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72小時黃金救援期”已過,記者在蘆山地震災區採訪發現,通過互助自救、賑災發放等方式,目前受災群眾吃飯、飲水問題暫時能夠克服。但是,災區衛生狀況仍然亟待改善,特別是飲水、廁所衛生等問題突出,有關方面應該加強衛生防疫,全力避免災后疫情發生。
在重災區寶興縣靈關鎮街道上,隨處可以看到一些熱心大姐煮面條、米飯,向搶險救災人員發放。靈關小學教師張子蓉說,一些群眾家裡還有些存糧,房子沒有倒塌的群眾就回到家中,把這些糧食搶出來,在保障自家生活的同時,把余糧捐出來,群眾自發煮好后向救災隊伍提供。
鎮上43歲的婦女楊玉梅說,鎮上像她們一樣為大家做飯的婦女有四五十個,“現在鎮上居民喝的都是井水、山泉水,也不知道水質到底是不是安全,能不能喝。”蘆山地震衛生應急救援前線指揮部指揮長、四川省衛生廳副廳長張祖蕓說,飲水不安全是一個突出問題,部分群眾還出現了腹瀉癥狀,衛生部門已經組織一臺水質檢測設備運往靈關鎮。
受災群眾上廁所也是一個突出問題。在靈關中學集中安置點,有上千群眾搭建帳篷在此居住,但隻在教學樓內有幾個廁所。由於無水無電,廁所無法沖洗,遍地流淌著糞便,已經無法下腳。由於廁所太臟,部分群眾還跑到附近野地、菜地裡大小便。
“短期內大家都覺得上廁所這樣的‘小問題’無所謂,但是長期下去是個嚴重問題,環境衛生搞不好,很有可能引發疫情。”靈關鎮一名受災群眾說。
記者感到,“72小時黃金救援期”已過,有關方面在繼續救援生命、不拋棄不放棄的同時,應更加重視災后疫情防范,著力改善災區衛生狀況,做好防疫消毒等工作,全力確保“大災之后無大疫”。(新華網四川蘆山4月23日電 記者陳健 余裡 黨文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