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沙莎 陳艷 李蕊 張斌峰
2020年04月27日13:58 來源:陝西日報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陝西考察。這是4月20日,習近平在位於秦嶺山脈東段的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羚牛谷,了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情況。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伴隨著秦巴深處一場清冽的甘霖,庚子年的谷雨時節如約而至。經歷了春的溫潤,萬物在陽光和雨水的滋養下,擁抱著大地迸發出的勃勃生機。
雨是春的腳步,水是山的流連。深深掛念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情懷,深深想念是家鄉人民的期盼。5年又66天后,總書記再回陝西考察。
樹梢樹枝樹根根,親山親水有親人。
那一次,綿綿鄉愁浸透了時光。陝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第二故鄉。總書記心中寫滿對故鄉和父老鄉親的深深眷戀。
這一回,濃濃牽掛鋪滿了行程。4月20日起,習近平總書記在省委書記胡和平和省長劉國中等陪同下,走進了三秦的山川大地。
從牛背梁到金米村,從平利老縣鎮到陝汽車間,從西安交通大學到大唐不夜城,總書記的腳步不僅有深情更有深意。他期望著山水常綠,也牽掛著萬家歡笑﹔謀劃著百業興旺,也囑托著使命擔當。
當好秦嶺生態的衛士
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3月30日,總書記重訪浙江省安吉縣余村。在這裡,他曾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4月20日,他又遠赴千裡之外的秦嶺,實地考察這裡的生態保護情況。
秦嶺,中國南北分水嶺,文明的曙光誕於此,生命的密碼藏於此,民族的命脈系於此。秦嶺佔據著中國地理“C位”,這裡的青山綠水牽系中華民族的當下與未來。
牛背梁是西安市和陝南地區的重要水源涵養地,是秦嶺東段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也是中國唯一以保護國家Ⅰ級保護動物羚牛及其棲息地為主的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谷雨時節,春濃、山青、水綠。漫山的紫荊花擎著無限春意迎接期待已久的親人,萬千枝葉翩然起舞,訴說著對根的濃濃情意。
中巴車穿行在層巒疊翠中,來到牛背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習近平總書記步行進入羚牛谷察看自然生態。
健步在山間的棧道上,聽著流水潺潺,鳥鳴聲聲,總書記稱贊這裡是“養在深閨人未識的天然氧吧”。
一直以來,總書記的目光始終關注著巍巍秦嶺,思考著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辯証法則,謀劃著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前進方向。
“秦嶺是我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和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這樣的自然生態美景,誰都不能破壞。”2015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陝西時明確提出這一要求。
彼時,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不足兩個月。秦嶺的生態環境直接影響長江和黃河中下游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以及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供給,保護秦嶺就是維護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一座秦嶺山,半部中國史。
40多年前,同樣在陝西,在度過七年知青歲月的梁家河,習近平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樸素想法開始萌芽。那時,群眾砍伐樹木燒火做飯造成了水土流失,影響農業發展。他帶領鄉親們打淤地壩、建沼氣池,防止水土流失,幫助農民增產增收。
此后,無論在河北、福建還是浙江,習近平總是“對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問題看得很重”。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立意高遠、內涵豐富、思想深刻,生態文明的哲思熠熠生輝。
保護生態環境應該而且必須成為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
……
2019年,在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上,習近平強調,生態文明建設已經納入中國國家發展總體布局,建設美麗中國已經成為中國人民心向往之的奮斗目標。
這是一個大國領袖的寬闊胸懷,也是一個政黨的莊嚴承諾。
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陝西生態文明建設蹄疾步穩,一幅美麗畫卷徐徐展開。
為了青山,陝西展開了一場浩大的綠色革命——退耕還林、治沙造林、封山育林。
歷史經過一千多年,讓綠洲變成了沙漠﹔共產黨領導群眾奮斗70年,把沙漠變回了綠洲。陝西的綠色版圖向北推進了400多公裡,成為我國第一個完全“拴牢”流動沙地的省份,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秦嶺深處,一隻隻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耍寶賣萌,野外種群密度居全國之首﹔一隻隻美麗的朱鹮起舞弄影,由發現時的7隻繁衍到全球4000多隻﹔一株株野生蕙蘭絢麗綻放,開出了嶄新的春天。
