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全省科技創新大會,是省委、省政府召開的重要會議。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和經濟工作會議精神,部署全省科技創新、全面創新工作,推進轉型發展、全面發展。下面,我講四個方面的意見。
一、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把科技創新擺到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黨的十八大作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學習總書記的重要指示,聯系我們山西實際,全省上下要在以下三個方面深化認識。
第一,科技創新是擺脫資源依賴的迫切需要。我們省是典型的資源型經濟省份,一直沒有走出資源過度依賴、增長大幅度劇烈波動的困局。經濟發展“新常態”和嚴峻的現實都告訴我們,走出困局必須靠科技創新、全面創新,使資源型經濟煥發新的活力。
第二,科技創新是產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我省不論傳統產業轉型,還是新興產業發展,都要靠科技創新、全面創新。一項技術瓶頸的突破,可以帶來一個產業的戰略性突破﹔一個重要因素的攻克,可以導致一個產業的重大升級。這樣的事例,古今中外不勝枚舉。
第三,科技創新是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大家都知道,德國魯爾區曾經也是產業結構單一,環境污染嚴重,就是靠科技創新,支撐產業轉型,成為歐洲大學最為密集的創新高地,成為世界新經濟的典型。在當前我們省經濟極為困難的情況下,要實現轉型發展,平穩健康可持續發展,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激發科技第一生產力的潛能,更加需要增強科技創新、全面創新的巨大力量。
二、堅持深化改革,著力解決制約科技創新發展的突出問題
近年來,我們省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制定出臺了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創新驅動發展行動計劃、低碳創新行動計劃和煤基科技攻關指南,科技創新城建設起步,煤基低碳科技重大專項啟動,科技投入不斷增加,這些都取得了成績。但是,在調研和座談中,大家普遍反映,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仍然是嚴重制約我們省發展的主要短板,必須強化措施,著力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全面深化改革,著力破除制約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障礙。制約我們省科技創新發展的主要問題是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改革滯后。
一要全面深化科技計劃管理體制改革。我們省科技管理體制存在明顯弊端,有限的財政資金分散在15個部門管理,項目小、散、亂、交叉、重復問題比較突出,在科研經費使用中既存在不少違規行為,甚至貪污腐敗,也存在“橫向”經費“縱向”管理,甚至科研人員用一張復印紙都要領導審批。要要建立由科技部門牽頭,財政、發改等相關部門參加的聯席會議制度,通盤謀劃我們省創新發展戰略,實現科技資源、科技資金、科技項目“三個統籌”。按照“集中資金、壓縮計劃、聚焦重點”的原則,將33類省級科技計劃整合為適應我們省實際的應用技術基礎研究計劃、重大科技專項、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平臺基地和人才專項這5類,科技攻關重點要聚焦煤基產業和非煤產業高新技術發展。明年,原則上省級科技計劃要按照這新的5個類別進行整合,2017年,全面完成改革,不再保留整合之前的經費渠道。要要轉變政府科技管理職能,從直接管理具體項目中解放出來,主要是負責科技發展戰略、規劃、政策、布局和監管服務,逐步實現由專業機構通過統一的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受理項目申請,組織評審、立項、過程管理和結題驗收。對科技經費管理相關政策、辦法,要由財政、審計、科技、教育等部門全面認真梳理、修改完善,做到激勵而不是制約、激活而不是管死,充分調動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開明渠、堵暗道”,提高科研經費的使用效益。要要組建戰略咨詢與綜合評審委員會,對我省科技發展規劃、計劃等提出咨詢和評審意見。要建立省級科技管理信息系統和科技報告制度,完善科技信用體系建設,實行“黑名單”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特別是嚴肅查處違紀違規和腐敗行為。實踐証明,腐敗是科技創新的障礙,必須堅決查處。
