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1日11: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11月11日電 (記者 秦華)今天上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郭建寧教授做客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聚焦十八大”訪談欄目,以“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建設文化強國”為主題解讀十八大報告,並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在談到如何處理傳統文化和新型文化的關系時,郭建寧認為,更好的把握兩者關系不僅需要正確看待文化的傳承和創新,還需要開放的態度,世界的眼光,平和的心態、包容的精神。
郭建寧指出,處理好傳統文化與新型文化的關系。把握這個問題,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怎麼看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因為我們現在講網絡新的形式是創新。但是怎麼看傳承,傳承與創新的統一,我們今天講的新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還有包括我們今天講的文化的新的業態,包括我們的網絡化,他們應該是一個密切聯系的關系,就是我們講的新型文化、新文化、先進文化,它應該是和我們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一個內在銜接,相互貫通,有機結合,辯証統一,不可分割的。就是要處理好傳承與創新的關系,傳承是一個前提,是一個基礎,就是要文化認同、文化傳承。創新是一個方向,是一個生命。因為我們畢竟已經到了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即使是一種先進的、優秀的文化也要與時俱進,跟上我們這個時代,適應這個時代創造性的轉化,特別是要適應人民大眾,特別是年輕一代的心理感受,他們的文化愛好,他們的文化感覺。
郭建寧提出,要把這兩者結合起來,首先要有傳承,然后才要有創新。需要開放的態度、世界的眼光、平和的心態、包容的精神,在文化傳承和創新方面都能夠取得進展。從文化傳承來看,我們還要扎扎實實地打好國學的功底,現在不僅是80后、90后,即使是一些中年人,對傳統文化的知識功底也都需要加強,但同時,我們還要更加強調文化創新,因為文化創新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持續發展的源頭活水,比如說我們在歷史上,我們有偉大的創造、發明,我們有造紙、活字印刷,但是我們今天用的更多的是互聯網,所以我們不僅要有古代的造紙、活字印刷,還要有今天新的創造、新的技術、新的輝煌。
郭建寧認為,對這個問題兩面看。一方面這確實帶來很大的沖擊,無論從遍及、迅速、傳播、彌漫性、擴散性、渠道來講,新型的媒體具有很多的優勢和特點。但是我們換個角度來講,它可能也會是一個機遇,挑戰和機遇是同時存在的,它會使我們傳統媒體更好地策劃、設計、創新,使它更加能夠抓住觀眾和聽眾,總之還要不斷地發展提高。
相關專題 |
· 學習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微平臺”