為了綠水,陝西打響了一場鐵腕治水的硬仗。《陝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陝西省渭河流域管理條例》等法規相繼施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得以實施,河長湖長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等改革涌動三秦。
橫貫關中的渭河,是黃河最大支流。曾經,河水黑臭,灃河、澇河等支流一度魚蝦絕跡。經過不懈治理,如今,河道寬敞,水面潔淨,渭河被水利部評為首屆“全國最美家鄉河”。夕陽西下,晚風拂過,鄉黨們一邊領略美景一邊嘮著家常。身旁,清澈的河水一路歡唱,奔向東方。
小與大、遠與近、局部與整體,一系列體現自然辯証法的舉措落實落細,折射出新發展理念在陝西的生動實踐。
在保護美麗家園的同時,陝西堅持全國一盤棋,持續為國家綠色發展書寫擔當。
清冽的漢江水從丹江口水庫一路北上,源源不斷潤澤沿線,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億。一泓清水永續北上,京津百姓10杯水中,7杯來自陝西。一方水土養八方之人,這裡的每一滴水,都背負重任。
“西煤東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戰略部署。在陝北,矗立著全國唯一的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煤、氣、電從這裡出發,被送往祖國東部和南部,為國家經濟發展和能源資源安全貢獻力量。
俯瞰三秦,綠色成為主色調。
離開羚牛谷,總書記來到海拔1700米的月亮埡。他遠眺秦嶺牛背梁主峰,詳細了解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整治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等情況,聽取陝西省委主要負責同志的匯報。
“ 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征。保護好秦嶺生態環境,對確保中華民族長盛不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在總書記心目中,山川載的是民族的傳承和希望。
“從今往后,在陝西為官,首先要了解這段歷史、這個教訓,警鐘長鳴,明白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當好秦嶺生態的衛士,切勿重蹈覆轍。”在總書記話語裡,前車之鑒、殷殷重托。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陝西考察。這是4月20日,習近平在商洛市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智能聯棟木耳大棚,同村民親切交流。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秦嶺北麓生態曾一度遭到破壞。對此,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堅決整改。對損害群眾利益的突出環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盯住不放,一抓到底,動真格、出硬招。2018年,中央派駐專項整治工作組對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問題展開專項整治工作,並對有關責任人作出嚴肅處理。
一場秦嶺保衛戰就此打響!陝西以整治亂搭亂建、亂砍亂伐、亂採亂挖、亂排亂放、亂捕亂獵等“五亂”問題為重點,深入開展秦嶺區域生態環境整治﹔修訂《陝西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擴展核心保護區范圍﹔連續兩年召開全省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大會。
在日復一日的努力中,秦嶺北麓的模樣發生著可喜變化。違建別墅已不見蹤跡,保護區裡的小水電站也逐步退出。在復綠的山腳下,一排排新栽的白楊已然成林,像一隊隊衛士傲然直立,迎風搖曳,守護著秦嶺的寧靜、和諧、美麗。
看山、看水、看林……人們追隨著總書記的腳步,感悟著秦嶺的今昔之變。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苦難與輝煌,新時代新征程的跋涉與奮斗,都在綿延1600多公裡的秦嶺上留下印記。
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林和草,這個生命共同體是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作出的最重要的決策之一,也是黨的執政宗旨、執政綱領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息息相關,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息息相關。要呵護好我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為子孫后代計,為長遠發展謀。
看秦嶺,就是看美麗中國,也是看大國擔當。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
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柞水,終南首邑。
這裡,木耳會在柞木上生出﹔這裡,歷史在秦楚古道回蕩﹔這裡,水是山的精靈,跳動一道道雨霞飛瀑,蜿蜒一片片福地洞天﹔這裡,人是山的孩子,千百年來大山竭盡所能供養著自己的子孫,木耳、板栗、核桃、洋芋、杜仲、連翹……
然而以前,豐富的物產並不足以養活所有的人。
曾經,這裡所屬的秦巴山區是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是陝西脫貧攻堅的貧中之貧、堅中之堅。曾經,茫茫大山是難以走出的貧窮。
擺脫貧困,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堅定的信念,是中國共產黨向歷史和人民、向中國和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