二要全面深化高校科研體制改革。一般情況下,經濟落后,實質上是教育、人才落后。必須充分重視我們省高校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的重要作用,加大對高校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支持力度。我們省23所本科高校,2014年轉讓專利成果隻有21項,實際收入不足1000萬元。客觀上,我們省高校創新人才嚴重不足,特別是缺少領軍人物,全省沒有一所“985”大學,這樣我們申報重大科技計劃,甚至申報院士都受影響。全省23所本科高校有博士生導師714人,而一個中南大學就有748人,而且中南大學有國家重點一級學科6個,院士17人,而我們全省高校隻有2位院士,沒有一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辦學特色不明顯,辦學定位偏於大而全,這也由於辦學經費主要靠生均撥款,所以高校更樂意擴招成本低的大文大理專業,而培養成本高、我們省又迫切需要的工科人才少。在經濟下滑、產業轉型升級急需要的時候,這塊短板就充分暴露出來了。這些都說明,我們山西長期的資源型經濟發展,缺乏對高等教育和人才的依賴,很多積累的問題沒有及時解決。我和省委、省政府有關同志調研座談的時候,已經明確提出要改革高校科研體制、改革高校科技創新評價考核機制、改革高校學科和專業設置等10個方面的問題,請省委、省政府分管高校的領導抓好落實。
三要全面深化科研院所改革。省屬科研院所是我們省一支重要的科研力量,但是,改革嚴重滯后,從1999年省裡確定16個科研院所改制到現在,16年了,還有近60%的院所沒有改制,甚至沒有完成工商注冊登記。要由省科技廳牽頭,相關部門參加,共同研究再啟動並完成好改革任務。要探索組建“山西省產業技術研究院”,打造集共性技術研發、成果轉化於一體的新型研發機構。要加大對院所改革的支持力度,徹底解決“中人”退休的收入偏低問題。省市財政拿出專項資金,支持轉制院所中試基地、技術研發實驗平臺建設。對轉制科研院所承擔的公共科技服務職能,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給予補貼,幫助他們走出困境,加快發展。
四要鼓勵支持中央駐晉科研院所為地方發展多做貢獻。中央駐晉科研院所實力雄厚。比如,中科院山西煤化所近5年在煤轉化等領域承擔了國家“973”、“863”計劃和中科院重大專項等各類科研項目546項,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但是,我們對發揮中央駐晉科研院所作用重視不夠、服務不夠、對接不夠,導致許多科研成果在山西研究、在外省轉化,“牆裡開花牆外香”。要盡快扭轉這種局面,各級黨委、政府要牢固樹立服務意識,充分認識到中央駐晉科研院所是我們省創新力量的優秀團隊,對他們要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在項目、土地、資金、人才,以及住房、子女就學等各方面提供全力支持,鼓勵駐晉院所與省內優勢企業密切合作、合力攻關,建立中試基地和示范項目,發展產業,共享成果。
五要積極促進軍地企業院所融合發展。我們省中央軍工企業和研究所擁有的科技人員,基本相當於全省高校科研人員的數量,而且科技力量雄厚,與地方也建立了很好的合作關系。但是,在與省內企業開展合作、民品生產等方面還沒有形成深度融合。要把軍工院所、企業作為我們省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研究制定擴大軍民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合力轉型發展,實現軍地共贏。
六要建立科技資源共享機制。我們省科技資源總量本來就少,又分散在各領域、各部門管理,大型科學儀器重復購買,科技文獻、科研數據等為課題組、甚至個人所擁有,不能共享,閑置、浪費嚴重。要盡快把我們省統一的科技資源共享平臺建立起來,實現大型科學儀器等開放共享。可以明確規定,今后凡是由財政資金形成的科技資源必須無條件向社會開放﹔財政資金支持的科技項目除保密的內容以外,由全社會共享。還要鼓勵民營企業科技資源向社會開放服務。不僅允許合理收取科技服務費用,對服務好的,還要採取發放創新券、后補助、運行費用補貼等方式獎補。
(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抓科技、抓創新,最根本的是要讓企業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唱主角”、“挑大梁”、“當龍頭”。目前,我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活動的僅佔8.2%,建立研發機構的企業隻佔5.83%,明顯低於全國11.64%的平均水平,在中部六省是末位﹔全省高技術企業520家,僅佔全國總數的0.66%,在中部六省也是末位。今后要積極吸納企業參與制定技術創新政策、規劃和重大科技項目的決策,提升企業在科技事務上的“話語權”。企業要建立形成經濟和科技一體化決策機制,每年跟蹤研究一項或幾項前期研究或中試項目,在小試、中試環節,甚至實驗室研發環節就主動介入,真正形成開發一代、研發一代、儲備一代的技術創新格局。要把企業研發投入和技術創新能力作為企業申請政府科技經費支持的前提條件,倒逼企業向創新轉型轉變。要堅持選、評、育並重,建立企業家考核、選拔、任用和培育機制,把創新意識和能力強的干部作為國有企業領導選任的重要條件。要支持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產業中試基地等創新平臺建設,力爭到2020年國有企業都有研發活動,全省建立研發機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15%,這是一項硬任務。
