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0日08:3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履職狀態
在上海代表團,張全是“名人”:媒體愛找他,代表也愛找他。從有毒有害物質泄漏到霧霾壓城,隻要是環境熱點事件,都會想到找他聊聊,問影響,聽對策。
一到人代會中央領導下團參加活動或是代表團的媒體開放日,張全幾乎都是被點名要求發言的人。隻要安排得開,不論什麼情況,張全都會盡量回應——“環保事業發展與社會進步密不可分,不能單靠政府主導,還要多宣傳,變成全社會的共識和共同行動。”
兩個角色發揮得當,便可“1+1>2”
張全有兩個身份,一個是上海市環保局局長,另一個是連任兩屆的全國人大代表。兩個角色,在張全看來,都是環保工作者:一個是在工作崗位上,努力做好地方環境問題的監督和治理﹔另一個是代表社會聲音,在國家層面提出意見建議,推動立法,建設環境治理機制。發揮得當,就能“1+1>2”,對推動環境問題解決更有利。“代表的推動力量,有時比局長力度更大,因為不光代表了專業工作者的思考,背后更有人民的訴求。”張全說。
上一屆人大,在PM2.5還不太受重視的時候,他接連提交了幾個關於大氣治理和加快修訂環境法的建議。2012年的建議主題,是關於建立大氣污染的治理區域聯訪聯治機制的。2013年,他的建議是關於新修訂的環境法,要增加強化社會共識和實施環保公益訴訟的一些具體條款。
最近,從京津冀到長三角,區域聯防聯治的架構相繼建起並啟動運行﹔修改中的新環境法草案中也有他的觀點體現。“步子大小不論,至少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張全面帶喜悅。
共識化為行動,對環保充滿信心
還有一些“小事”也讓張全高興。今年春節,很多城市都少了鞭炮聲。上海禁放時段的PM2.5值,去年從50躥升到500,今年隻上升了不到100。“尊重傳統,政府並沒有完全禁止,只是號召,但社會形成了共識,而且從共同意識變成了共同行動。這對環保太重要了!”張全說。
上世紀80年代從清華大學畢業至今,張全一直在上海從事環保工作。職業生涯讓他在每年準備人大代表議案的主題時,有更專業的判斷——環境問題千頭萬緒層出不窮,有些問題普通人就能感知,有些需要提前布局防治,以免錯過時機養成大患。繁忙的公務之余,頗有學者氣質的他會花時間查閱資料,詢問環保系統的同事,找專家來討論,通過深入調研掌握全面情況,凝聚更多智慧,逐漸形成最終提交的議案或建議。今年,他帶來的建議是關於水和土壤污染治理的,因為“當前對空氣污染的關注度已經很高”。
張全很贊同中央關於治霾既要打攻堅戰又要打持久戰的說法。“PM2.5成因復雜,它涉及整個生產生活方式的轉變,不會像前些年治理二氧化硫那樣迅速見效,別指望畢其功於一役。”
但前途依然是樂觀的,張全表示:“霧霾的基本情況和中央領導的判斷都已十分清楚。雖然我們的國土、人口和經濟產能這麼大,但與歐美當年相比,今天已有了可供借鑒的外部經驗,隻要下定決心,好好治理,總會見效。中國正處在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關鍵期,環保任重而道遠。咬住牙,努力工作。從歷史進程的長河看,正能量一定會大於一時困難!”(記者 姜泓冰 曹玲娟)
《 人民日報 》( 2014年03月10日 15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