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經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基本條件,土地流轉則是實現規模經濟的前提。對這個問題,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業大學校長王志剛通過對農村經濟統計資料的分析和對河北省10個縣、市、區100個行政村近千份入戶調查資料的分析,總結出農地流轉中的特點和存在問題,並提出了相關對策。
王志剛表示,目前土地流轉仍以轉包為主,范圍主要限於熟人之間,期限一般在5年以下,而且農地流轉價格差異大且給付方式多樣。因為流轉手續不規范,往往會造成農地流轉中出現許多糾紛。而且當農地集中到少數企業或種田大戶手裡后,出於利益的考慮,企業或大戶往往會經營高效益的作物,而不會選擇種糧。河北省流轉的農地調查中,用於種糧食的比重僅為44.53%。
為此,王志剛建議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差別化農地流轉政策。農地流轉的主要目的是實施規模化經營、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民收益等。但農地流轉因地形地勢條件、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和農民對農地流轉的認識不同而不能搞“運動式”或“一刀切”。而且在這個過程中要確保農民的主體地位,保証農地流轉遵循自覺自願原則公平有序地進行。
至於如何規范農地流轉行為,王志剛提出設立縣、鄉、村三級農地流轉服務機制的設想。他表示,在縣農業或土地管理部門設置農地流轉服務信息處,在鄉(鎮)設置農地流轉信息股,在村委會設立農地流轉信息員,形成縣、鄉、村農地流轉三級信息管理體系。對農地流轉信息進行及時收集與發布,對流轉土地進行租金或地價信息指導,提供規范性流轉合同樣式,鄉級政府負責流轉雙方合同簽訂、監督土地流轉過程等。(記者 郝凌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