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林火燦
上半年工業企業的效益數據表明,我國工業經濟保持平穩增長,並實現了整體效益的逐步改善。
專家同時提醒,盡管向好趨勢明顯,但資產產出效率下降、存貨增加、欠款增多等制約因素依然存在,未來應繼續著力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更加注重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兩化”融合等質量效益指標的變化,加大服務中小企業的力度,促進工業經濟平穩發展
國家統計局7月2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6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8649.8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比1至5月份提高1.6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活動利潤26722億元,同比增長10.8%,增速比1至5月份提高1.7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面對持續壓力,我國一方面通過深化改革促進改革紅利的釋放,另一方面則適時適度推出一系列定向調控的穩增長政策。許多工業企業也加快推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主動化解產能過剩,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加大技術改造投資。這些因素共同支撐了工業經濟的平穩增長。
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8%,比一季度加快0.1個百分點,增速雖然與往年相比略有放緩,但工業運行總體趨於平穩,部分行業的運行已經出現積極變化。
工業生產的漸趨回暖,為工業企業利潤的平穩增長創造了有利條件。今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由前1至3月份的10.1%上升至11.4%。分行業看,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5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個行業持平,5個行業下降。
中經工業景氣指數的監測結果也顯示,經初步季節調整,二季度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0%,比一季度回升0.6個百分點,其中,汽車、電力、電氣、非金屬礦物制品、電子等行業是促進二季度利潤增長的主要動力,其新增利潤佔二季度全部規模以上工業新增利潤的76.8%。
在工業企業利潤數據中,6月份的數據尤其值得關注。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880.8億元,同比增長17.9%,增速比5月份提高9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何平博士分析說,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速明顯加快,與銷售增長加快、生產成本下降,以及少數行業的拉動等因素相關,比如,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專用設備制造業、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等5個行業對6月份工業利潤增長的帶動作用十分明顯。
何平指出,目前,工業利潤總體仍處於平穩增長狀態,且6月份利潤增速有所加快,但資產產出效率下降、存貨增加、欠款增多等制約企業效益向好的因素依然存在。
首先,資產產出效率有所下降。今年前6個月,工業企業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21.5元,同比減少2.5元。其次,存貨壓力增加。6月末,企業產成品存貨同比增長12.6%,比累計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高4個百分點﹔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3.8天,同比增加0.3天。此外,欠款增多。6月末,企業應收賬款同比增長12.7%,比累計主營業務收入增速高4.1個百分點。
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發言人鄭立新表示,當前我國工業的良好基本面沒有改變,應繼續著力化解產能過剩矛盾,大力推進企業的技術改造,更加注重結構調整、技術改造、“兩化”融合等質量效益指標的變化和提高,加大服務中小企業的力度,促進工業經濟平穩發展。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