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羅 蘭
2013年06月07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新官上任三把火”,如今正值地方政府大換屆之年,許多新領導豪情滿志上任后點的第一把火,就是大干快上加大投資,以盡快做出政績。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有20個省(區、市)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目標在20%以上,有些地方甚至超過了30%。有關專家指出,為追求短期高速增長而超常規、大規模投資的做法,不利於經濟結構調整,不能真正提升經濟潛在增長率。專家提醒,要謹防“換屆效應”成為沖擊中國經濟的軟肋。
換屆之年涌現投資熱潮
近幾個月,全國許多地方都涌現出加大投資的熱潮。從一些地方公布的計劃看,投資數額動輒上萬億元。比如四川計劃投資兩萬億元、貴州計劃投資1萬億元、山西計劃投資1.1萬億元,浙江則計劃未來5年投資10萬億元以上。
據各地公布的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3年,東部地區的投資增速目標在20%以下,新疆、甘肅、貴州等西部省份設定的目標超過了30%。中國投資協會預測2013年我國固定資產投資將同比增長24%,成為近年來預測中比較高的年份。
“2013年是各地地方政府換屆之后的第一年,沒有一個地方不重視投資建設的。”中國投資協會會長張漢亞說。投資對“穩增長”的作用不容忽視。目前各地投資以基礎建設和城鎮化為主,然而也有不少資金投向了產能過剩、高資源消耗、高污染的項目上。據調查,西南地區水泥產業已嚴重過剩,但這一領域的投資仍在持續。雖然中國汽車產能過剩,但今年上半年新增加的產能就超過200萬輛。記者最近與幾位外地朋友交談,他們都能一一列出當地新近上馬的項目。山西一位朋友不無憂慮地說,他們縣最近建了一個與亞美尼亞合作的橡膠項目,含有毒物質的污水已從工廠池子裡流向了外邊的河流。
為盡快干出政績,一些領導不管投資質量和效果,是項目就上。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認為,地方投資沖動已經抬頭,2013年可能出現投資過熱風險。
政府邊吹哨子邊搶球
每一次領導換屆都引發投資過熱,專家將之稱為“周期性投資飢渴癥”:地方政府投資需求旺盛導致投資過熱和經濟過熱,經濟過熱導致新一輪宏觀調控,調控造成經濟緊縮和下滑,為提振經濟,又加大投資上馬新項目。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長徐洪才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中國的政治周期對整個宏觀經濟有影響,究其原因是GDP考核指標決定的。”
對地方政府而言,要想經濟實現高增長,最直接最見效快的辦法就是擴大投資。“上馬新項目,GDP容易搞上去,一方面增加就業提高百姓收入﹔另一方面出政績快,可以進一步升遷。”徐洪才指出。
“政府本來是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是球場上的裁判員,但現在很多地方政府不僅是裁判員,還是運動員,一邊吹哨子,一邊在場內搶球”,徐洪才說,造成這種現象的根本原因是政府與市場關系沒理順。政府很強大,市場很弱,市場也很無序,不斷出現重復建設、破壞環境的項目上馬的情況。
政績考核不應隻看GDP
周期性投資飢渴癥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的破壞。徐洪才說,經濟過熱后,國家進行宏觀調控,之前很多項目干了一半,因調控被迫停工,成了爛尾工程,這些工程還不上銀行貸款,造成銀行壞賬,最后隻能多印票子,帶來潛在通脹壓力,結果還得老百姓埋單。這種周期性波動是以資源被破壞,價值被毀滅為代價的。
專家指出,依賴投資拉動經濟的老辦法,與我國當前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改革相違背,給宏觀調控帶來難題。同時,還可能進一步加劇地方債務風險。據銀監會統計,目前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規模居高不下,且許多地方債已經進入償還高峰期。
消除領導換屆對經濟產生的不良影響,首先要從干部考核機制上解決。徐洪才說,對地方政府的業績考核應該多樣化,不只是考核GDP,還要將“五位一體”考核納入綜合性考核體系。其次,加大政府體制改革,要建設成為高效、服務型的政府。
還有專家指出,各地政府要轉變觀念,改變靠大規模投資實現經濟增長的思路,建立科學的政績觀,從創新、產業升級、改善民生等方面入手實現高質量的經濟增長。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