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南為官十余載,從宣傳部長到省委書記,羅保銘常常要回應同樣的一個問題:海南是不是文化沙漠?
正在北京出席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近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坦言,在海南呆的時間越長,越會感受到,海南並非外界矮化的“文化沙漠”,恰恰相反,“文化是海南自信的底蘊”。
“海南不隻有良好的生態之美,也充滿了迷人的人文之美”,羅保銘告訴中新社記者,自己很願意作一個海南故事的講述者。而在他眼裡,這些“故事”承載著風情濃郁、積澱深厚、源遠流長的海南文化。
“黎錦、船形屋、文身、五種方言……這是勤勞、勇敢、智慧的黎族人民創造的獨特文化,同時也是富有魅力的海南特色文化的組成部分。”談起文化,羅保銘打開話閘如數家珍地向記者講起了“海南故事”。
“古代的海南潭門漁民為生存勇闖南海,留下了用海南方言編寫的、令今人也為之慨嘆的‘南海指南’《更路簿》。南海被海南漁民稱為‘祖宗海’,從另一個方面說明南海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羅保銘的話鋒從依山而居的黎族,轉到臨海而居的漁民。他接著說,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必經之道,海南管轄的南海海域既有五彩斑斕的海底世界,也有深厚的古文化底蘊,隨著南海水下考古逐步深入,這些沉睡了千百年的文物正在一一浮出水面,華光礁一號古沉船就是其中之一。
“丘浚、海瑞、王佐、張岳崧是歷史上名揚中原的瓊州‘四大才子’。宋氏家族出了那麼多傳奇人物、傳奇故事,並影響中國當時的政治格局,近代中國哪一個家族能望其項背?還有東坡書院,千年古鹽田,火山古村落,海口騎樓老街……”羅保銘由遠至近,從勤勞的海南先民到古今名人,到風韻獨特的歷史遺存,“這些故事,足以讓我們對海南充滿文化自信。”
“紅色娘子軍的故事經久不衰,紅色老歌五指山、萬泉河百聽不厭,是海南重要的紅色文化名片。今年春晚,海南題材的節目就有兩個,一個是紅色娘子軍舞蹈,一個是孫楠演唱的《萬泉河水》。還有三亞藝術團的表演。”羅保銘說到以海南故事為背景而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感慨“文化的力量驚人”。
羅保銘回顧說,在一次會議上,他還講到,選美、沖浪、高爾夫、斯諾克等國際賽事帶來的體育文化,和正在建設當中的航天主題公園、海洋主題公園等增添了海南的時尚元素。無論是厚重的歷史文化、民族文化,還是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生態文化、宗教文化、時尚文化,海南都有,關鍵在於怎樣去挖掘、包裝和傳承,讓其大放異彩,轉化為文化優勢、轉化為旅游產品優勢、轉化為文化軟實力、轉化為能吸引外來消費的市場收益,進而增強海南人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
羅保銘介紹說,近年來,海南演藝、動漫、影視基地等文化產業風生水起,效果初顯。去年,三亞市引進杭州宋城集團,精心打造“三亞千古情”精品演出,上座率很高﹔還有海棠灣的“海棠秀”、三亞藝術團的《火鳳凰》、美麗之冠的“晚宴”演出等,都很受歡迎。這些節目都是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打造旅游產品的成功例子。“現在三亞有了一些文化產品,讓游客不再是白天海裡游泳、沙灘上曬太陽,晚上沒事干。”
羅保銘說,海南發展到現階段,有條件、有眼界、有能力更有實力不斷深挖本土文化元素,精心創作、包裝特色文化,同時要加快推進重點文化旅游項目建設,合理進行自然景觀、特色文化包裝,為建設國際旅游島提供強大的文化引擎。
“300多萬海外瓊屬鄉親和歸僑僑眷創造的華僑文化,是海南獨特文化的組成部分。”羅保銘表示,華僑文化和華僑資源成為海南與東南亞國家建立密切聯系的文化和地緣優勢,構成參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獨特優勢,海南應當成為重要的戰略支撐點。(記者 楊旭)
相關專題 |
· 中共海南省委書記羅保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