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24日08:3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中國經濟在2014年伊始就面臨下行壓力。繼1-2月消費、投資以及工業生產等經濟數據集體回落后,作為觀測經濟“冷暖”重要指標的用電量增速也創下5年新低。不過,專家認為目前情況尚不足憂,中國經濟總體運行仍十分平穩,在管理層加大實施各項“擴內需、穩增長”措施的作用下,二季度經濟增長將逐步企穩回升,預計上半年將呈現“前低后穩”的態勢,仍能實現GDP全年增長7.5%這一既定目標。
增速開年呈現下滑
今年以來,我國工業生產、投資、消費、出口等各項經濟數據均呈現放緩趨勢。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8.6%,創2009年4月以來新低﹔投資方面,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名義增長17.9%,創2002年12月以來新低﹔消費方面,全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也呈回落態勢﹔出口方面,2月份出口同比增速從1月的增長7.6%逆轉為下降18.1%,為2009年9月以來最低增速﹔貿易逆差229.8億美元,為2012年3月以來最大。
“1—2月宏觀經濟數據顯示短期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總需求疲弱,尤其是內需疲弱是經濟增速下行主要原因。盡管導致需求疲弱的因素近期在邊際上有改善,但增長動能仍面臨下行風險。
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認為,2014年中國經濟總體上依然存在增速繼續下行的壓力。從現在開始到年中,宏觀經濟將低位運行,表現為新增貸款、社會融資總額、固定資產投資、社會零售總額、房地產開發增速等宏觀數據與去年下半年相比,將出現一定的下滑。雖然3月經濟存在小幅改善的可能性,但預計一季度GDP增速將從1月初的7.5%降至7.4%左右。
三大風險需高度重視
在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看來,導致經濟下行壓力主要有4個因素:第一,在近幾年我國潛在經濟增長率下移的過程中,經濟運行具有下滑慣性﹔第二,當前經濟運行面臨化解地方債務和產能過剩兩大任務,這對信貸和固定資產投資的增長帶來下行的壓力﹔第三,2014年GDP增長預期下調,雖然有利於經濟轉方式、調結構、促改革和提高質量與效益,但反過來也對GDP增速下滑產生影響﹔第四,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多種成本上升,盈利艱難。
“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們會遇到三大經濟風險的挑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表示,一是如何有效地把控和化解財政金融風險,防止地方融資平臺、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和影子銀行等領域形成風險傳遞循環﹔二是如何有效提升非貿易部門的效率。與發達經濟體相比,中國行政性壟斷的非貿易部門效率更低,基礎設施和產業的資源配置扭曲狀況尤為突出﹔三是如何拓展新的增長領域,促進多種形式的創新。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世界經濟研究室副主任張茉楠也表示,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內外局勢錯綜復雜遠超想象,正處於“往上走還是往下走的重要關口”,經濟增長正經歷不同平臺之間的轉換。而地方融資平臺償債缺口、過剩產能、房地產泡沫、影子銀行等幾大風險相互聯系,互為傳導,隻要某一環出現“風吹草動”,就很可能觸發系統性問題。
經濟運行總體仍平穩
盡管面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專家認為不要有過多的憂慮,因為中國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仍然具備穩定增長的基礎和條件。要把眼光放得更遠一些,力爭在今后一兩年內完成增長階段的轉換,進入一個新的穩定增長的軌道。
事實上,國務院日前已經對此做出重要部署:“抓緊出臺已確定的擴內需、穩增長措施,加快重點投資項目前期工作和建設進度,及時撥付預算資金,要努力保持經濟運行處在合理區間。”專家認為,這進一步釋放出“穩增長”的明確信號,有這些基礎設施投資項目托底,今年二季度經濟增速會扭轉減速趨勢,重新小幅向上,預計上半年將呈現“前低后穩”的態勢。
“當前的重點是要加以落實,應該以穩增長、促轉型來倒逼改革,加快推出針對性強、時效性強的改革措施。”劉世錦建議,首先要分類清理地方融資平臺,建立明確的懲戒機制,在條件具備的城市實行地方發債,規范和重建地方政府的償債能力和融資能力﹔其次要破除行政性壟斷促進競爭為重點,加快基礎產業領域的改革﹔三是要以服務業為重點加快對外和對內開放,打破對民營資本的各種隱性壁壘。
李稻葵預計,政府採取的最主要措施是加快簡政放權和打破壟斷,由此調動民營資本投資。此外,政府在財政政策方面將尋求更多的作為,尤其是在環保和城市基礎建設方面各種投資項目將加快,投資力度可能加強。(記者 周小苑)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