(三)創新機制,千方百計增加科技投入。沒有投入就不會有產出,不能既讓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我們要下功夫形成一個以財政投入為引導、企業投入為主體、金融市場為支撐的多元化投入體系。一是財政一是財政資金要發揮科技投入的基礎和引導作用。各級政府要牢固樹立科技投入是轉型投入、后勁投入的理念,越是經濟下行壓力大,越要把科技投入作為公共財政預算保障重點,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和乘數效應。通過投資獎補、貸款貼息、投資入股和稅費優惠等辦法,穩定支持重大戰略性產業和重點領域的科技創新。財政投入總量要不斷增加,投入方式要改革創新,比如,圍繞煤炭清潔利用,整合目前涉及煤炭開發利用的財政資金,建立煤炭清潔利用基金,爭取國家有關部門投入,形成一支聯合母基金,政府制定規則,不直接管投放,聘請專業團隊來負責管理,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杠桿作用。我還想特別要強調的是,國家對科技創新投入逐年增加,我們一定要積極向上爭取,多聯系、多匯報,謀劃國家級大項目,力爭取得更多國家項目和資金支持。二是二是要支持企業在技術創新投入中發揮主體作用。企業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建立企業研發準備金制度。政府要建立企業科技投入引導機制,可以從科技資金增量中安排產學研專項資金,通過補貼或貼息的方式支持企業開展研發和產業化。要完善和落實企業科技投入的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激勵創新的普惠性稅收政策,落實國家對種子期、初創期創新活動投資的稅收優惠,允許有限合伙制創業投資企業實行稅收抵扣。三是要突出銀行資金三是要突出銀行資金的“穩定器”和資本市場的“催化劑”作用。要圍繞創新活動研究開發多種間接和直接融資模式,特別是發展和運用好天使基金、風投基金,跨過高技術研發產業化的“死亡之谷”。這方面,請大家認真落實好全省金融振興大會精神。
(四)加大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實現創新人才集聚發展。創新驅動,實質是人才驅動。凡是創新能力強的國家和地區,都是創新人才集聚的高地,人才資本在社會財富構成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人才是最寶貴的資源,人才決定成敗。我們省人才家底很薄,必須把培養和引進人才作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一要把引進高一要把引進高端人才團隊作為首要任務。要用好用足我們省現有“百人計劃”“三晉學者計劃”“科技創新團隊建設”等人才引進政策,建立高端人才團隊引進基金,積極爭取國家人才計劃支持,圍繞我們省產業發展重點領域,為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引進一批高端領軍人才,並為引進人才提供所需要的研發條件、項目資金和生活保障。二二要把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為選才引才的主要依托。我們省到底需要什麼人才,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這些用人單位最有發言權。要充分發揮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用人單位的主體作用,由他們來提出急需的優秀人才和團隊,各級黨委、政府有關部門要積極做好服務、保障工作,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三三要把招商引資作為招才引智的重要渠道。採取“產業資本+人力資本”的模式,積極引進國內外企業集團或跨國公司,特別要力爭引進其核心研發團隊或成立分支機構。四要把培養四要把培養本地人才作為根本任務。歸根結底,要把我們本省的人才培養起來,統籌推進各類人才,特別是實用人才和緊缺人才的培養,尤其要加大對本地領軍人才的優選和培養力度。要通過不懈的努力,建立起一支具有山西特色的宏大的科技人才隊伍,形成人盡其才、才盡其用、人才輩出的局面。
(五)培育創新平臺,夯實空間載體。科技創新,必須有平臺、有載體、有示范,在這些方面我們都有很大差距。國家重點實驗室全國有401家,我們省隻有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全國有1600家,我們省國家級隻有7家,省級隻有3家﹔國家級高新區全國有130家,我們省隻有2家﹔省級以上高新區、經濟區我們省23家,不到全國的1%,2014年,全省開發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56億元,佔全省總量的12.97%,遠低於中東部佔比40%-60%的水平。太原市作為我們省科教資源集聚之地,科技創新的示范帶動作用卻不突出。我們要看到這些差距,採取針對性措施解決問題。一要加快建設山西科技創新一要加快建設山西科技創新城。這是我們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重大舉措,是推進資源型經濟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的頭號工程。要按照清潔、安全、低碳、高效發展的方向,以產研一體、產城一體、產融一體為特征,堅定不移地把科技創新城打造成我們省創新發展的引擎和世界低碳中心。二要做強科技創新的基二要做強科技創新的基礎平臺。要把現有的國家重點實驗室進一步建設好,並積極推動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升級。要大力加強省級重點實驗室建設,立足省屬國有企業和大型民營企業,新建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中試基地。要利用國際創新資源,著力培育一批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要盡快出臺省級孵化器管理辦法,建成一批低成本、全要素、便利化、開放式的孵化器,同時完善孵化器行業協會組織,構建從孵化器到產業化基地的完整孵化鏈條,為科技成果成功孵化搭建可靠平臺。