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社會組織和志願者服務中心運作不錯,下一步可能會全面推廣,實現‘應急機制’常態化。”正在地震災區開展工作的四川省僑聯副主席陳憲告訴記者。
四川省近日成立了蘆山“4·20”地震抗震救災社會管理服務組,由四川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省殘聯、省僑聯、省科協和四川省民政廳構成,下設17個服務站和1個抗震救災社會組織和志願者服務中心。來自上述單位的80名代表分赴雅安重災縣區和鄉鎮開展相關工作。
陳憲認為,這是應急救災中社會管理的創新,通過為政府與社會志願者搭建一個對接平臺,實現政府與社會組織及志願者之間的有效對接。
抗震救災社會組織和志願者服務中心設在蘆山縣迎賓大道行政大樓外。記者在現場看到,不少志願者在此前來登記對接,根據需要再分配到災區開展服務。“救災剛開始的時候,涌入的志願者太多,社會管理較混亂,也導致交通堵塞,現在則更加規范化,效率也很高。”陳憲說,幫忙不添亂,才能更好做好災區工作。
據了解,該中心設立了接待部、服務部和綜合部3個部門。其中,服務部下設組織報備、志願服務、項目申報、行動協同4個窗口,實現了社會組織和志願者參與的平臺化、窗口化、集成化和有形化。至此,前往災區參與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的社會組織和廣大志願者可以到這裡登記,建立聯系,了解信息,對接項目。
建立“陽光心理恢復所”,主動向安置點居民提供靈活就業崗位,組織團員宣傳抗震自救知識,發放《科學抗震救災手冊》……社會管理服務組17個工作站近期在災區也做了不少工作,重在推動社會協同和公眾參與,聯絡、溝通、服務、引導和組織社會力量有序有力參與支持抗震救災和災后恢復重建,引導發動組織災區民眾自立自強,投身重建。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4.20”蘆山強烈地震抗震救災指揮部社會管理服務組組長李登菊表示,下一步要推動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常態化、規范化、項目化,處理好服務中心與基金會、NGO組織、志願者之間的關系,進一步加強供需對接。(殷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