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
這些年,總書記走遍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用真心觸摸老百姓的“兩不愁三保障”,用腳步丈量老百姓脫貧致富的歷程,親自指揮這場脫貧攻堅戰。六盤山區、秦巴山區、武陵山區、烏蒙山區、大別山區……總書記的足跡,深深印在祖國的大地上﹔總書記的囑托,深深刻在群眾的心坎裡。
在脫貧攻堅收官之年,越過千山萬水,總書記回到家鄉,實地了解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進展和群眾的新生活新變化。
4月20日下午,柞水縣小嶺鎮金米村。
一條清澈的小河在村前潺潺流過,開心的孩子們在村前的活動場嬉戲。白色的牆、黛色的瓦,村莊靜靜地躺在大山的臂彎裡。路邊牆上,“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格外醒目。
金米村地處秦嶺深處,由於交通不便、土地稀少,一直是柞水縣有名的貧困村。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88戶553人。這個寓意“山上有金、地上有米”的地方,本該是一片富饒之地,脫貧工作該如何精準施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兩山”理論指引下,金米村選擇木耳產業作為脫貧攻堅主導產業,通過“借袋還耳”“借棚還耳”等方式,將所有的木耳大棚和菌包認領到戶,帶動130戶貧困戶積極參與木耳產業發展,戶均年增收4600元。2017年,金米村實現脫貧摘帽。
在村培訓展銷中心,總書記詳細了解木耳品種、種植以及銷售情況。聽到工作人員介紹玉木耳比黑木耳營養價值更高、品相更好、價格更高時,總書記說,這個好,以后就要發展這樣的品種。
一旁的陝西秦嶺天下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直播間內,主播李旭瑛和負責人趙少康正在做直播前的準備。總書記走到直播平臺前,同他們親切交談,詢問產品銷售情況。總書記說,電商作為新興業態,既可以推銷農副產品、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又可以推動鄉村振興,是大有可為的。
那天,很多人的朋友圈轉發了總書記在直播平臺的視頻和照片,並附著一句話:史上最強帶貨。
總書記帶的不僅僅是大山裡的木耳,更是對山區群眾的深情,對擺脫貧困的決心。
“一天能採多少斤木耳?”“技術從哪裡學習的?”“收入怎麼樣?”……總書記親切與村民交談,並叮囑當地干部要繼續發展好木耳產業。他指出,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歲月不居,初心不改。
40多年前,在梁家河,習近平最大心願就是讓鄉親們飽餐一頓肉。
8年前,在北京,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由此,一個偉大的夢想被點亮,在億萬人民心底激蕩,成為中華大地上最波瀾壯闊的生動實踐。
5年前,在延安,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陝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拉開了6次脫貧攻堅跨省區座談會的序幕。
這一次,在秦嶺,總書記要看青山常綠,也要看萬家幸福。
從黃土高原到秦嶺深處,從大隊支書到黨的總書記,習近平始終把老百姓的冷暖掛在心頭。
陝西是革命老區,也是全國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的省份之一,107個縣區中96個有扶貧任務、56個是貧困縣,基礎條件薄弱脆弱,擺脫貧困是難啃的“硬骨頭”。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陝西上上下下三軍用命,肩擔大任﹔方方面面協同進擊,盡銳出戰。以釘釘子的精神求真務實、真抓實干,下硬茬,見真章,脫貧攻堅力度之大、進展之快、成效之好前所未有。今年2月,包括柞水縣在內的29個縣區退出貧困縣序列。至此,全省56個貧困縣區全部“摘帽”,全省貧困發生率降至0.75%,三秦大地歷史性告別區域性整體貧困。
在秦巴山區,依靠青山綠水,越來越多的人吃上了“生態飯”。“靠山吃山”的含義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從木耳到魔芋,從黑米到核桃,從茶葉到中藥,人們驚喜地發現並不是大山養不活人,而是人要學會和大山共同涵養,和諧共生。通過專業科學的生產和系統高效的市場運營,山越來越綠,水越來越清,產業也越來越多,過去的山窩窩現在變成了“金窩窩”。
“小木耳,大產業。”總書記為柞水木耳點贊。真摯的感情、暖心的話語感染了現場每個人,掌聲經久不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水青山一定能成為金山銀山。柞水的人民守護住了綿綿青山,也迎來了脫貧致富的紅火日子。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陝西考察。這是4月21日,習近平在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衛生院,了解基層衛生防疫、醫療保障工作。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
社會和諧之本
擺脫絕對貧困的標志,是穩定實現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和飲水安全有保障。
4月21日,平利縣老縣鎮。
白雲深處有人家。群山環繞中,綿綿春雨將錦屏社區棟棟樓房、條條道路和體育文化廣場沖刷得清新潔淨。
錦屏社區是眾多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中極為普通的一個。在陝西,正是這一個個安置社區,讓24.9萬戶84.4萬貧困人口有了自己的新家園,過上了以前做夢都不敢想的日子。
上午,穿過風雨,中巴車沿著蜿蜒平坦的山間公路,停在縣河橋頭。總書記從車上走下來,打著傘,邁著穩健的步伐過了橋,走進錦屏社區。
看到總書記不遠千裡而來,大家激動得熱淚盈眶。
