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份建議,就能想起去年七八月份我們十幾個代表冒著40℃的高溫到家庭農場調研的情形。”全國人大代表、民建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張兆安說。去年七月,上海人大常委會啟動全國人大代表專題調研工作,並確立了四個主題,其中就包含張兆安領銜的“推進農業改革,發展家庭農場”課題。
張兆安說,調研表明,家庭農場對於解決“誰來種地、誰來務農”問題、堅持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等有重要作用,因此家庭農場應該成為我國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的骨干力量。
他認為家庭農場發展要避免行政推動,因地制宜探索發展模式,注重不同經營主體扶持政策的協調。對此,他提出推進家庭農場發展的八項建議:
準確把握家庭農場內涵特征。主要有三個:以“家庭”為生產經營單位,以“農業”為主要經營對象,以“適度”規模經營為基礎。
準確把握家庭農場發展條件。主要條件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基礎是土地有序規范流轉,關鍵是農業機械化程度,后盾是地方財力不斷增強,保障是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加大對家庭農場的支持力度。每年將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和農機具購置補貼的增量向種糧家庭農場傾斜。
加強對家庭農場的農業保險支持。加強各層面協調,探索建立政策支持的農業巨災風險補償基金,建立和完善農業巨災風險分散機制,並適當放寬風險補償條件。
解決家庭農場的設施農用地問題。地方政府在修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時,充分考慮到農業長遠發展帶來的設施農用地需求,探索倉庫租賃或糧食銀行等模式,解決種糧主體的儲糧問題。
加大農業基礎設施項目扶持力度。促進家庭農場規模經營的土地整理,在項目安排方面向家庭農場進行必要的傾斜。
加快家庭農場人才培養和引進。探索建立職業農民資格認定辦法、農業行業準入制度,同時加大外部人才引進力度。
改善家庭農場發展外部環境。促進土地流轉關系保持穩定,對農民土地承包權實行物權化保護,強化重點環節農業生產性服務。(記者 高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