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鐵路夢,中國夢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習總書記如是說到。 ——題記
鐵路夢是什麼?是“四通八達,人便其行,貨暢其流”。有位哲人說過,人類的現代文明是沿著鋼軌在大地上前進的。鐵路,馬克思譽為“實業之冠”,在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是陸上運輸的主力軍。百余年來,中國的鐵路事業經歷新舊兩個社會,由小及大,由弱變強,由“萬國陳列館”到“中國制造”,記錄了鐵路人為夢想而奮斗的足跡,也見証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征程。
“一日千裡”VS“阻我風水”的新舊碰撞
在西方英、美等國以工業革命為契機大力發展鐵路運輸業時,保守、專制的清朝政府卻把修筑鐵路、使用蒸汽車視為“奇技淫巧”。但越來越多中國人覺醒,認識到“衡量一個國家貧富強弱的標準,就是看其工業是否興盛,交通是否發達,機械是否精良”。“鐵路之父”詹天佑就曾說,“中國正在覺醒,已感到需要鐵路。幾乎在中國各地,現在都需要中國工程師,用本國資金,修筑中國自己的鐵路”。然而,搖搖欲墜的清王朝沒有鐵路夢發芽成長的土壤,鐵路反而成為西方列強爭奪的主要目標,成了清末各方勢力的角斗場。
多事之秋下的“20萬裡”鐵路強國夢
1911年,四川爆發保路運動,反對清政府將民辦的川漢、粵漢鐵路出賣給帝國主義,進而引發辛亥革命,自此步入長達37年的中華民國。民國之初,孫中山等呼吁從修建鐵路入手,以實業興國,要在十年內建20萬裡鐵路的計劃。然而,在國衰民窮、連年戰爭的情況下,鐵路業舉步維艱,建成的鐵路並不多。《中國鐵路史》中比喻道,“孫中山的大鐵路計劃又是一個空中樓閣,它有著海市蜃樓般的魅力,卻又根本不可能實現。”
黎明之光——不屈不饒的“二七精神”
據毛澤東回憶,“中國工人運動還是從長辛店鐵路工廠開始的。”鐵路成為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中國實踐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鐵路工人夜校、工人俱樂部或工會組織等逐步建立,舉行了聞名全國的安源路礦大罷工和粵漢鐵路大罷工,形成反抗壓迫、求得解放的“二七精神”,直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到新中國的成立,中國鐵路人歷經波折,但在積極抗爭中贏得了新生。
重拾舊河山——艱苦創業的人民鐵道
1949年1月10日,鐵道部的前身軍委鐵道部成立,在建國初期百廢待興之時,首抓“恢復鐵路”,實現“整個局面搞活了”。文革期間,深諳鐵路運輸是國民經濟大動脈的周恩來,親自抓鐵路,僅在1967年就接見鐵路系統干部職工達百次之多,使得鐵路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實現了一定發展,相繼建成了焦枝、成昆、貴昆、湘黔等干線,鐵路網絡基本覆蓋全國,為推動我國工業體系建立和促進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飛馳發展的中國鐵路
1978年10月26日,鄧小平在日本參觀新干線“光-81”超特快列車時,稱贊“就像風一樣快”,而此時的中國鐵路平均旅行速度僅有48.1公裡/小時,鄧小平就指出“當前的薄弱環節是鐵路”,“放手讓鐵路闖闖嘛!”鄧小平南方談話后,中國鐵路駛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為適應運輸市場變化,客運發展高速,繼六次大提速后,大力發展高速鐵路,形成中國品牌“CRH”,截止2012年底,已通動車的直轄市、省會、計劃單列市比例75%,動車組旅客發送量已佔全國鐵路旅客發送量的25.7%,運營裡程穩居世界第一﹔貨運發展重載,突出物流服務,大秦鐵路大量開行1萬噸和2萬噸重載組合列車,年運量突破4億噸,創造了世界鐵路重載運輸的奇跡。中國鐵路營運裡程已達9.8萬公裡,居世界第二。客觀地講,中國鐵路取得了歷史性進步,但面對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要實現“人民鐵路為人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鐵路夢仍在繼續,中國夢依然在路上。
新的征程
——“一個新的夢想伴隨著第一縷朝陽冉冉升起。”
2013年3月17日晨7時27分,歷經了64載的鐵道部光榮退出了歷史的舞臺,在這樣一個春意盎然的日子裡,“鐵路夢”開始了新的征程,體制改革。而即將卸下的“鐵道部”門前也頓時成了鐵路職工、鐵道迷最后留念的地方。
——“今天我和老伴來了,我倆都是鐵道老員工,在這裡一輩子。”八十高齡的張奶奶身著老路服哽咽道。
——“我們鐵路人有很多好傳統,我們在支持國家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上一直有所作為。”手捧榮譽証書的鐵路勞模,滿臉的自豪。
——“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充滿期待。”這是風華正茂,懷揣著一顆“鐵路夢”的年輕鐵路人。
有夢想才會有希望﹔有希望才會有激情﹔有激情才會有事業﹔有事業才會有未來。“鐵路夢”能否繼續為“中國夢”貢獻力量,要靠230萬鐵路人的努力,要靠13億中國人的支持。我堅信,我們共同的鐵路“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