總書記與搬遷戶汪顯平一家老少圍在一起噓寒暖,問家常。裝修花了多少錢?家裡原先有地吧?現在是個什麼情況?目前家裡收入靠啥?總書記問得十分詳細。他說,搬得出的問題基本解決后,后續扶持最關鍵的是就業。樂業才能安居。解決好就業問題,才能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逐步能致富,防止返貧。
“對於今年全面完成現行指標的扶貧,我是有信心的。我更關心的,就是今年以后是不是能夠穩定下來,是不是有一個長效的機制,就看這些基本的措施是不是穩定的、持續的。共產黨人辦事是求真務實的,真正讓人民群眾獲得實實在在的好處。”
總書記的話讓汪顯平信心滿滿,“我們有信心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2012年11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說,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
總書記的話,溫暖了億萬人的心。現在,忍飢挨餓、缺衣少穿、生活困頓這些千百年來困擾中國人民的問題總體上一去不復返了,中華民族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跨越。
總書記說,易地搬遷是解決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實現貧困群眾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途徑。
陝西堅持把移民搬遷作為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讓生活在偏僻地區的貧困群眾搬遷到了功能完善的城鎮社區,並通過“挪窮窩”“換窮業”“拔窮根”並舉,引導群眾從農村走向城鎮、從一產為主走向發展二三產業、從保守落后走向開放現代,轉變生產生活觀念和方式。通過“十三五”易地扶貧搬遷,全省累計進城入鎮安置62萬人,城鎮安置率達到73%,同步提高全省城鎮化率,有力推動了“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把解決人民群眾就業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的就業。
陝西以安置社區為承載,積極培育“社區經濟”,全省累計興建新社區工廠472家,培育就業扶貧基地133家,吸納易地扶貧搬遷群眾9394人。以發展“3+X”特色產業為抓手,促進全省易地搬遷群眾14.6萬戶42.2萬人繼續從事農牧業生產,初步實現了中長期產業全覆蓋。
總書記對著聞訊而來的群眾問:“搬到這裡,大家過得好不好?”
“好!”大家異口同聲地回答。
聽到大家的回答,總書記滿意地笑了。
4月21日上午,總書記來到平利縣老縣鎮中心衛生院。西藥房、中醫門診室、遠程診療室,一路走著,總書記詳細了解貧困群眾看病住院報銷比例、重癥精神病患者治療、地方病防治、農村地區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等情況。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山大溝深、坡陡地瘠、交通不便……長期以來,老縣鎮的群眾就醫很遠、看病很難,因病致貧、返貧的群眾也不少。老縣鎮中心衛生院通過遠程診療,有效解決了群眾看病遠、看病難問題。
總書記充分肯定這樣的做法。他說,鄉村醫療資源短缺,要靠遠程會診這個渠道來均衡醫療資源的分配,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
2015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視察時指出,要健全以保障基本生活為主的社會保障制度,做到保基本、兜底線,在醫療、養老、住房等方面提供基本保障,讓群眾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
總書記一直心系教育事業,牽掛少年兒童成長成才。2018年5月30日,他在給陝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的回信中說,希望你們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希望你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將來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
五年前,總書記在陝西視察時囑托,扶貧先扶智,拔掉貧窮的根,要重視貧困人口子女教育,不要讓貧困地區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是阻止貧困代際相傳最有效的辦法。
五年后,總書記走進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教室,詢問孩子們學習和生活情況,要求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切斷貧困代際傳遞。看到戴眼鏡的孩子比較少,總書記滿意地說:“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於體育鍛煉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
陝西以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為目標,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截至2019年,全省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通過國家評估認定,標準化高中佔比達81.7%,高校“四個一流”建設穩步實施。
離開錦屏社區時,總書記與前來送別的群眾話別:“衷心希望,我們的父老鄉親們的生活啊,真像我們城市的名字:安康、平利,平安順利。希望我們奔小康的路上一個也不少,都能夠順利地脫貧,確保小康。祝大家幸福安康。”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在這個大山深處的小鎮中,百姓的安康生活和快樂笑臉,又何嘗不是答卷上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標注呢!