三要三要組建重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產業技術聯盟是產學研相結合的重要載體,我們省在這方面明顯落后了。國家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全國有146個,我們省隻有1個,特別是我們省最有優勢的、國家級煤炭開發利用和煤化工產業聯盟都不在我們省。目前要抓緊圍繞煤炭、煤化工、新材料等重點產業組建技術創新聯盟,要加強與國家部門的協調溝通,推動我省重點產業聯盟成為國家級聯盟,獲得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產業技術聯盟要抓實,不能徒有虛名。四要強化高四要強化高新區、經濟區建設。要突出解決我省“兩區”數量少、面積小、質量不高問題,努力把高新區建成新興產業創新發展的搖籃,把經濟區建設成科技產業集群創新的基地。五要發揮中心城市和綜五要發揮中心城市和綜改試點縣的先導作用。要遵循非均衡發展的規律,積極支持科技創新基礎比較好的市縣率先發展,特別要發揮好太原省會城市的龍頭作用。要發揮好區域中心城市的骨干作用,10個省轄市要強化創新資源的聚集,既要加強橫向聯合、協調發展,又要錯位競爭、突出特色。要發揮好綜改試點縣的突破作用。
(六)山西的科技成果首先要在省內轉化。實施科技創新,要研發出更多的科技成果,這些成果首先要在省內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不能隻開花不結果,更不能在山西開花,到外省結果。一方面,我們省科技成果本來就不多,全省每年登記的科技成果不到400項,不足全國總數的1%。去年全省技術交易額僅佔全國的0.17%﹔另一方面,本來就少的科技成果還“下江南、走西口”,外流問題非常嚴重。我們要認真反思,突出解決好這個重要問題。一是產學研要密切合作。政府要發揮導向和支持作用,企業要強化創新和風險投入意識,主動跟蹤、密切參與項目研發。二是加二是加強中試轉化基地建設。解決好中試問題,是科技成果在本地轉化的重要環節,要有計劃、有重點地建設一批省級科技成果中試基地。各級政府要制定好規劃,要採取土地優惠、加計扣除、獎勵貼息、后補助等優惠政策,積極支持科技成果在本地轉化。三是三是建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堅持市場導向,面向全國,盡快建成集展示、交易、交流、合作、共享於一體的科技大市場,形成有形與無形、線上與線下、網上與網下互聯、互動、互補的技術市場體系,打通科技成果轉化通道。要積極發展科技中介機構,加快培育一批熟悉科技政策和行業發展的社會化、市場化、專業化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四是完善科技四是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政策體系。要綜合採用“撥、投、貸、補、獎、買”等多種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轉化。要健全優先使用科技創新產品政府採購政策,鼓勵國內外科技創新成果、高新技術產品在我們省落地轉化、形成產業。對於產業化運作成功的項目要給予獎勵,對於首臺(套)產品,要採取政府兜底風險、政府買單、應用示范保險等多種方式給予支持。要加強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嚴查重處侵權行為。五是讓有貢獻的科技五是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合法致富。要在全社會樹立“依法讓有貢獻的科技人員富起來”的理念,使他們獲得與科技創新勞動和貢獻相匹配的合法收入。要完善對科研主體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廣大科技人員積極性,積極跟進落實國家正在修訂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把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下放到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授予轉化自主權,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比例要提高到50%以上甚至更高,並且給予股權或者期權激勵。這裡我想說一件事,在科研院所調研的時候,了解到,由於院所窮,收入低,有一位工程師把自己100多平方米的房子租出去,舍近求遠再租一個17平方米的小房子住,為的就是賺取一點房租差價,解決三口人養家糊口的問題。在生活很困難的情況下,他參加了10多個產品的科技研發工作。我深深感到,我們山西的知識分子非常優秀,我們愧對他們。全省各級黨委、政府要真心實意關心科研人員,切實解決他們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當好他們的后勤部長和服務員,為他們解除后顧之憂。我也希望,全省廣大科技工作者潛心鑽研,勇於登攀,創造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科技成果。
三、堅持全面創新,努力實現全省產業轉型發展
