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欧洲日韩综合二区,国产成人无码中文理论,日韩精品日韩字幕亚洲区,国产成人热舞在线观看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推進西藏走向生態文明新時代

侯霞
2013年01月12日10:34   來源:西藏日報
【字號 】 打印 社區 手機點評 糾錯  E-mail推薦: 分享到QQ空間  分享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我們一定要更加自覺地珍愛自然,更加積極地保護生態,努力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十八大提出建設生態文明的重要思想,不僅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而且進一步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不僅對中國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而且對人類文明發展將產生重大影響。

  一、建設西藏特色的生態文明

  西藏要在本世紀前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300萬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快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面對這樣的新目標,文化需要創新,文明需要提升。生態文明是社會可持續發展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們在進行西藏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進程中,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研究更顯迫切。

  西藏作為青藏高原的主體,不僅是南亞、東南亞地區的“江河源”和“生態源”,也是中國乃至東半球氣候的“啟動器”和“調節區”。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確定了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的戰略地位。在強調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西藏工作的指導思想中,提出了“確保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確保國家安全和西藏長治久安,確保各族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確保生態環境良好”。把“確保西藏生態環境良好”列入到指導思想之中,表明良好的生態環境對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科學發展的重要性,意義深遠。在關於西藏發展的基本思路和戰略定位中,強調要在科學發展的軌道上實現跨越式發展,更加注重保護高原生態環境,實現經濟增長、生活寬裕、生態良好、社會穩定、文明進步的統一。更加注重保護高原生態環境,是西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保護高原生態環境,既是實現西藏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

  隨著各項改善生態環境項目的建設實施,目前西藏的生態狀況明顯改善,生態屏障功能逐步增強。許多重點城鎮的沙塵天氣明顯減少,空氣質量明顯提高,大范圍的農田和牧場得到有效保護。“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的構建,將極大緩減全球變暖等因素給生態脆弱的“世界屋脊”帶來的壓力,同時,也可使當地群眾進一步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生態環境的不斷改善,為跨越式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加穩固的生態環境支撐和重要保障。

  二、西藏特色生態文明建設的途徑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既要重視經濟發展,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當前,建設生態文明要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在生產方式上,要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產方式,使生態產業在產業結構中居於主導地位,成為經濟增長的主要源泉﹔在生活方式上,要改變對物質財富的過度追求和享受,過一種既滿足自身需要又不損害自然生態的生活﹔在文化價值觀上,要牢固樹立生態文明觀,樹立符合自然生態要求的價值規范和價值目標等等。生態文明建設的出發點是尊重自然,維護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實現途徑是通過科技創新和制度創新,建立可持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最終目標是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共生。

  (一)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觀

  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轉變人與自然相對立或以人為中心的觀念,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文明觀。因此,建設生態文明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而在生態文明觀看來,自然界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自然生態環境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有其自身運行規律,人類一切活動都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樹立生態文明觀,意味著必須轉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轉變生產方式,就是推動生產方式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向低投入、高產出、低污染轉變,發展循環經濟,力爭做到廢棄物最少化、無害化,從而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轉變生活方式,就是倡導和實行綠色消費、文明消費,抑制人類對自然的過度索取,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資源能源的消耗和對環境的破壞。這也是建設具有西藏特色生態文明的內在要求。

  (二)把生態文明理念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

  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過程中,要堅持把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重要目標,努力把生態文明觀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實踐中﹔始終堅持生態環境保護優先,在發展中重保護,在保護中求發展,繼續著力加強生態保護,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堅持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納入干部任期目標績效考核,堅決糾正“拼資源求發展”、“先發展、后治理”的行為,努力實現發展與環境互促共贏。要加強重點生態保護,加強自然生態系統保護和退化生態系統修復重建,抓好大江大河源頭區、草原、濕地、天然林以及生物多樣性保護,加大水土流失、土地草場退化綜合治理和污染防治力度,全面落實節能減排要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國家核定范圍之內。

