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守在海拔4600多米的昆侖山某泵站官兵在宿舍邊吸氧氣邊讀書。 鄒小慶攝
時間 2012年12月26日—27日
地點 線上運輸部隊和雪峰上的兵站
海拔 平均海拔4000米
“你幸福嗎?”
在內地,這句採訪語幾乎成了略帶調侃的問候。但在青藏線採訪提出這個問題,卻多次得到官兵憨憨實實的回答:“我很幸福!”
高寒缺氧、草木不生、孤獨寂寞……上線之前,記者對青藏線環境的印象僅此而已。可真正隨兵車馳騁在平坦的柏油路上,親眼看見官兵健朗的笑容與身姿,品嘗著兵站戰士端出的熱騰騰飯菜,才真切體會到高原軍人生活的豐富和充實。
車行青藏線,滿眼是變化。隨著國家和軍隊對青藏線投入的加大,官兵的物質生活條件已非昔日可比。在官兵的精神層面,這條天路正在串聯起越來越濃的幸福感。
青藏線空氣中氧含量隻有平原地區的一半,活動量稍一大,就會感到頭暈腦漲,心跳加速,思維遲緩。當年,不少青藏線官兵因為嚴重缺氧誘發高山疾病,犧牲在凍土高原。
如今,缺氧不再是魔鬼,駐海拔3000米以上高原部隊官兵吸氧難題基本得到解決。兵站部在青藏線上建成了8個制氧站、2個高壓氧艙和3300多個用氧終端,所有兵站客房和官兵床頭都配置了吸氧裝置。幾代高原人“吸飽氧”的夢想已經照進了現實。因高寒缺氧引發的疾病發病率大幅下降。
不過,戰士們對吸氧有著自己的見解。在五道梁兵站,記者見站長溫小平手背上粘著輸液用的棉球,眼睛裡布滿血絲,烏紫的嘴唇干裂流血——他已發燒兩星期了。工作太忙,一直沒顧得上下山治療。
“來,吸兩口氧吧!”記者將氧氣管遞給他。
“謝謝!我一般不需要!”溫小平笑了笑,“平時我們官兵都不吸氧。必須適應高原環境。將來打起仗來沖鋒陷陣,總不能一人背一個氧氣瓶吧!”
和平年代當然不用沖鋒陷陣。但對於泵站官兵而言,巡查維護輸油管線和打仗有幾分相似。青藏線的凍土層下,橫亙著綿延千裡的輸油管線。線路任何一處出現故障,都會影響整體輸油。以往,官兵需要深入無人區莽莽荒原中巡查,不少戰士被凍傷手腳。
如今,最讓泵站官兵感到幸福的,莫過於數字化輸油管控制系統讓工作效率大為提高。在輸油管線管理團控制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千裡輸油管線一覽無余,各泵站值班畫面實時傳輸,主控人員可通過電腦開啟或關閉線上任何一個閥門。
“電腦能準確發現出故障管線的具體位置,搶修隊官兵直奔目標,再也不用在無人區艱苦跋涉、反復探測了!”該團副政委李明濤說。
汽車一路向前飛馳,路邊兵站的新老營房就像一部生動的教科書,在車窗上一頁頁翻過。當年的地窩子、干打壘老營房雖依稀可見,但它們正在慢慢融入凍土荒原冰封的歷史。如今,沿線部隊都搬進了新營房,窗戶是雙層玻璃,還統一配置節能供暖鍋爐,冬季室內溫度保持在20攝氏度以上。
住得暖了,吃得更好。青藏線沿線所有伙食單位全部實現了“八菜兩湯三主食”自助餐。各部隊建起蔬菜大棚和日光溫室200多座,肉菜自給率分別達到100%和56%。
“這幸福那幸福,生個大胖孩子才最幸福!”在某汽車團,一位機關干部這樣說。
特殊而嚴酷的自然環境,讓不孕不育癥成為困擾高原官兵的一個難題。幾年前總后組織開展了以“關愛獨生子女、關愛計劃生育困難家庭、關愛官兵生殖健康”的“三關愛”活動,眾多醫生專家合力攻關。如今,兵站部所屬部隊官兵不孕不育癥檢出率明顯下降。記者聽說某團一名士官結婚多年未育,經過兩年治療,他妻子最近剛生下了一對白白胖胖的雙胞胎。正想前去採訪,得到的答復是:“他得了兒子格外幸福,主動申請上線執勤去了!”
點開青藏兵站部“雪線政工網”,記者看到了官兵們自發評選出的“十大高原幸福事”:氧足了、水甜了、電通了、屋暖了、菜足了、路平了、見綠了、連隊能蒸桑拿了……
幸福連成串,正沿著風雪青藏線不斷向前延伸。(記者 歐世金 馬越舟 特約記者 樊厚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