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烏魯木齊9月30日電(記者 程宏毅 徐蒙)10月1日,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即將迎來成立60周年的大慶日。新疆各族群眾在通過不同方式表達節日喜悅的同時,也對美麗新疆建設充滿了信心和期望。記者採訪了哈薩克族學者、新疆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木拉提·黑尼亞提,全國道德模范、被稱為維吾爾族“烤羊肉串的慈善家”的阿裡木江·哈力克,聽他們聊聊自己對於新疆60年發展變化的感知,以及對家鄉未來發展的憧憬。
新疆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所長木拉提·黑尼亞提接受採訪。人民網記者 於凱攝
聊變化:發展成果得到分享,是每個人的感受
“記得小時候家裡很窮,家裡有兄弟姐妹比較多。當時,我們兄弟五個,一年也添置不了幾套衣服。往往一套衣服大哥穿了二哥穿,二哥穿了三哥穿,我穿后,再給弟弟穿。每逢古爾邦節,村裡十幾戶人家才能宰一隻羊過節。現在不論是城市還是鄉村,家家戶戶的穿衣吃飯都早已不再是問題。每逢過節,每家每戶都宰羊慶祝,生活條件改善了不少。”說起身邊的變化,阿裡木江·哈力克娓娓道來。他對記者說,小時候到縣城去有十公裡的路程,人們隻能騎自行車、坐馬車、毛驢車,這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如今,修了高速路、通了公交車,出行不再是個難題。
木拉提·黑尼亞提對記者說,“近幾年,新疆的經濟增長速度很快。更重要的是,自治區黨委政府花大力氣改善民生,群眾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列舉了一系列數字:2010年,中央召開第一次新疆工作座談會以來,新疆累計實施重點民生建設工程500余項,每年民生支出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0%以上﹔在醫療衛生方面, 60年前新疆人的人口壽命是不到30歲,現在的人均壽命已經達到了72.35歲﹔教育方面,新疆全面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特別在南疆地區實施了14年的免費教育。每萬人在校的大學生,60年前每萬人是4人,現在每萬人在校大學生人數是126人。
全國道德模范阿裡木江·哈力克接受採訪。人民網記者 於凱攝
談感恩:好政策為大家干事創業拓展空間
“教育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我和我的父親就是最好的例子”,說起個人經歷,祖輩放牧為生、父輩考學從醫、自己大學畢業后從事學術研究事業的木拉提·黑尼亞提,對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充滿感恩。他認為,60年來取得發展成就和中央的支持是分不開的,文化發展方面更是如此。近年來,在中央支持下,新疆實施了十幾項文化工程,比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將新疆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作品數字化,讓百姓可以在網上自由瀏覽的文化信息資源,促進了文化資源的保護和傳承﹔再如實施“新疆民族文學原創和民漢互譯作品工程”,將漢族的優秀文化作品與少數民族的優秀文化作品進行互譯,極大地推動了民族文化交流。“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加深了新疆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的相互了解,從而促進了新疆各民族間的團結。”木拉提·黑尼亞提深有感觸地說。
熱心慈善的“好巴郎”阿裡木江·哈力克,2012年曾因為資助貧困學生當選為“感動中國人物”。近年來,不管全國各地什麼地方發生了災難,阿裡木江都要到現場去,給災民力所能及的幫助。他告訴記者說,自己要做這些的善事,不是出於一種被人贊揚的心理滿足感驅使,而是出於一種感恩的信念。“我以前吃過苦,知道吃苦的滋味。現在社會發展好了,我總是提醒自己,沒有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關心,不會有今天的自己。所以一定要去幫助別人,這是我的責任。” 阿裡木江·哈力克動情地說。
說願景:民族關系更和諧,家鄉發展越來越好
談到對自治區未來發展的憧憬,每一個新疆人都有很多話說。阿裡木江·哈力克對記者說:“現在大家都在講中國夢,我覺得這個夢並不抽象。我的中國夢,就是新疆發展越來越好,民族關系越來越和諧。在我們這個民族大家庭裡,每個人都有追夢的機會,都有通過自己辛勤勞動獲得更好生活的發展空間。”
“我對家鄉發展的憧憬,和我的學術職業密切相關。在我看來,經濟快速發展、生活條件改善是發展成果的重要體現,文化事業的繁盛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標志。當下,不論是全國范圍還是自治區層面,文化政策可以說是歷史上最好的時期。我希望,未來的新疆,在少數民族文化遺產保護、文化產業發展上有更大的作為。讓文化交流進一步成為民族團結的紐帶,文化品牌成為新疆的一張新名片。”
相關專題 |
· 慶祝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6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