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12月16日,陳雲在中共中央工作會議上說:“改革固然要靠一定的理論研究、經濟統計和經濟預測,更重要的還是要從試點著手,隨時總結經驗,也就是要‘摸著石頭過河’。”鄧小平表示完全同意陳雲的意見,認為這是“我們今后長期的指導方針”。
■2012年12月31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改革開放是前無古人的嶄新事業,必須堅持正確的方法論,在不斷實踐探索中推進。摸著石頭過河,是富有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改革方法。摸著石頭過河就是摸規律,從實踐中獲得真知。摸著石頭過河和加強頂層設計是辯証統一的,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要在加強頂層設計的前提下進行,加強頂層設計要在推進局部的階段性改革開放的基礎上來謀劃。
“膽子要大、步子要穩,加強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相結合,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相促進,提高改革決策科學性,廣泛凝聚共識,形成改革合力。”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結束距今僅100多天,多個領域的改革已然開動。
推進反腐、改革行政審批制度、實施“單獨”二胎政策、廢止勞動教養制度……據不完全統計,60項改革任務,至少有31項已啟動。今年還有哪些領域需要大膽嘗試、攻堅克難?代表委員們充滿期待。
經濟改革:快馬加鞭啃“硬骨頭”
2月15日,國務院再次取消和下放64項行政審批事項和18個子項。至此,新一屆政府成立以來,取消和下放的行政審批事項近400項。
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后代表持續關注著改革進程:“今年是改革年,改革的面很廣,我認為應當找到兩個突破口:一是繼續加大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二是財稅體制改革﹔前者是關鍵,今年要進一步加大力度,加快進度。”
在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經濟學部副主任劉樹成委員看來,今年中國經濟仍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突出表現在兩大“化解”任務: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化解一些重要行業嚴重的產能過剩。
“應對之策是把深化改革和穩定增長結合起來。以深化改革,釋放內需潛力和市場活力來推動穩定增長﹔以穩定增長,為深化改革創造良好的宏觀經濟環境。”劉樹成委員認為,這其中,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是深化改革和穩定增長相結合的重要抓手。
改革進入深水區,容易改的改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利率市場化將使銀行業競爭更加激烈,部分中小銀行有可能破產倒閉。而存款保險制度作為重要的風險補償機制,可以有效保護儲戶的存款安全,是實現利率市場化的重要前提。”北京銀行董事長閆冰竹委員建議,要在借鑒國際經驗的基礎上,設計並推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存款保險制度。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已經釋放出加快我國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信號。“未來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實現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農村宅基地改革以及相應的農村住房財產的抵押、轉讓,小產權房和城中村等問題的解決都需要有清晰的判別標準。”清華大學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蔡繼明代表指出。
民生改革:讓老百姓馬上得實惠
馬年春節后的第一個工作日,國家宣布啟動實施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並軌”。這項惠及數億農民的重大改革,被不少人視為“馬上改革”“馬上得實惠”的典范,廣受好評。
這只是民生改革的一個片段,代表委員們還關注著醫療、教育、收入分配等改革即將有哪些新動作?百姓將通過這些改革得到哪些實惠?
從事多年醫藥工作的馮丹龍委員說:“三中全會提出,要改革醫保支付方式,健全全民醫保體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醫療保險和救助制度。希望這方面的改革盡快開展起來。”
探索統考減少科目,高考打破“一考定終身”,很快就將從紙面走向現實。“高考改革方案很可能在今年上半年公布,這是牽一發動全局的重大改革。”內蒙古自治區集寧一中校長李一飛代表表示。
在收入分配改革上,上海財經大學公共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蔣洪委員認為,打破壟斷的力度要更大,還要通過減稅、減費,讓企業有更多的錢去增加員工的收入,讓老百姓的口袋真正鼓起來。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委員則提出,在“提低、擴中、限高”的原則下,中心點還是要“擴中”,應把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作為調節利益關系和收入分配的一個重點,讓中等收入群體在8到10年內實現倍增,使我國形成橄欖形的分配利益格局。
司法改革:追求公正無窮期
2013年12月28日,隨著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在我國延續了半個多世紀的勞教制度正式宣告終結。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司法體制改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三中全會就推動省以下地方法院、檢察院人財物統一管理,建立符合職業特點的司法人員管理制度,健全司法權力運行機制,完善人權司法保障制度等作了部署。
“如何讓百姓在個案中感受到公平正義,2014年的司法改革需要向行政化開刀,破除地方化藩籬,讓審判流程更加公開,減刑、假釋、保外就醫規范有序,減少權力自由裁量,加快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以不斷提升司法公信力。”北京市天達律師事務所主任李大進代表說。
“這一輪司法改革有幾個特點:一是著眼長遠、著眼司法規律,體現出很強的系統性、計劃性﹔二是涉及許多體制機制的深層次問題,體現了改革勇氣和擔當精神﹔三是改革部署在全社會有廣泛共識,充分體現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維。”北京市高級法院院長慕平代表說。
司法的公正、廉潔和高效,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的司法隊伍。建立和完善司法人員分類管理制度,是新一輪司法改革的重頭戲。“所謂分類管理,就是將司法機關內部的各種人員,按其性質和職能分為司法人員、司法輔助人員、司法行政人員等等,各種人員按不同的標準招錄、使用、晉升,並提供相應的有差別的待遇及其各類保障。”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委員表示。(記者 殷 泓 溫 源 王逸吟)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