人不負青山
青山定不負人
北緯30度。
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六安瓜片、信陽毛尖、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祁門紅茶,這些名茶整整齊齊地沿著北緯30度一線排開。秦嶺也有茶,它與橫亙在北緯30度的大山一起涵養著馨香。
安康平利縣,蔣家坪村。
蜿蜒的山道兩旁是一層層的茶園,傳說這裡曾經是女媧摶土造人的地方,這裡的茶有個好聽的名字——女媧茶。
春雨初歇,層層的山巒、縹緲的雲霧、蔥蘢的樹木,點染出一幅詩意盎然的水墨丹青。
4月21日上午,在女媧鳳凰茶業現代示范園區一座茶山,習近平總書記拾級而上,邊走邊察看茶樹的長勢。透綠透綠的茶樹間有村民在採摘茶葉,片片新翠落入竹簍中。
駐足山頂,總書記舉目眺望,看到遠處有幾間土坯房,他問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羅顯平,還有老百姓住在那裡嗎?
羅顯平說,那裡早先有3戶人家,現在一戶在縣城買了房,另兩戶在鎮上買了房。
總書記放心地點點頭。
通過“山上建園區、山下建社區、農民變工人”的循環發展模式,陝西探索出一條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新路。
正在採茶的村民看到總書記來了,激動地高喊:“總書記好!”
總書記揮手回應,走到茶樹間,從村民陳敬翠的竹簍裡抓起一撮茶葉,邊看邊和茶農親切交流:“你們一天能採多少茶,能掙多少錢,自家的茶園流轉了沒有……”
“您喝茶嗎?”“帶點我們的茶葉回去吧。”村民們說。
總書記笑了笑說,那可不行,我們有規定。
在漫山青翠中,在生機盎然中,總書記與身邊的陝西省委書記胡和平、安康市委書記郭青、平利縣委書記鄭曉東和蔣家坪村黨支部書記羅顯平同行。攝影師拍下了這一難得的“五級書記”同框畫面。從黨的總書記,到村黨支部書記,在遠山如黛的背景中,與家鄉父老面對面,人們看到的是共產黨各級干部植根泥土,一心為民的真摯情懷。
黨中央明確提出,要層層落實責任,各級書記一起抓扶貧。我國脫貧攻堅之所以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書記身撲大地,心系群眾,真脫貧、脫真貧。
2015年以來,總書記就打贏脫貧攻堅戰召開了7次專題會議,每次會議圍繞一個主題,同時也提出總體要求。座談會前,總書記都先到貧困地區調研,實地了解情況,傾聽基層干部群眾意見,根據了解到的情況,召集相關省份負責同志進行工作部署。2020年3月6日,總書記在京出席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時強調,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陝西考察。這是4月22日,習近平在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考察時,向游客揮手致意。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完成這一艱巨的歷史任務,需要各級干部勇挑重擔,走在前、干在先。
自2014年以來,陝西累計向貧困地區選派駐村干部8.6萬名,每年3萬多名駐村干部奮戰在脫貧攻堅一線。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希望鄉親們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因茶致富、因茶興業,脫貧奔小康。”
“總書記,我們要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當習近平總書記從茶樹間走出時,有村民說。
習近平轉過身,深情回望著山巒、茶園說,你們這裡已經在變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關鍵看貧困老鄉能不能脫貧。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如果貧困地區長期貧困,面貌長期得不到改變,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明顯提高,那就沒有體現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那也不是社會主義。”
中國扶貧,世界可鑒。
我國成為世界上減貧人口最多的國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為世界貧困人口“版圖”縮小、世界經濟保持強勁增長作出重要貢獻。
中國減貧被世界銀行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事件之一”﹔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中國是為全球減貧作出最大貢獻的國家﹔路透社不無感慨:到2020年,中國將消除絕對貧困,這將是值得贊賞的成就。
總書記要離開了,村民們依依不舍。有人站在山坡上目送總書記,有人跑到山腳下看著車隊遠去。擺脫貧困的蔣家坪村村民,多麼想留住總書記的腳步。
“陽春三月呦,上呀上茶山,姐妹們採茶好喜歡。快快採呀快快採,採滿了小茶籃,採出個幸福年。”陳敬翠一邊採茶一邊高聲唱著,快樂的歌聲在山巒間回蕩。
青山似欲留人住,香茗何妨為客嘗。
茶是秦嶺的溫柔,雲霧間的茶樹帶著春的風情萬種﹔人是茶的期待,期待著一盞清茗酬知音,也期待著一枝春芽富萬民。
