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生態文明走進我們的生活
——十八大關於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學習心得
十八大召開后,無論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都給我們指出了發展的道路。從自身的工作及生活實際出發,自己對十八大提出的“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感觸頗深。
感觸一:我們不再地大物博
十八大報告提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边@種提法,對從小受傳統教育的自己沖擊還是很大的。自己在小學時被教育“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當初的優勢現在成了劣勢。實際上“地是大”,但“物並不多”,甚至還資源貧乏。這一觀念雖早已改變,但這次在十八大報告中又強調提出,可以看出國家正在以更加科學的態度來看待和分析問題,並且勇於承認弱勢。
其實觀念上從“地大物博”到“資源緊缺”的改變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認為國家“地大物博”的時候,心中不免有自豪感,有種“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味道,而后來發現我們的資源不僅不是取之不盡的,相反還是貧乏的,這種心理落差是很大的,從自豪感變成了危機感。
有危機感還是有現實意義的,這讓我們正視現實,並尋求解決辦法。這一點,十八大報告已給我們指明了出路——首先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淨的美好家園。同時,十八大也強調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笔舜笾赋?,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十八大報告提出的在土地、能源、水等方面的提出的節約理念及要求,也是我們有危機感的責任所在。
感觸二:環境問題必須重視
最近在北京,“霧霾”成了高頻詞匯,也成了影響北京宜居質量的“罪魁禍首”,環境污染前所未有地引起大家的關注。環境也是生產力在某些方面已開始深入人心。
保護環境雖然一直在提,但像現在這樣引起重視在以前是不多見的。而且,長期以來,許多地方把經濟發展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在與環境發生沖突時,還是以經濟發展為重,甚至不惜牲環境代價。這種凡事以“經濟”為中心的觀念也需要改變。多年來,由於“經濟是第一位的”、“先把經濟搞上去”等觀念普遍,甚至成為一部分地方的“先進經驗”,結果是,我們現在不得不花更大的經濟代價和健康代價去償還這些。
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從這裡我們也看出,國家已經把保護環境放在了重要地位。
這就像一個人,當他一無所有、生存都成問題時,有吃有喝是頭等大事,生存是第一位的,當他有吃有喝之后就想住得舒服一點、環境好一點。原先“經濟為先”的主導思想大約也和我們國家之前的相對貧困有關吧。現在,我們國家正在走向強大的路上,在經歷了最初的貧困階段,我們也想“舒服”了,對環境的要求自然提高了。而我們恰恰是在“經濟比以前好了”的情況下“環境比以前差了”,這種對環境質量的大幅下跌值得深思。
感觸三:用制度推動生態文明建設
凡事都得有“規矩”,才能成“方圓”。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边@種從制度源頭來管理的方式是符合“法治”精神的。
“法治”在我們的工作生活中往往被“變形”。許多制度形同虛設也是見怪不怪。實際上,制度有沒有、制定得好不好、執行得好不好,會極大的影響工作的進程。制度先行,在國外有很好的表現,在我國許多行業許多方面的工作中了都有很好的體現。這就像有了“規矩”,自然就有了標準。
十八大報告中對資源節約、環境治理提出了明確的制度要求,如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
而這些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強化,將從更嚴格的意義上來限制資源的浪費及環境的污染。就像現在許多耕地被佔用、地下水污染嚴重、空氣質量很差問題,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和嚴格的執行,是很難解決的。
縱觀十八大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闡述——“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我們不難看出,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勢在必行,且將惠及民生各個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