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核心要義之一,就是要實現創新驅動,轉型發展。我們要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通過實施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企業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管理創新、體制機制等全面創新,加快推進全省產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
(一)全力推進煤炭產業發展方式創新。煤炭產業已經進入“寒冬”,需求不足、產能過剩,價格下降、成本上升,特別是《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正式施行,不達標煤禁止進入市場,更是雪上加霜。我們省作為煤炭大省,舉步維艱,我們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煤炭價格還像過去那樣高漲、市場炙熱,老路走不下去了。我們必須走出一條“革命興煤”的新路,自己不“革命”,就會“被革命”。這條“革命興煤”的新路,就是省委、省政府已經確定的,全省上下正在積極推進的我們省煤炭產業向“市場主導型、清潔低碳型、集約高效型、延伸循環型、生態環保型、安全保障型”轉變,這既是當務之急,又是長期戰略任務。我們推進科技創新、全面創新,關鍵就是要緊緊抓住、全力抓好實現煤炭產業“六型”轉變,把我們省建設成國家綜合能源基地、中國煤炭科技及產業創新高地。這是我省擺脫資源性困境的希望和根本出路。
(二)全力推進煤電一體化創新發展。盡管我們省發電裝機增速較快,但是,我們省外運煤和外輸電比例16:1,明顯失衡。我們要繼續抓煤轉化為電。我們面臨的問題是,現有的電量都消納不了,去年全省發電企業平均發電小時隻有4334小時,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又負增長5.04%,工業用電量負增長7.21%,向外省送電負增長10.69%,發電機組負荷下降,盈利減少,虧損增加,壓力越來越大。這正是我們要創新破解的難題。要突出解決好兩大問題。一是加快外送通道建設一是加快外送通道建設,,擴大“晉電外送”規模。我們省現有外送能力1930萬千瓦,核準在建和已獲“路條”的外送電通道1450萬千瓦,按規劃全省“十三五”末總裝機將超過1億千瓦以上,現有通道加上在建的遠遠不能滿足需求。要加強與國家電力、電網規劃的銜接,爭取將更多的外送輸電工程項目納入國家規劃。特別要創新模式,積極拓展外送電市場,創新省際合作機制,加大省外電力營銷力度,確保我省電力“送得出、落得下”。二是創新激活省內用電市場,千方百計提高省內電力消納能力。我省電力市場拓展的基礎在省內,“大頭”在省內,現在看,一半以上的電量需要省內自己消納。問題是,目前省內連現有的電量都消納不了,到“十三五”還要新增較多電量,可見難度之大。這就要求我們,不論當前還是長遠,我們必須下功夫抓用電,破解擴大電力市場的難題。我們要正視困難,但也要看到機遇。我想用發展鋁工業說明這個問題。我們省鋁土礦資源十分豐富,儲量全國第一,佔全國40%以上,但我們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是典型的鋁土礦資源強省、氧化鋁大省、電解鋁小省、鋁加工弱省。全省鋁工業極度艱難,尤其電解鋁可以說“命懸生死一線”。但是,外省企業在我省生產氧化鋁,運到省外加工電解鋁,再把產品運到內地,來回噸運費高達2000多元,盡管這樣,人家還盈利。主要原因就是用電成本低,用電成本佔電解鋁成本的45%左右,舉足輕重。我們省是國家業界權威公認的發展鋁工業的最佳省份,要鋁土礦資源有資源,要電有電,但我們卻沒有解決用低電價發展鋁工業的問題。有關部門測算,如果我們能夠按國家政策“置換產能”,使我們省電解鋁生產達到600萬噸,一年可消納電量900億千瓦時,相當於去年我們省工業用電量的50%,也將推動5000萬噸原煤實現就地轉化。我們在呂梁、孝義調研,他們正在積極推進中鋁煤電鋁一體化項目,如果電解鋁產能達到110萬噸,加上配套的高端鋁材加工、商業物流、資源綜合利用項目等,將帶動相關產業產值達800億元以上。毫無疑問,存在諸多障礙和難題,但是我們也要看到機遇。專家預測,我們國家鋁土礦資源數量有限,可再開採年限並不長,特別是按照中央《關於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意見》,市場交易電價將由發電和用電企業協商確定。這兩大因素將導致全國鋁工業調整布局、重新洗牌,形成新的“鋁電+鋁土礦資源”聯盟。我們省鋁工業現在是最困難的產業之一,也是最有希望的產業之一,機遇就在眼前,稍縱即逝,有關部門和有關市縣要全力做好工作。歷史上我們省不止一次失去機遇,如果這次再失去,我們省高載能的現代鋁工業將永無出頭之日。拓展省內電力市場,我們還要改造提升現有高載能產業,發展現代載能產業。民用電潛力巨大,也要大力發展。
(三)全力推進焦化產業創新脫困振興。我們省的焦化產業是傳統支柱產業之一,去年銷售收入佔全省規上工業的6%,焦炭產能大約佔全國的1?4,產量和外調量都居全國首位,出口量佔全國的89.8%。焦化行業的興衰,對我們省影響重大。多年來,我們省焦化雖經多次調整,做了很大努力,但仍然沒有走出困境,已經連續7年虧損,產能利用率隻有60%左右。越是困難,我們越要看到,我們國家的能源結構不能沒有焦化行業,而我們省焦煤資源儲量佔全國總量的55%以上,我們有基礎有條件使焦煤產業走出困境,走向振興。一要通過科技創一要通過科技創新實現以焦為主向焦化並舉、以化為主的轉變。長期以來,我們相對注重“焦”,而忽視“化”,化產回收、精制技術與國際領先水平相差較大,造成很大的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和經濟損失。要盡快改變這種局面。我省現有焦化產能開工率如能達到全國的平均水平,年可產生焦爐煤氣200億立方米,煤焦油350萬噸,焦化苯90萬噸。