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付文
2014年06月04日08:12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黃旭華院士近照。 |
“當祖國需要我沖鋒陷陣的時候,我就一次流光自己的血﹔當祖國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流血的時候,我就一滴一滴地流!”今年2月,在中央電視臺2013年度感動中國人物頒獎現場,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簡短的話語字字鏗鏘。
上個世紀,在沒有外援、沒有資料、沒有計算機的情況下,以黃旭華為代表的中國核潛艇人創造了世界核潛艇研制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上馬三年后開工,開工兩年后下水,下水四年后正式編入海軍戰斗序列。中國成為當時全球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之一。
從1958年進入核潛艇研制團隊,到1987年以我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的身份解密,30年隱姓埋名,黃旭華終於實現了兒時造船強國的夢想。
自力更生造潛艇
“拿著算盤算數據,上艇設備必過秤”
1958年,我國核潛艇工程立項。曾有過幾年仿制蘇式常規潛艇經歷,畢業於上海交大造船系的黃旭華被選中參加研究。
中國的核動力潛艇完全白手起家。核潛艇技術復雜,配套系統和設備成千上萬。其中,核動力裝置、艇體結構及艇型等7項難題號稱“七朵金花”。為攻克難關,黃旭華和同事們別無選擇,隻能一步一步地摸索向前。
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核動力潛艇艇型是“水滴型”,擁有最完美的流線,摩擦阻力小,水下機動性和穩定性好。同事陳源介紹說,當年美國為實現水滴型構造,謹慎走了三步:先把核動力裝置裝在常規線性潛艇上,同時建造水滴型常規動力潛艇,在兩者都成功的基礎上,最后結合成核動力水滴線型試驗艇。
中國該怎麼辦?是一步到位,還是也要“三步走”?黃旭華大膽提出,“必須三步並作一步走”。既然國外已成功地將水滴型艇和核動力結合,就說明這條路切實可行。一萬年太久,隻爭朝夕!“我國國力薄弱,核潛艇研制時間緊迫,隻能少走彎路……”
紙上得來終覺淺。要使想法變成現實,除了大膽,還要苦干。通過大量的計算和反復論証,黃旭華帶領同事僅用3個月就提出5個彈道導彈核潛艇艇型方案。方案一出,黃旭華又一頭扎進上海交大的試驗室。
黃旭華至今還珍藏著一把“前進”牌算盤。在沒有計算機之前,研制核潛艇的許多關鍵數據,就是從這把算盤上跳出來的。黃旭華說,為了保証數據準確,常常是兩撥人一起算,結果一致還好,不一致兩邊都要重新算。
除此之外,黃旭華還用最“土”的辦法解決了許多尖端技術問題。核潛艇體積狹窄,而裝艇設備和管線數以萬計,如何知道艇體和設備的精確重量、確保重心穩定?黃旭華要求,所有設備都要過秤。在之后數年的建造過程中,大小設備件件如此、天天如此。“斤斤計較”使得排水量達4000多噸的核潛艇在下水后的試潛、定重測試值和設計值完全吻合。
1970年,我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當凝結了成千上萬研制人員心血的龐然大物穩穩浮出水面時,黃旭華難掩欣喜和激動,一任幸福淚水長流……畢竟是他和同事們,嘔心瀝血書寫了共和國核潛艇從無到有的歷史!
荒島驚濤樂其中
“騎驢找馬做研究,一起參加極限深潛試驗”
中國的核潛艇事業從荒島上起步。一首打油詩這樣描述該島:風沙大,姑娘少,兔子野雞滿山跑。
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黃旭華帶領同事當“挑夫”。他利用出差機會,從外地帶肉、油、米等食品返島。最厲害的“挑夫”曾經一個人帶回重達150斤的包裹,最壯觀的場面是大人小孩浩浩蕩蕩30多人的接站隊伍。黃旭華自豪地說,“大家以苦為樂,互相關心,即使在最困難的日子裡,也沒有一個人掉隊,更沒有一個人當逃兵!”