把握機遇
化危為機
總書記到西安考察的第一站,是我國西北地區有影響力的制造企業——陝西汽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4月22日,西安渭北工業區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在陝汽控股集團總裝廠總裝配車間,工人們戴著口罩專心生產,一排排機械設備高速運轉,一輛輛嶄新的汽車陸續下線。
這裡是陝汽重卡整車裝配投入市場前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汽車生產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在內飾生產線、總裝配生產線,總書記邊走邊看,詳細了解產品研發、生產、銷售等情況。
陝汽很提氣,非但沒有受到疫情的影響,反而創造了汽車產量的歷史新高,總書記對此十分欣慰。他強調,實體經濟是我國經濟的命脈所在。在防控疫情中,國有企業充分發揮了主力軍、生力軍的作用,在推動復工復產過程中,國有企業也要發揮主力軍、生力軍作用。把國有企業做實做強做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得以充分發揮的重要保障。
總書記饒有興致地登上裝配完成的民用重型卡車駕駛室,手握方向盤,凝視前方。
他的手中,也握著一個大國前行的方向。
如何應對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如何實現有序復工復產?如何化危為機促發展,奮力奪取“雙勝利”?這是共和國今年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守望相助、心手相牽,打響了一場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
在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疫情防控前提下,復工復產加快推進,正常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復蘇的中國、流動的中國、勇毅的中國開啟了一個新的春天。
產業鏈不能掉鏈子。龍頭企業在產業鏈中的帶動性強。陝汽作為陝西制造業龍頭企業之一,在其重型卡車產能逐漸恢復后,為重點工程建設和物流運輸業發展提供了支持,對於推動全產業鏈聯動復工發揮著重要作用。
危中有機,化危為機。截至4月12日,陝西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達99.4%,人員返崗率為95.1%。作為能源大省,一季度,陝西能源工業逆勢飛揚,火電油氣企業復工率100%,煤油氣電產量實現正增長。一季度,陝西外貿進出口增速由降轉增,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居全國第6位。
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總書記指出,要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
陝汽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袁宏明向總書記匯報,企業產品核心技術基本上靠自主研發,國產率很高,而且主要銷往“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境外疫情蔓延對企業的生產和銷售影響不大。
總書記從陝汽集團談到了陝西的發展:“陝西地處西部地區,在新時代也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既要抓住西部大開發、共建‘一帶一路’等重大機遇,又要化危為機,善於從眼前的危機和挑戰中創造機遇,不斷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新技術、新產品,不斷邁上新的臺階。”
7年前,那個被歷史永遠銘記的金秋。
“我的家鄉陝西,就位於古絲綢之路的起點。站在這裡,回首歷史,我仿佛聽到了山間回蕩的聲聲駝鈴,看到了大漠飄飛的裊裊孤煙。這一切,讓我感到十分親切。”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綿亙萬裡、延續千年的絲綢之路走出歷史,走進日新月異的今天。
7年來,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扎實推進,從“大寫意”到“工筆畫”,根植於歷史厚土、被譽為21世紀偉大新故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走深走實。
陝汽的汽車駛出國門,在“一帶一路”上奔向遠方。“陝汽制造”成了金字招牌。SHACMAN是陝汽卡車在國外注冊的名字,“一帶一路”沿線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使用者們發自內心地向SHACMAN說“你好”。
在“一帶一路”上,中歐班列長安號不僅加速了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合作,也讓陝西連接中國內陸和中亞、歐洲市場的樞紐地位日漸凸顯。陝西初步構建起聯通歐亞、聯運陸海、輻射全球的絲路商貿物流體系。抗擊疫情期間,在空運、海運多方受阻的情況下,中歐班列長安號在國際大通道上逆風馳騁,截至4月7日,今年已經跑了736趟,同比增長144%。