  要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完善森林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建立礦山環境治理和生態恢復責任機制、生態效益補償長效機制。大力推廣應用節能環保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全面落實節能減排要求,淘汰落后產能,加強生態建設,把生態環境保護理念貫穿於旅游業發展之中,使旅游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切實保護好雪域高原的一草一木、山山水水。

  要依法加強環境保護,加快實施生態安全保護屏障與建設規劃,大力開展植樹造林,不斷優化空氣質量,繼續強化教育引導,形成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提高環境監測能力,加強主要江河、重點區域水質、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系統建設,加強森林草原、水土流失、地質災害、氣象災害等監測網絡建設,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和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加大交通沿線、重點景區等區域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嚴格環評審批,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強化污染防治和輻射環境監管,強化對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的環境執法監管。

  (三)營造生態文明建設的立體保障

  生態教育作為生態文化的知識供應體制,在生態文化建設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生態文化建設的基礎工程。在建設西藏特色的生態文化上,一是廣泛開展環境宣傳教育。多形式、多方位、多層面宣傳環境保護知識、政策和法律法規,弘揚環境文化,倡導生態文明,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環境保護的文化氛圍。加強對領導干部、重點企業負責人的環保培訓,提高其依法行政和守法經營意識。將環境保護列入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強化青少年環境基礎教育,開展全民環保科普宣傳,提高全民保護環境的自覺性。二是加強部門協作。環境保護部門是推動環境保護事業發展的“總體設計部”,其他有關部門是環境保護事業的共同建設者。要加強環境保護部門的機構、隊伍和能力建設,進一步完善環境保護統一監督管理體制。三是強化社會監督。公開環境質量、環境管理、企業環境行為等信息,維護公眾的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對涉及公眾環境權益的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要通過聽証會、論証會或社會公示等形式,聽取公眾意見,接受輿論監督。四是形成科技創新與科學決策機制。針對現階段生態環境狀況,加大對全球性、區域性、流域性以及前瞻性重大環境問題的成因與演化趨勢的研究,組織開展科技攻關,形成對水環境、大氣環境等的監控、預警技術體系,帶動環境保護體制機制創新。五是健全公眾參與機制。發揮社會團體的作用,為各種社會力量參與環境保護搭建平臺,鼓勵公眾檢舉揭發各種環境違法行為,推動環境公益訴訟。六是加強基層社會單元的環保工作。把生態環境保護作為社區、村鎮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引導和動員廣大群眾參與環保工作,使每個公民在享受環境權益的同時,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法定義務,形成良好的生態文化氛圍。

  (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生態產業

  西藏要實現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必須轉變經濟發展觀念,高度重視生態文明,拋棄傳統發展模式,轉而採取經濟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探索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發展道路,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在思想上應正確認識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

  主要是:從重經濟發展輕環境保護轉變為保護環境與發展經濟並重﹔從環境保護滯后於經濟發展轉變為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同步﹔從主要用行政辦法保護環境轉變為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的行政辦法解決環境問題。要牢固樹立保護環境、優化經濟結構的意識,將環境保護作為新階段推進發展的重要任務。在政策上,應從頂層設計上著手,隻有將環境保護上升到國家意志的戰略高度,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才能從源頭上減少環境問題。在發展布局上,遵循自然規律,開展全區生態功能區劃工作,根據不同地區的環境功能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按照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要求確定不同地區的發展模式,引導各地合理選擇發展方向,形成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在發展規劃上,進一步優化產業布局,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在措施上,應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包括建設完善的法律制度,制定嚴格的環境標準,培養專業的執法隊伍,採取行之有效的執法手段等。

  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事關民族生存與復興的偉大事業。我們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契機,進一步提高全社會的環境保護意識,把生態環境保護建設變成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加快實施生態安全屏障保護與建設規劃,努力構建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讓跨越式發展的代價越來越小,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造福國家、人民和子孫后代。

  (作者單位:西藏大學經管學院)

(責編:李源(實習)、朱書緣)


相關專題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焦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