通過對焦爐煤氣資源進行整合,延長產業鏈條,生產合成油和合成天然氣,比煤制油、煤制天然氣投資少、效益好、市場競爭力強。煤焦油和焦化苯是精細化工原料,可以從中提取高附加值化學產品。實現焦化產品精細化、系列化、規模化、高附加值化,這對發展我省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帶動新興產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二要徹底改變二要徹底改變獨立焦化廠隻能依靠鋼鐵企業的被動局面。我們省是全國最大的焦化生產基地,可是,我省的鋼鐵工業並不發達,作為獨立焦化廠隻能超過300公裡合理經濟運輸距離,把產品遠送省外鋼鐵廠。鋼盈焦未見得盈,鋼虧焦必虧,這明顯降低了我省企業效益,還受制於人。要大力支持研發利用現有焦化裝置,將煤首先熱解,提取焦油和煤氣,生成的半焦氣化用於化工品合成,實現煤炭高效綜合利用。三要進一步調整焦三要進一步調整焦化企業布局。推進行業內外企業聯合重組,加快基地化、園區化、大型化建設,打造一流先進水平的焦化產業。
(四)全力推動煤化工產業創新發展。煤化工產業在我省總體規模還不大。傳統煤化工一般來說不再擴大規模,主要任務是採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升級,等量置換,淘汰落后產能,也是為現代煤化工項目騰出發展空間。現代煤化工是我省重點培育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落后於兄弟省份。國家“十一五”5個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4個在內蒙古,1個在遼寧,“十二五”期間的26個示范項目我們省也隻有2個。我們省目前煤炭轉化大多數是初級加工、簡單轉化和傳統煤化工為主,產業結構初級化特征明顯,而且我們省中低階煤佔80%以上。我們要大力推進“分質分級、能化結合、集成聯產”的新型轉化力度,加快我省煤化工產業發展,努力形成現代煤化工為主,傳統煤化工為基礎,煤基精細化工、化工新材料為特色的產業格局。特別是要依托中科院煤化所、科技創新城,布局建立國家級和省級煤化工工程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形成若干創新聯盟,推進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創新成果投入工業應用。設立煤化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關鍵技術研發以及節能技術研發和技術應用推廣。要高度重視我們省和煤化所聯合建立“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創新研究院”,特別是解決煤轉化汽油和柴油的技術創新問題,我們山西作為煤炭資源大省、作為國家綜合能源基地,煤制油這條路我們一定要走,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五)要盡快把煤層氣發展成我省戰略性支柱產業。我們國家貧油少氣富煤,煤層氣也多,資源儲量在俄羅斯、加拿大之后,居世界第三。我們國家的煤層氣資源主要在我們山西,全省煤層氣儲量與排名世界第四的美國相當,有10.39萬億立方米,全國第一,佔全國總儲量近1/3,相當於有100億噸原油。第一,把煤層氣產業發展成戰略性支柱產業意義重大。煤層氣產業是清潔能源產業。我們國家永遠缺天然氣,大規模利用煤層氣將有效緩解天然氣短缺的矛盾。特別是抽採煤層氣對安全生產更具有重要意義。瓦斯爆炸是煤礦安全的第一殺手,實踐証明,在採煤之前先開採煤層氣,煤礦瓦斯爆炸率降低70%到80%。第二第二,,關鍵是盡快做大產業規模。煤層氣單井產量和總產量上不去,成本就降不下來,就談不上成為支柱產業。現在我們省單井平均產量和美國相比差距較大。我們現有技術還難以適應復雜地質條件,鬆軟低滲構造區、低階煤和高應力區煤層氣開發,都需要加大科技攻關力度,盡快實現關鍵技術突破。第三第三,,要實施全面創新。在突出科技創新的同時,要把理順煤層氣權屬工作作為重要任務,建立健全煤層氣管理機構,力爭加快解決煤層氣資源礦業權與煤炭資源礦業權分設問題。要進一步做好煤層氣礦業權兩級管理試點工作,盡快取得國家對煤層氣礦業權審批試點授權。在礦權問題沒有徹底解決前,我們更要重視合作機制創新,強化與中央企業的合作。要大力引進各類投資主體,開展多種形式合資合作,擴大投資,加快煤層氣產業發展。要積極爭取國家建立煤層氣資源開採補償機制。要積極探索煤層氣多通道、多途徑利用,積極推進煤層氣替代汽油燃料和替代工業燃煤工程,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瓦斯)發電工程步伐。要參照國家天然氣的定價原則和定價機制,合理確定我們省煤層氣價格體系,使企業有積極性,老百姓用得起。千方百計盡快把煤層氣產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產業和我們省經濟新的增長點。
