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家風”成為社會各界熱議的話題。參加兩會的女代表們是怎麼看“家風”的?“家風”對於社會風氣的形成又有怎樣的影響?在記者的採訪中,誠實、守信、責任心等關系“家風”的問題屢屢被提及。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陳秀榕告訴記者,從小父母教誨得最多的是“誠信做人、誠實做事”。
她說,小時候,有一次自己上街買襪子,回到家發現對方多找了幾毛錢,就提出要把多出來的錢送回去,父母很支持,特意陪著自己走了很遠的路,把錢還了回去。
“現在是市場經濟社會,但並非任何事情都可以用金錢來衡量。”陳秀榕代表說,每個人都應該有桿誠信的秤,否則社會就會缺乏道德約束,到頭來隻會讓每個人都缺乏安全感。
“好的‘家風’能讓一個人從小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和行為準則,也能讓一個人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王美香說,父親多年從事革命工作,早已把“服從組織安排”當作一種潛意識的自覺行動,也經常以此要求子女必須要有社會責任感,讓個人利益服從國家利益。
王美香代表告訴記者,上世紀70年代,自己上山下鄉后,分到了縣城的機關工作,沒多久又被安排到了基層公社去鍛煉。公社離家有上百公裡的路程,自己又年輕,所以就給已經調到省裡上班的父親寫了一封信,雖然沒有提到想調回城裡,但也寫了公社條件太艱苦之類的話。很快就收到了父親的回信,父親在一張紙上簡單地寫了幾行字,大意是:個人要無條件服從組織安排,要有擔當,如果每個人都不去公社,公社的活由誰來干?
這件事情讓王美香代表印象深刻。“如今時代不同,每個人都可以有個性化的職業選擇,但無論做人還是做事,都要有擔當。遇到事情多為別人著想,多奉獻點愛心去照顧他人,才能贏得他人的尊重。”王美香代表說。
“我的‘家風’是,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堅強和勇敢地去面對。”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六盤水市實驗小學教師吳明蘭說,父親是地地道道的農民,但在“論成分”的年代沒少挨批斗,自己也是在別人的誤解中成長起來的。不過,自己在這種困境中並沒有仇恨,而是在勇敢面對中學會了擔當和堅強。
如今,吳明蘭代表已經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老師。她經常對自己的兒子和學生們說,人要勇敢地面對磨難,才能對家庭和社會有所擔當。
“一個民族也要有擔當、負責任,才會有美好未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郭軍說,這些年,國家遭遇了不少災害,這些災害並沒有讓中華民族卻步,反而看到許多年輕人在災害面前勇敢地頂上去,表現出了新生力量的擔當與責任,令人欣慰。
“‘家風’並不是個人的事,還關系到整個社會的未來。”郭軍代表說,“家風”會影響一個人的素質,決定一個人能在夢想的道路上走多遠,也會影響一個民族的未來。(記者 林火燦 石 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