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環境保護部

堅守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 推動環境經濟政策改革創新

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 環境經濟部博士后程翠雲  環境經濟部博士秦昌波
2013年07月29日16: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原標題:堅守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 推動環境經濟政策改革創新

十八大報告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戰略任務,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其本質就是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環境保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環境經濟政策是實現環境保護法規制度的重要保障和基石。

一、環境經濟政策改革創新面臨新的發展機遇

環境經濟政策是指根據環境經濟理論和市場經濟原理,運用財政、稅收、價格、信貸、投資、市場等經濟杠桿,調整和影響當事人產生和消除污染及生態破壞行為,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和制度。新形勢下,加快環境經濟政策改革創新必須搶抓機遇,迎接挑戰,積極探索開展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舉措。

1、生態文明建設給環境經濟政策的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這為環境經濟政策的改革創新指明了方向。環境經濟政策必須承擔在環境保護和資源配置上的應有作用,在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型中成為強大保障和推力。

2、生態文明建設給環境經濟政策的改革創新提供了舞臺。十八大報告強調“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這是將環境保護的要求滲透到產業政策、價格政策、財稅政策和貿易政策之中,探索基於環境資源管理的市場調節機制,“倒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深化了環境保護參與綜合決策的渠道。

3、建設生態文明對環境經濟政策的改革創新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設生態文明,需要堅持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利用環境保護在宏觀層面的先導和優化作用,在微觀層面的倒逼和約束行為,引導產業空間布局,推動經濟結構戰略調整,推動生產技術進步。作為環境保護最有力的法規制度,環境經濟政策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緊緊圍繞國家發展戰略和環保中心任務,發揮更大作用。

二、推動環境經濟政策改革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經濟形勢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為環境經濟政策發展提供了客觀動力。環境經濟政策是新時期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生態文明社會、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一個很好的切入點。

1、環境經濟政策可以促進綠色經濟轉型。按照當前全球的市場和經濟結構,人們在環境問題上採取爭取做法卻往往經濟上劃不來。要取得這方面的成功,就需要恰當評估自然資本的價值,將環境問題融入增長政策,使增長政策在保持和加強創造就業、消除貧困等內容的同時提高效率、推動創新和增強環境韌性。因此,環境保護應參與到國民經濟的一系列決策過程之中。譬如:更深地參與發展規劃、城建規劃、產業規劃﹔推動環境監管體制和環境稅費政策的進一步改革等。隻有將環境保護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決策層面,才能實現中國傳統經濟模式的真正轉型。

2、環境經濟政策可以克服行政控制手段的弊端。環境經濟政策手段在解決目前日益復雜的環境問題作用日益凸顯。從環境與發展的國際進展情況看,經濟手段在降低環境保護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減少政府補貼和擴大財政收入諸多方面,具有行政命令手段所不具備的顯著優點。環境經濟政策是一種基於市場的管理手段,對於決策者、生產者和消費者而言,選擇的靈活性更大。以排污收費這項政策為例,排污收費標準確定之后,企業可以根據標準決定行為。如果減排成本低於排污費,就會選擇減排。如果減排成本高於排污費,企業就選擇上繳排污費。但是如果運用行政手段,則可能存在執行難、效率低的問題。

3、環境經濟政策可以促進技術創新。與傳統行政手段的“外部約束”相比,環境經濟政策是一種“內在約束”力量,具有促進環保技術創新、增強市場競爭力、降低環境治理成本與行政監控成本等優點。從政策改革的角度來說,環境保護工作正在引入越來越多地環境經濟手段。歐美國家先后推出了一系列環境稅OECD的研究報告表明,在開征相關環境稅后,促進了企業創新行為。排污成本提高后,促進了企業採用經濟高效的污染治理技術或者改變生產行為,採用清潔工藝降低污染排放。國家“十一五”出臺的一些經濟政策也促進了我國污染減排工作。燃煤發電機組脫硫上網電價按0.015元/Kw.h補貼的政策以及高耗能行業差別電價政策的實施,對火電廠和高耗能行業節能減排所取得的成績功不可沒。城市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和收費標準的完善,對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從而推進化學需氧量的減排。

三、推動環境經濟政策改革創新的主要舉措

面對國內外的經濟環境發展形勢,我國的環境經濟政策雖然已經開始發揮作用,但是如果採用適宜的新舉措改革創新,還有很大潛力可挖。

1、明確環境經濟政策革新的方向。環境經濟政策革新應加快完善綠色金融政策體系、加快建立綠色貿易政策體系、加快構建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機制、加快構建生態補償機制,突出總量減排、質量改善、風險防范和區域均衡發展四大主題,重點放在稅費、價格、金融、貿易等四個領域,建立排污交易、生態補償兩種機制,爭取到2015年形成比較完善的、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環境保護法規和符合中國國情的環境經濟政策體系。

2、改革環境資源價格形成機制,優化環境資源的合理配置。環境資源價格形成的非市場化,是導致大量資源無償或低價開採重要原因之一。環境治理是需要代價的,而很多企業尚未支付相應的代價。應加快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形成反映環境資源稀缺程度、生態價值、代際補償和市場供求的價格體系。加快環境資源產權改革,建立邊界清晰、權能健全、流轉順暢的環境資源產權制度,在市場交易的基礎上,充分考慮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公共產權,促使環境資源有償使用、適度競爭成為環境資源價格形成的市場基礎。建立生態產品核算體系,通過價格支持,將環境資源價值反映到要素價格中,對於具有正外部性使用者內化其環境收益,從而優化資源的合理配置。

3、創新環境資源稅費改革制度,改變“唯GDP”的經濟發展模式。加快環境資源稅費改革制度創新,以環境資源保護和節約為宗旨,優化環境資源稅費結構和補償標準。改革環境資源管理體制,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更加尊重市場規律,規范各級政府的環境資源管理權責,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例如相比不環保的“黑色企業”而言,對發展綠色經濟的企業採取少征稅的措施,鼓勵黑色企業的轉型。從根本上改變產業結構不合理,增長方式粗放,環境資源代價過大,企業成本外部化,違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等問題,規避因環境資源分配不公導致的群體性事件。通過稅費制度的改革引導經濟總量和經濟增速為目標的“唯GDP”發展模式轉型。

4、發揮財政轉移支付功能,推動環境資源區間流動。“優化國土空間開放格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任務之一,主體功能區戰略定位不同,地區間的發展方向就存在不同。對於限制開發、禁止開發的地區來說,他們為了保有自然資源和提供生態產品,放棄了經濟總量、經濟發展速度及群體利益。轉移支付是推進形成限制和禁止開發區的主要財稅手段。因此,應充分發揮政府的財政轉移支付功能。對地區保護生態資產所付出的生存發展成本予以生態補償和生態服務功能支付,體現生態產品的市場價值,實現區域環境與發展的成本共擔、效益共享的環境資源區間流動協作模式。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嚴峻形勢的必然要求。環境經濟政策是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有效機制。作為從事環境經濟政策研究的一名普通工作者,應該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十八大精神為指導,勤於思考,努力提升,干好本職,創先爭優,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和實踐者,為實現美麗中國貢獻力量。

(責編:高雷、權娟)


相關專題
· 中央國家機關“我與十八大”主題征文選登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