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余建斌
2013年05月27日08:2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
在空氣中的重量不到22噸,能承載3人。設計能力為下潛7000米,是世界上同類型載人潛水器中的最大深度。
蛟龍號具備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可疑物探測與捕獲、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工作范圍可覆蓋全球海洋區域的99.8%。
核心閱讀
6月初,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即將出發,開啟試驗性應用航次。在這個航次中,將會有不止一名科學家乘坐“蛟龍”下到深海進行科考。5月26日,本報記者採訪了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總指揮、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劉峰,詳解蛟龍號如何進行試驗性應用。
自去年7月在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試驗海區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后,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上試驗圓滿結束,從今年起進入試驗性應用階段。目前,載人潛水器的本體、船舶與水面支持系統準備工作正在按計劃進行。
此次蛟龍號深海探險,不同於以往的海上試驗,而是一種試驗性應用——蛟龍號在完全投入業務化運行之前,繼續完善技術性能、培養人才隊伍,同時也開始為科學家服務。
試驗性應用航次6月起航,分3個航段
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總指揮、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主任劉峰介紹說,2013年試驗性應用航次分為3個航段,計劃6月初起航。
其中,第一航段為43天,計劃於6月初從青島起航,主要在南海特定海域開展定位系統的試驗,同時兼顧南海深部科學計劃,開展科學研究。
劉峰說,此次在潛水器上加裝了一套定位系統,在海底的絕對坐標定位可以達到米級精度,誤差最大不會超過10米。同時潛水器上的視頻系統也進一步改進,使得圖像更加清晰。這一航段將對南海深部的地形地貌進行勘查研究,探尋相關地質規律。
第二航段42天,預計7月中旬於廈門起航,主要在中國大洋協會多金屬結核合同區進行海底視像剖面調查和取樣,為底棲生物多樣性和結核覆蓋率估算提供視像資料和樣品,同時開展常規環境調查,收集環境基線數據,履行與國際海底管理局簽訂的《多金屬結核勘探合同》義務。
蛟龍號在該區域作業的水深約為5000米,在該個區域的深海作業結果,將決定該多金屬結核合同區會否成為我國第一個海底礦物試採區。
第三航段28天,計劃在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資源勘探區開展近底測量和取樣,為參與海山區環境管理計劃提供技術支撐。
劉峰說,海山的地形遠比海底平原復雜,將給潛航員的駕駛帶來挑戰。我國大洋科考所發現的熱液硫化物區即黑煙囪區域,有著石林般的地形。海山區域的駕駛經歷將有助於進一步提高潛航員駕駛能力。
多位科學家將乘坐“蛟龍”下海,已完成短時間培訓
據介紹,此次蛟龍號投入試驗性應用,將會有不止一名科學家乘坐潛水器下到深海海底進行科學考察。
劉峰說,蛟龍號試驗性應用階段的任務安排將堅持安全第一、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通過發揮蛟龍號的獨特技術優勢,為我國海洋科學研究及大洋資源調查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同時,進一步檢驗、完善蛟龍號的作業能力和作業規程,培養業務化運行所需的專業人才隊伍。
劉峰介紹說,蛟龍號此前的多次海上試驗,都是由專業潛航員駕駛潛水器,其他的潛航員也都是參與潛水器設計的設計師和工程師。而今年蛟龍號進行試驗性應用,將會讓科學家乘坐潛水器下水。這些科學家都是在與科學任務相關的前提下由個人申請的,其中還包括一名來自香港的科研人員。
這幾名科學家“乘客”已完成了較短時間的培訓,了解和掌握潛水器的基本性能,以及潛水器內部的作業規程。訓練的重點內容,是要讓這些科學家“乘客”能在突發情況下自己駕駛潛水器返航。
劉峰說,對這些“乘客”的體能要求並不算特別嚴格,隻要身體健康、體能良好,沒有心臟病之類的突發疾病即可。
實際上,潛水器的設計目的,就是作為一個科學裝備和運輸系統,可以搭載作為乘客的科學家,抵達幾千米的深海海底進行考察。
第二批潛航員即將開招,將選拔兩名女潛航員
相比普通乘客,對於專業潛航員的各方面要求就要高得多。他們所經歷的培訓也需更為嚴格。這是因為,潛航員是潛水器的駕駛員,在潛水器內工作的時間長,到海底的次數多,擔當著深海科考隊的安全責任。
為滿足我國載人深潛事業發展需要,國家深海基地管理中心近期將向社會公開招聘我國第二批深海載人潛水器潛航員學員,計劃選拔人數為6名,其中兩名為女性。
第二批潛航員的選拔將經過基礎知識、心理素質和身體素質等各方面的考核。
據介紹,作為載人潛水器的主駕駛,潛航員在載人深潛過程中肩負著載人潛水器的駕駛操縱、深潛作業等重要使命。同時,潛航員也應是具備優良專業素質與豐富實踐經驗的技術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承擔著載人潛水器技術支持、維護保障與升級改造任務。
《 人民日報 》( 2013年05月27日 09 版)
相關專題 |
· 熱點·視點·觀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