雅誦
2022年05月05日10:0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三秦大地,暖意融融。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整潔的教室內,孩子們聚精會神,書聲瑯瑯﹔寬闊的操場上,孩子們奔跑跳躍,生機勃勃。
2020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時,曾來到這裡詢問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強調要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這些年來,學校變化很大。農村孩子可以在家門口入學,不再為上學發愁。多媒體投影機、電子白板、錄播教室等教學設備都有了,大山裡的孩子也能享受優質教育。”老縣鎮中心小學校長吳錦鵬說。
教育公平是教育事業以人民為中心的重要體現。“要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一字一句,飽含著習近平總書記對促進教育公平的殷殷期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保持在4%以上,並優先向農村地區、邊疆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遠貧困地區教育發展傾斜,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正成為現實。
致力於讓每個人享有受教育的機會——
2020年底,20多萬建檔立卡脫貧家庭輟學學生數量實現動態清零,義務教育有保障全面實現。2021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4%,比2012年提高了3.6個百分點,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程度超過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同時,覆蓋從學前至研究生各個教育階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更加完善,從制度上保障了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2012年至2020年,學生資助金額累計15126.02億元,資助學生累計8.33億人次。
致力於讓教育更好更優質——
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不斷推進,2021年底,全國所有縣(市、區)均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督導評估驗收。99.8%的學校辦學條件達到基本要求,中小學(含教學點)聯網率達到100%,未聯網學校實現動態清零。義務教育階段大班額比例降至0.71%,超大班額降至0.01%。“鄉村弱”“城鎮擠”等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致力於讓每個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重點高校面向農村和貧困地區定向招生計劃累計招收82萬余人,拓寬了貧困學生縱向流動的通道。2013年至2020年底,累計有514.05萬建檔立卡貧困學生接受高等教育,數以百萬計的貧困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學生。職業院校70%以上的學生來自農村,切實發揮出“職教一個、就業一人、脫貧一家”的作用。
一項項政策、一組組數據,是教育公平的陽光灑向祖國大地的印記。而這背后,是一個個家庭命運的改變,一張張孩子的笑臉。
“家門口有了幼兒園,收費低,孩子也教得好。把娃娃放在這裡,我很放心。”貴州省銅仁市鬆桃苗族自治縣正大鎮盤塘村村民吳琳琳說。近年來,幼有所育不斷取得新進展,各地大力發展公辦園,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落實政府投入為主、家庭合理分擔、其他多渠道籌措經費的學前教育投入機制,“入園難”“入園貴”問題有效緩解。
“能有機會進入大學學習,我很幸運。我想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做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通過高考進入中央民族大學的盲人學生昂子喻說。允許聽力殘疾考生佩戴助聽器或人工耳蝸、為盲人考生研制盲文試卷、在高考研考中設立殘疾學生單考單招項目……一系列舉措,讓殘疾學生擁有了追逐夢想的機會。
“住進教師周轉宿舍,不僅生活上舒心,教學上也更安心,幸福感滿滿。”甘肅省定西市岷縣閭井鎮中心小學教師朱玉珍說。從提高生活待遇到城鄉教師流動,從職稱評聘傾斜到建立榮譽制度,鄉村教師職業吸引力不斷增強,“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基本形成。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不斷促進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以教育公平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每一個孩子都對自己有信心、對未來有希望,教育事業正闊步前行。
(相關報道見第六、七版)
《 人民日報 》( 2022年05月05日 01 版)
相關專題 |
· 專題報道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