(六)積極推進煤炭商業模式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是創新的高端形態,事關企業核心競爭力。世界上商業模式創新領先的國家,政府甚至通過授予專利等措施給予積極的鼓勵與保護。一要一要突出商業模式綜合創新。我省在商業模式創新上取得不少成績,但還存在相當大的差距。一些企業無序競爭、競相壓價﹔一些企業缺乏商業模式創新的能力,角色仍然定格在煤炭生產者,思維還停滯在傳統單一的賣煤模式上﹔煤炭物流體系不健全,公路、鐵路、港口等運輸環節還有相脫節的問題,沒有形成完善的現代物流體系。商業模式創新是綜合性創新,有模式無定式。我們要根據我省煤炭產業及其市場特點,實施煤炭銷售體制、物流體系建設、交易模式、銷售方式等綜合性創新,變銷售煤炭為經營煤炭。二要積極探索“互聯網+”的營銷模式。充分利用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作為國內目前唯一冠以“國”字號的煤炭交易市場和已經注冊的1萬多家涉及煤炭、電力、鋼鐵、化工、建材等主要行業的交易商,形成一個信息流、資金流、物流積聚的第三方電商平臺,探索營銷新模式。三要推進煤炭戰略儲備機制三要推進煤炭戰略儲備機制創新。加快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的煤炭儲備體系,採取加強稀缺性煤種儲備,合理調整產能儲備,加快現貨儲備能力,創新財政金融政策支持等有效措施,促進煤炭交易方式和交易機制現代化,提高煤炭資源配置能力,強化我省作為煤炭大省在國內甚至國際煤炭市場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七)著力推進煤炭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總的說,就是要全面貫徹落實好今年1月26日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關於深化煤炭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今天我在這裡著重強調兩點意見。一要敢於擔當一要敢於擔當,,積極解決煤炭資源整合遺留問題。我們省近一輪煤炭資源整合到現在已經快6個年頭了,但其中的一些問題到現在也沒有解決。比如,全省煤礦重組整合后,所需建設改造的礦井有788座,建設規模7.33億噸/年,所需改造資金3300多億元。資金缺口大,致使相當一部分煤礦改造至今難以進行。又比如,技術、管理人才缺乏的問題。當時省七大煤炭集團是整合兼並的主體,兼並重組后每一集團新增加的礦井多達幾十處,最多的160多處,需要大批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人才的短缺目前仍然是被整合礦井發展的瓶頸,特別是安全生產隱患諸多、出問題的主要是這些礦井。要對煤炭資源整合工作“回頭看”,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針對存在的問題,分類施策,研究解決。二要攻堅克難,勇於破解煤炭企業改革難點問題。目前,我省省屬重點煤炭企業,在集團層面仍然是“一股獨大”,現代企業制度和規范的法人治理機構遠遠沒有建立。國有煤炭企業干部管理行政化色彩嚴重,從決策層(黨委、董事會)到管理層再到監事會都由省委組織部或省國資委考察任命,職業經理人市場化選擇機制基本沒有建立。企業主輔分離、廠辦大集體、剝離辦社會職能等早該完成的改革遠遠沒有完成。像同煤集團2014年底企業辦社會機構(含非獨立法人機構)465個,從事社會職能的2.9萬人,年淨支出39.5億元。煤炭企業在目前形勢下,改革的難度比過去明顯加大,但是不改革,企業的壓力更大。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過去就是一道難關,現在又成為一道險關,再難再險也要過,而且早改早主動,越拖越被動。我們必須痛下決心,迎難而上,知難而進。為了穩妥,我和小鵬同志商量,選擇同煤、晉能集團深化改革試點,取得經驗在全省推開。
(八)全力推進非煤產業創新發展。長期以來,高強度的煤炭開發固化了“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雖然我省早就提出調整結構,解決“一煤獨大”問題,但實際上全省採礦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越來越大,從2000年的27.9%上升到2013年的60.7%。與此相隨,重工業佔規上工業的比重由86.7%上升到94.4%。電子、輕工、紡織、醫藥等我們省原有相當基礎的非煤加工業受煤炭經濟擠出效應影響,發展不起來,規上企業戶數所佔比重不到6%。這種經濟增長嚴重依賴資源型產業,結構嚴重失衡的狀況,導致經濟增長不是多極支撐,是“雞蛋都在一個籃子裡”,經濟體十分脆弱,抗風險能力極差。這種結構不改變,我省經濟增長大幅度上下波動的局面就不可避免。我們必須靠全面創新做好非煤這篇“大文章”,關於非煤產業創新發展,省委十屆六次全會已做了部署,今天我在這裡強調三點意見。一要靠創新加快非煤工業發展。我們必須在強力推進煤基產業創新發展的同時,大力發展裝備制造業,比如發展煤基軌道交通、動車整車、新能源汽車、煤化工、電力等高端裝備制造業﹔大力發展新能源產業,比如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大力發展新材料工業,比如以提高附加值深加工為方向,加快發展鋁鎂合金、半導體照明材料、煤化工新材料、非金屬材料、智能材料等等﹔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比如加快發展余壓余熱利用,粉煤灰和煤矸石綜合利用。我省非煤工業潛力巨大,要全力抓好。二要靠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二要靠創新推動現代農業發展。近年來,我們省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穩步推進,農業產業化水平逐步提高。但總體而言,我們省現代農業創新發展仍然存在不少需要解決的問題。比如,我們省號稱“小雜糧王國”,雜糧種植面積佔全國的1?10,谷子、蕎麥、燕麥的種植面積和產量都居全國前列,但是我們小雜糧產業化水平低,科技人才短缺,全省雜糧優種覆蓋率不到30%﹔我們省是全國紅棗、核桃大省,產量居全國第4位,但是核桃平均畝產隻有30公斤,與美國核桃平均畝產330公斤比較,就是人家的一個零頭。