中外貨物在陝西集散,中外文化在陝西交融,中外智慧在陝西碰撞。絲博會、歐亞論壇、楊凌農高會、媒體交往、智庫交流、青年互訪、聯合考古……不同形式的溝通互鑒,時時在陝西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之間展開。中俄絲路創新園、陝韓中小企業園、中哈蘋果友誼園、中哈現代農業示范園等一批國際合作產業園競相發展。
從構筑內陸改革開放新高地,到建設“一帶一路”五大中心,以更開放、更自信、更寬廣的胸懷擁抱未來,陝西大力發展樞紐經濟、門戶經濟、流動經濟,把自身優勢變為擴大開放的優勢。
4月20日至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陝西考察。這是4月22日,習近平在西安交通大學交大西遷博物館參觀。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聽黨指揮跟黨走
滋養初心鑄靈魂
1956年8月10日,上海徐家匯火車站。
剛剛入職上海交通大學的陳國光打包好行李,處理好房產,帶著妻兒,義無反顧地登上了西去西安的列車。他手裡的車票上印著一行字:“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
60多年前,西去的列車載著6000多名師生,從長江三角洲出發,到達古都西安。他們是黃土地教育的拓荒者,是共和國西部大開發的先行者。在一片廣闊的麥田裡,一所高等學府拔地而起,創造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交大奇跡”。
60多年來,從改變西部落后面貌到為國家培育近30萬名英才,曾經的熱血青年變成了耄耋老者,歷史的波瀾與壯闊,西遷的豪情與故事,都濃縮成一張張照片、一件件實物。
4月22日,在西安交通大學西遷博物館,仔細端詳這些照片和實物,總書記深刻闡釋了“西遷精神”的核心和精髓,核心是愛國主義,精髓是聽黨指揮跟黨走,與黨和國家、與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具有深刻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這不是總書記第一次提“西遷精神”。
2017年11月,15位交大西遷老教授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信,總書記回信親切勉勵交大師生傳承好“西遷精神”,為西部發展、國家建設奉獻智慧和力量。在2018年的新年賀詞中,總書記再次為西遷老教授點贊。
“看了你們的信我非常感動,產生了強烈共鳴。”總書記對西遷老教授們親切地說,從黃浦江畔搬到渭水之濱,你們打起背包就出發,舍小家顧大家。交大西遷對整個國家和民族來講、對西部發展戰略布局來講,意義都十分重大。
終於見到了日思夜想的總書記,老教授胡奈賽激動得熱淚盈眶:“總書記向我們抱拳問候,令人動容、令人感動。”
弦歌西向鑄豐碑,立心天地為家國。
“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一大批來自工業、交通、基建、財貿、文教、衛生、軍工等行業的“西遷人”扎根關中平原、秦巴深處,為陝西、為西部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揮灑青春、貢獻身心。
總書記勉勵廣大師生大力弘揚“西遷精神”,抓住新時代新機遇,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在新征程上創造屬於我們這代人的歷史功績。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60多年來,“西遷精神”薪火相傳。
如果說60多年前的西遷是一曲西部壯歌,那麼今天挺立於西咸新區的中國西部創新港則彰顯了一所大學面向世界和未來的使命。
60多年前,交大用3年時間從上海遷到西安﹔60多年后,依然是3年,交大在西部建造了一個科技之港,交大人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止過。
幾回回夢裡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
2015年2月,習近平在陝西視察時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五年后回到陝西,總書記再談延安精神,要堅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廣大黨員、干部,用以滋養初心、淬煉靈魂,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黨性的差距、校準前進的方向。
精神立則人格立,精神強則國家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不斷強調要發揚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紅船精神……讓黨員干部補足精神之鈣、筑牢信仰之基。
這些偉大革命精神,跨越時空、永不過時,是砥礪我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不竭動力。
這些偉大革命精神,伴隨中國革命的光輝歷程,共同構成中國共產黨在前進道路上戰勝各種困難風險、不斷奪取勝利的強大力量和寶貴財富!