物質生活一貧如洗,科研手段和科學設施也是一片空白。一代艇上馬時,我國的科研水平和工業生產能力並不足以支撐核潛艇研制。但研制工作“三項原則”明確指示:要立足國內,從現實出發,在主要戰術技術性能上力求配套,可以作為戰斗艇交付使用。要求與現實形成了尖銳對立,是等待條件成熟再干還是“人定勝天”地蠻干下去?黃旭華提出“騎驢找馬”策略:即便驢都沒有,也要兩條腿先走起來。
為確定水滴型潛艇水下的機動性和穩定性,黃旭華在試驗室一呆就是小半年。但那個水池不到百米長,有些實驗根本無法完成。黃旭華就提出,利用人工增加截流的方法加大阻力系數。在這個水池旁,黃旭華反復進行了各種艏端線型和艉端線型模型試驗。
核潛艇隻有深深地、靜靜地隱蔽在海洋中,才能真正形成震懾力、戰斗力。極限深潛實驗,是檢驗核潛艇戰斗力的關鍵。
1988年初,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作深潛試驗。內行人明白,這是一次重要試驗,也是一次最危險的試驗。所有參試人員明白,中國隻有常規潛艇下潛經驗,而核潛艇要復雜得多危險得多。70年代末,美國的“長尾鯊號”就是在深潛試驗時,下去后再沒有上來,艇上160多人全部葬身海底。
“也許我告別,將不再回來﹔也許我的眼睛,再不能睜開……”深潛日期越來越近時,參試艇隊裡有人唱起了當時的流行歌曲《血染的風採》,隊伍中彌漫著一種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氣氛。黃旭華心想,極限深潛試驗本身確實具有一定的危險性,但如果戰士們背著沉重的思想包袱去執行任務,就更加危險。
“這首歌很好聽,我也喜歡唱。但是這次我們要唱‘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去把實驗數據成功拿回來。”黃旭華親自去和戰士們座談,緩解緊張情緒。接著,他語氣堅定地說,“我要和大家一起參加極限深潛試驗。”這句話立即威震全場,讓悲壯氣氛一掃而光。
終於,試驗成功了!中國創造核潛艇下潛新紀錄﹔且在此深度下,核潛艇的耐壓艇體結構和海通系統安全可靠,全船設備運轉正常。黃旭華,這位世界上第一位親自參與核潛艇極限深潛試驗的總設計師,即興揮毫:花甲癡翁,志探龍宮,驚濤駭浪,樂在其中!
隱姓埋名三十年
“春節不回家團圓,忙得連娘也不看望”
如今,黃旭華的大女兒也退休了。但每天清晨,88歲高齡的黃旭華都要去上班。“現在不行了,看書要老花鏡和放大鏡疊在一起才行。”右耳喪失聽力,但他依然堅持上班,且常常最后一個下班。“我現在隻能上半天班,隻做‘場外指導’,讓年輕人放膽去干。”
被抽調參加核潛艇制造工作之初,需要高度保密,黃旭華逐漸減少了和家人朋友的聯系,整整30年沒有回過廣東老家。為數不多的家信中也隻能告訴父母自己在北京工作,但單位、地址和具體內容一個字不能透露。
上世紀70年代,黃旭華的父親去世。當時,他忙於工作,無法回去奔喪。每年過春節,家裡的人聚在一起,隻有他這個“三哥”永遠缺席,大家都會對他有所埋怨:“不知道在做什麼,忙得連娘老子都不看了!”
1988年,兩鬢斑白的黃旭華回到廣東老家,母親已93歲。此前不久,已有媒體報道了黃旭華的事跡,老母親終於知道了這個30年不知蹤跡的三兒子是在進行一項驚天動地的大事業。她把所有的子女都叫到身邊,叮囑他們:“你們要理解三哥,不要再埋怨他。”
“我們家這位先生,我隻記得他買過一次菜。”黃旭華的妻子李世英說,婚后不久,黃旭華就離開了家,直到6年后才聚到一起。“他在家的時間很少,就算在家也什麼都不管,是個甩手掌櫃。”“他這輩子,連雙襪子都沒自己買過,全忙在工作上了。”李世英說,黃旭華生活簡單隨意,從不計較。“就說理發吧,他嫌排隊浪費時間,即使頭發很長了也不去理。我就買了剃頭刀,給他理發好幾十年了。”
“我很感謝她,這麼多年能理解我、支持我,還甘願挑起生活重擔。”黃旭華由衷地說,“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都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我無怨無悔!”
《 人民日報 》( 2014年06月04日 06 版)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