要切實提高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推動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三要大力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三要大力推動現代服務業創新發展。目前,發達經濟體服務業的佔比一般在70%以上,2014年全國平均水平48.2%,我們省服務業增加值比重44.1%,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1個百分點,低於第二產業增加值佔比5.6個百分點。服務業門類齊全,有幾十個行業,而我們省許多行業有特色、有潛力。比如,我省旅游資源非常豐富,近年來旅游業發展也取得了可喜成績,但我們還算不上旅游大省,更談不上旅游強省,創新發展的空間很大、潛力很大。再比如文化產業,被稱為21世紀的“黃金產業”,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現代化程度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指標。總體來看,我們省文化產業發展成績也是比較明顯,但是與文化產業發達省份相比,差距較大。我們省豐富的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比較低,文化企業少而不大,在連續六年全國“文化企業30強”評選中,我們省無一企業入圍﹔文化產業鏈條短,行業分布不合理,新型業態發展不快,文化企業改革滯后,創新人才、領軍人才缺乏,等等。我們要深入研究,盡快解決這些問題,把文化旅游等第三產業發展起來。
四、堅持主動適應新常態,努力形成創新發展的新局面
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全面創新、轉型發展,是我省主動適應新常態的重大戰略抉擇。我們一定要深入學習、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新思想、新要求,緊密結合實際,認真抓好落實。
(一)要切實解放思想,夯實創新發展思想根基。思想是行動的先導,轉型發展首先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沒有思想的大解放,創新發展就形不成大氣候。一定要把思想從資源依賴中解放出來,從審批思維中解放出來,從封閉保守中解放出來,從消極畏難中解放出來,堅決破除各種各樣的思想障礙。
(二)要增強戰略定力,堅持創新發展不動搖。創新發展不是坦途,不會一蹴而就。創新發展既是當務之急,更是歷史性任務。要牢固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增強戰略定力和歷史耐心,不急於求成,不圖一時之功,善謀長遠之利,“功成不必在我”。要大力弘揚“右玉精神”,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就像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所要求的那樣“迎難而上,艱苦奮斗,久久為功”。我們不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攻堅克難﹔不論形勢發生什麼變化,都不能動搖創新發展。
(三)要積極改善創新生態,努力營造創新發展良好氛圍。要努力營造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不斷強化“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社會價值取向。要努力營造遵循規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氛圍,在全省上下形成想創新、學創新、敢創新、會創新的良好局面。要注重從歷史上發掘和弘揚我們省敢為人先的創新文化,使創新文化成為支撐我們省創新發展的強大精神力量。
(四)要加強領導,強化創新發展組織保障。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科技創新、全面創新擺到更加重要位置,建立完善“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工作機制,制定責任制、任務書、時間表、路線圖。各級領導干部都要學科技、懂科技、抓科技,要履職盡責,為官有為。在這裡我想特別強調,同志們要從正在調查的原市委書記洪發科案件中吸取教訓。洪發科是貪腐的典型,是頂風違紀的典型,是為官不為的典型。他在被“兩規”之后說,“擔任市委書記后,認為自己是當到最頂峰的官了,有了‘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思想,不珍惜、不感恩,辜負組織信任。所以,胸無全局,得過且過,用敷衍應付的狀態來做工作。在我消極思想的影響下,導致陽泉市很多工作無人抓,問題無人管。”作為一個市委書記,作風懈怠,萎靡不振,經常不按時上班,晚來早走,或者半天上班、半天休息,我行我素,不聽招呼,不守規矩,不守紀律,這是堅決不能允許的,對市委書記為官不為,我們決不能聽之任之。今后要堅持把紀律挺在前面,切實解決為官不為問題。據反映,我們省一些地方有的領導干部“習慣”在住地辦公,不到辦公室辦公,從今天開始,全省各級領導干部一律到辦公室去辦公。總之,各級黨委、政府,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省委、省政府科技創新、全面創新的部署和這次大會精神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