風雨無阻向前進,越是艱險越向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重大的歷史進步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災難之后,中華民族就是這樣在艱難困苦中歷練、成長起來的。相信西部和西部的廣大干部群眾一定會在新時代的歷史進程中為中華民族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勇立潮頭
爭當時代弄潮兒
大唐不夜城風情萬種,大唐芙蓉園繁花似錦,曲江池畔十裡春風。
長來長往長安。4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大唐不夜城步行街。
“東鐘西鼓、青龍白虎、香菜熱湯”“食領三秦”始終是西安飯莊的驕傲。總書記看著廚師正在裝盤的食物,用地道的陝西話說:“這是涼皮子、洋芋擦擦,還有陝北糜子糕。”在顧客桌前,總書記說,我插隊的時候就吃過這兒的菜。“總書記,您也嘗嘗。”
“你們吃好了,我就放心了。”
走到一家名叫“有何名唐”的漢唐服飾店前,總書記問:“你們的衣服是不是原創的?是哪個朝代的?衣服有沒有來源?”
“我們是一家做原創唐代服飾的,來源是壁畫,我們對壁畫中的服飾藝術做了大量的恢復工作。”
“現在確實是越來越多喜歡華服的人了。好好加油。”總書記鼓勵道。
長長的步行街,像是一條穿越時空的故事長廊,這一端是大雁塔的驕傲,那一端是曲江池的纏綿,中間溢滿了長安的煙火氣。
“總書記關切地問我是哪裡人,臉譜是手繪的嗎,哪些比較受大家喜歡。總書記特別親切,就像是一位熟悉的長輩!” “陝西禮物”店主陳耀武說。
在“遇見”街邊店,店主給總書記展示用古香做的刺繡香包。香包制成中國地圖的樣子,取名為“我的中國心”,寓意祖國統一和繁榮富強。總書記笑著說:“很漂亮!”
思長安,這裡有最中國的年﹔念長安,這裡有最璀璨的夜。
這裡有陝西音樂廳、西安音樂廳、西安美術館、曲江太平洋電影城。這裡的陝西肉夾饃和意大利的冰激凌很配,這裡同盛祥的泡饃和必勝客的比薩很搭,這裡穿西裝和著唐裝一樣正常。
今年春節,不夜城“睡了”好幾十天。疫情防控有力有效,復商復市有聲有色,燈火燃亮了亭臺樓閣,人流喚醒了十二時辰。如今,不夜城油潑辣子的冰激凌依然賣得很火,不倒翁小姐姐依然是整條街最亮的景,街頭小哥哥依然彈著吉他唱著動人的歌。目前,街區日均游客已達4.3萬人次。
大唐不夜城講述的是盛唐的故事,繁榮的是人間的煙火。
2019年國慶假日期間,大唐不夜城接待游客120萬人次,成為游客來西安的網紅打卡地。2019年陝西接待國內外游客7.1億人次,實現旅游產業總收入7200億元。
長相思,在長安。一城文化,半城神仙。史是這座城的風骨,詩是這座城的靈魂。
5年前,總書記登上西安城牆,不無感慨地說:“多美啊!西安人應該為此感到自豪、自信和幸福!”總書記撫摸著一塊塊浸潤著歷史的牆磚,希望在這裡綿延最生動的中國故事。
千年一座城,記得起歷史滄桑,看得見歲月留痕,留得住文化根脈!
4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陝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會上,給陝西文化歷史點贊。他說,陝西是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要加大文物保護力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春風入秦嶺,列翠滿長安。
習近平總書記在陝西考察期間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肯定陝西踐行追趕超越和“五個扎實”取得的成效,對陝西作出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重要指示,提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更大步伐、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等五項要求,為做好陝西新時代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強大動力。
直與天地爭春回。
春回,是天地正氣的饋贈,長出的是生機,溫暖的是人間,孕育的是希望。
艱難困苦,玉汝於成。
這是中華民族的力量。生命自能扛起重壓,希望從來都向陽而生,每個勇者都是自己的山峰。
牢記諄諄囑托,落實五項要求,奮力譜寫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方向已經指明,動力已經澎湃,信心已經爆棚。
3800萬陝西兒女血脈中涌動的是赳赳老秦的氣概,骨子裡根植的是赳赳老秦的“擰勁”。低調務實不張揚,埋頭苦干,爭當時代弄潮兒,勇立潮頭,以新時代追趕超越的新氣象新作為,回報總書記的厚愛與重托。
相關專題 |
· 習近平活動報道專頁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